孙红
【关键词】音乐 审美能力 乐感 乐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16-01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落实美育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范唱、学生练习的模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领悟音乐中所表达的深刻感情,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一、营造氛围
音乐课能激发学生对美的感悟。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营造出富有强烈感染力的教学氛围,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课堂上敢唱、敢跳、敢表演,敢于表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激发内心激烈的情感意识。
如在教学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红旗颂》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历届奥运会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情景,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强大,产生自豪感。教师还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些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视频画面,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学生充分酝酿了情感后,再进行《红旗颂》这首歌曲的教学,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歌曲透露出的使命感、责任感,这样才能唱出歌曲表现的情感。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用演唱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这样学生在音乐美中感受到了祖国山河之美,升华了学生的审美情感,使课堂实现了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二、培养乐感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实践依赖于听觉。学生需要通过听觉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而学生感知美的能力,也是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音乐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乐感是一种复杂的、特定的心理活动,它是在欣赏音乐、想象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理解的感受和能力的流露和表现。有的学生乐感强一些,有的学生则对音乐节奏不太敏感。音乐教学要正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巨大魅力,从而喜欢上音乐。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欣赏曲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音乐欣赏,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如在教学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金孔雀轻轻跳》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欣赏孔雀的图片,聆听美妙的傣族音乐,从中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动物的动作,以舞蹈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学生更能感受到舞美和音美带来的冲击力,形成音乐的力量。在此基礎上,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信天游》《天路》《大板城的姑娘》等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歌曲的特点。学生聆听音乐时,教师还可以试着运用不同的乐器伴奏,使学生从中感受不同乐器演译本歌曲或乐章的效果,领悟音乐的美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乐感。
三、掌握乐理
掌握乐理是音乐学习的基础。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听觉和记忆力,让学生获得音乐表现手段和有关音乐语言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在乐理知识的教学中不必讲得太深,只要让学生了解最基础的知识即可。
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稍加渗透运用乐理知识。如在教学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谁不说俺家乡好》时,笔者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民乐伴奏的这首歌曲。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想象沂蒙山区的美景,并畅游在美妙的旋律中。在欣赏了音乐作品后,笔者展示该歌曲的简谱,并播放这首歌曲的伴奏音乐,让学生先唱简谱,唱熟练后再唱出歌词,学生还可以根据简谱自己填词歌颂自己的家乡。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就会有意识地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音乐实践中。从歌词美、旋律美、意境美到实践美,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得到了提升,丰富了美的认识,提高了音乐审美的情趣。
总之,音乐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的名曲,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审美实践,加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从而升华情感、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