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H1(2014)1-01-03
作者:张慧敏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可见,教师的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优化教学效果。
下面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一只贝》一文,初读课文后,可抓住“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又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敬的贝?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读书、交流,弄懂了这两个问题后,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也就揭示出来了。在学习中,学生之所以能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思维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关键在于教者能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
二、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序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许世友四跪慈母》一文中写道:许世友禁不住哭出声来:“娘,做儿的不孝,让您在家受苦。我读过私塾,懂得孝敬父母,但是……”如果欲让学生分析许世友的特点,可以这样问:“许世友让母亲受苦了,他是不是真的不孝?”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后,继续问“既然不是真的不孝,他为什么这样说?”学生会说:“他得为普天下的穷人去打敌人,不能在母亲身边伺候母亲,他心里很愧疚。”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许世友,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许世友胸怀天下又孝敬母亲,尽忠又尽孝的高大形象。所以说,这样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河南省永城市茴村镇盛营小学 47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