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2014-09-24 05:42邵凯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25期
关键词:园林绿化管理模式施工技术

邵凯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生态型园林建设,这也对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深入地探讨了一些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技术,简要介绍了提高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的管理措施。同时,也介绍了园林绿化管理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在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也更迫切追求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园林工程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更为人们提供休憩舒适的场所,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以及全国大中型城市对申报“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等称号的重视,城市园林工程的建设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一、园林绿化的必要性

(一)园林绿化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轻污染。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垃圾、有害气体、噪音等也急剧增多,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项艰巨的任务。而通过栽花种草,建设绿色宝库,在城市建造一定规模的绿地生态系统,可以隔音降噪,吸附灰尘和有害气体,调节城市小气候,缓减人对自然的破坏,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二)园林绿化可以美化环境和市容,增加艺术效果,削减疲劳。

在现代化的城市里,高楼林立,车行如梭,烟尘弥漫,人们在被钢筋水泥禁固的居住环境中生活,感觉压抑,易产生疲劳,再加上现在人们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生活中又缺乏自然美,缺乏宁静感,因而城里人渴望回归自然,渴望返璞归真。而园林绿化的好坏对城市面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花草树木的装饰,整个城市就不会有生气。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使现代建筑更具有田园风光。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净化空气,有益于身心健康,进入美好的园林景色中,人们不仅感到赏心悦目,而且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二、园林绿化关键技术

(一)规划设计技术

有关城市园林建设部门需要从高起点规划设计入手,聘请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于城市园林绿化进行总体规划与设计,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效益。在实际的城市园林绿化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技术。第一是区域设计技术。城市园林绿化需要注重环境、生态、空间、经济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组合,将这些组合进行扩展,扩大城市区域范围,建立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系统。第二是文化设计技术。城市不同于乡村,其关键在于城市除了繁华之外,还具有较强的文化气息,通过园林艺术与景观系统的合理搭配,完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文化底蕴。第三是科学艺术设计技术。城市园林的规划与布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种艺术,城市园林设计与规划是与艺术相互侵润,相互渗透的。城市园林绿化必须要体现出艺术性,实现城市与园林绿化艺术的统一。

(二)植物配置技术

园林部门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市园林植物配置需要注意植被的基本特性以及当地的立地条件,包括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气候特征、植被的花色、高度、适应性等。无论是从选苗、引苗直到育苗都应该加强管理,严格遵循因地适植原则。二是不同绿地的性质是不同的,因此,所需要的植被功能和种类也是不同的,园林部门需要对于当地绿地的性质进行分析,做好绿地与植被的合理搭配。三是高度搭配要适度。不同植被的高度是不同的,要通过合理搭配,形成错落有序的绿化空间。四是色彩搭配要科学。植被的色彩种类繁多,有些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的植被,要进行科学的色彩搭配,从而提高植被的美艳度。

(三)植物造景技术

植物造景是城市园林绿化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的城市园林植物造景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园林的意境、组合构图外,还需要考虑色彩季相、植被与其他园林要素的相互搭配。植物造景最为讲究艺术,通过艺术的手段,将植被的质感、色彩、形体、线条等进行创作,从而使得城市园林绿化更加的充满艺术感。城市园林植物造景,不仅仅要考虑到植被的生理习性,而且还要掌握植被的观赏性,将园林植被,通过科学的艺术手段,实现植被的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园林植被观赏性以及生态性功能。在实际的城市园林植物造景作业时,造景人员需要注意城市园林植物造景所需要的植被需要以适地适值为前提,充分利用植被的美化、净化香化作用,实现城市园林植物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四)植物群落构建技术

在园林植物群落进行组建过程中,园林艺术人员应该科学的处理物种之间的关系,对于植物结构进行合理设置,保持植被物种层次的丰富性,从而使得园林植物群落更好的适应本地条件。园林植物群落构建,需要从稳定性、成本性以及生态性等方面进行入手。城市绿地建设应从绿地垂直结构及水平结构角度,充分考虑光合效率及种间生态协调,提倡阳性与阴性、深根与浅根、落叶与常绿、针叶与阔叶等园林植物混交,形成稳定、多层、混合、错落有致的生态植物群落。建立绿色生态网络,形成具有地域性植被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全面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稳定性和生态效益。

三、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的发展及作用

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植物可能会影响重大的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可能会砍伐树木来满足工程的实施,而比较这种方法,把多余的树木进行移植则更加的人性化,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自然的面貌,更加满足于生态绿化,和环境美化的要求。而且,有些高大的植物独立就可以成为观赏的景观,当然也可以3~5棵配置成一个景观区,这样还可以起到庇荫的作用,人们可以在那里避暑纳凉。周围的湖畔、广场、草地都为绿色施工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反季节植物的种植更加能提高人们对绿化施工的认知,一般来说,通过色彩的鲜明对比,加大人们的视觉冲击,达到更好地观赏效果。园林绿化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活力,而且空气清新,利于人们悠闲地散步,种植绿色植物可以让人们迅速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氛围,同时也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活品味。

四、提高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措施

(一)加强对苗木与土方的管理

对于园林绿色施工来说,苗木与土方是最为关键的材料,这两者的质量高低,也将对施工的最终质量起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加强对苗木与土方的管理,也就是提高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现代城市园林为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一般都会选用多种苗木进行搭配,不论是品种还是规格,都较为繁多,其中有一部分还需要从其他地方移栽并运输过来。由于苗木的适应性、运输途中的营养消耗等因素,会降低苗木的成活率与生长质量,因此从采购阶段开始,就要加强对苗木的质量控制,一方面要选择信誉度良好的苗木供应商,并注意减少运输过程当中的不必要损坏,死苗、弱苗以及病苗等不能进入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用到的都是良苗、壮苗。

(二)整理好绿化场地

搞好绿化场地的整理工作,是为给园林植物的生长提供一个最为良好的环境条件,绿化场地的整理通常都需要提前搞好。使各种植物的根系能够充分伸长,维持活力,吸收养分。根域层应有利于根系的伸长平衡,通常大灌木的根域层生存的最低厚度为45cm,小灌木为30cm,草坪、地被为15cm,浅根性乔木和深根性乔木分别为60cm和90cm,而植物培育的最低厚度还须在以上基础上增加15cm到60cm 不等。还要保证土壤的硬度应适中,确保根系充分伸长,并维持良好的透水性,防止板结现象。填方整地时要确保团粒结构良好,还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加设暗渠等排水设施,保证排水性和透水性。

(三)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性

要根据设计图纸给出的要求,进行对照施工,必须要求所有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都理解设计意图,并对施工中将会出现的技术难点、技术重点有明确的掌握,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发现了设计缺陷或是不利于施工的条件,要立即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在调整设计并审核通过后,再开始施工,不能随意变动设计,要使实际的施工与设计要求完全相符。正式开始施工之前,要搞好定点放线,明确种植穴的中心位置,并将种植槽边线标示出来,要求定点放线必须准确,标示要清楚。在栽植植物的过程当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是时间季节,不能反季节的进行植物栽植,要将植物栽植的时间选择在适合其成活、生长的季节。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园林部门需要注重施工技术的实施,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质量与效益,为广大的城市居民创建健康、自然、优美和舒适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元明,王珊.市政园林的绿化系统的施工技术解析[J].江西建材,2014,06:199.

[2]张杨,陈会霞,王广亮,冯书霞,邓亚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01:35.

[3]徐芝.园林景观工程中绿化施工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4,06:197.

猜你喜欢
园林绿化管理模式施工技术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园林绿化的施工与养护管理措施
浅谈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