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初步分析

2014-09-24 05:42刘俊巧曹金玲孙文艺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25期
关键词:施工阶段水利工程

刘俊巧 曹金玲 孙文艺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农业和轻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这巨大的成就背后,问题也频频暴露,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尤为突出。经过长期的考察发现,许多影响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这应当给我们水利工作者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水利工程;施工阶段;运行管理阶段;生态环境问题;对策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1 序言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农业和轻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这巨大的成就背后,问题也频频暴露,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尤为突出。经过长期的考察发现,许多影响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这应当给我们水利工作者引起高度重视。

生态环保工程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是我国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艺技术。为解决施工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必须服从生态环保经济区域的统一规划,并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特别是生态工程这一重要工艺技术以及传统工程管理的有效经验,以期获得较高的工程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不但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还丰富了水利工程施工理论和生态工程理论。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非常广泛,并且十分具体。

2 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

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或同一工程的不同区域,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环境影响的特点各异。水利工程通常不会直接产生污染问题,属非污染生态建设项目,其影响的对象主要为区域生态环境。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区域一般可分为库区、大坝施工区、坝下游河道流经的各防洪区域。库区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水库淹没和移民安置、水库水文情势的变化,受影响最大和最为重要的通常是生物多样性、水质、水温、环境地质、景观、人群健康、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因子,受影响的性质多数为不利影响;坝下游河道流经的各防洪区域环境影响主要源于大坝调蓄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受影响的主要是水文、河势、水温、水质、水生生物、湿地资源、入海河口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因子,影响的性质有利有弊,影响的时间一般是长期的,影响的范围因区域的特点不同各异,有时可延伸至河口区。

3主要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影响分析

3.1施工阶段的影响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对环境影响的主要问题包括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土地碾压和占用问题、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和对人的健康影响等。

(1)土地问题。工程弃渣堆放和料场开采占用大量土地,会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对地貌景观和自然土壤损坏较大。

(2)水污染问题。施工开挖、填筑围堰、冲洗骨料、灌浆等过程都将产生悬浮物含量很高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如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将使下游水质受到污染。

(3)空气污染问题。水利工程土石方工程量较大,施工开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对周围空气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还有施工车辆尾气和生活与生产燃煤废气也会污染周围的空气。

(4)噪声污染问题。施工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大型施工机械产生噪声,开挖山体采用的爆破施工技术也产生噪音。

(5)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堆放弃渣,易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淤塞河道,妨碍河道流通,如不及时清理,这些废渣会对当地生态造成一系列危害。

(6)对人健康的影响问题。施工中产生的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对周围居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施工工地上生活条件与卫生条件相对简陋,可能使当地一些传染病、流行病得到传播,对施工人员形成了潜在的危险。

3.2运行管理阶段对环境影响分析

水利工程建成之后的运行管理对环境的影响很复杂。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浪费问题。库区蓄水后增加了水体的表面面积,大量的水被蒸发掉,增加了水资源的损失,这种损失是非常严重的。据有关数据统计,北方地区水库的总库容超过1360亿m3,每年蒸发水的损失可以达到220亿m3,这比北方地区的缺水总和还要多。

(2)地质条件恶化问题。水库建成后,由于长时间的高水位,大蓄水量会产生很大的水压力,使库区地壳结构的地应力发生变化,从而诱发地震、库岸崩塌、渗漏等地质问题。同时水库周边区域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地盐碱化等问题。

(3)防洪标准降低问题。库区蓄水后,由于上游蓄水抬高水位,过水断面增大,水流速度减少,挟沙能力降低,对于多泥沙河流来说,大量的泥沙将淤积在水库中,这将使水库的有效使用库容减少,防洪标准大大降低,对水库的使用年限和航运有很大的影响。

(4)库区及下游区水生环境改变问题。水库蓄水后,水温结构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水质分层,对下游农作物和鱼类产卵产生危害;库区淹没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活环境,修建大坝打破了原有水系内的生物的生活环境,对水生生物特别是对洄游性鱼类将产生直接影响可能导致濒危珍惜动植物灭种。

(5)气候环境改变及冲淤问题。水库建成后,由于水面增加对水库周边地区的气候可能产生影响,如降雨、湿度与温度等会有一定的变化。水库蓄水拦沙后,下泄洪水时流速很大,会对下游河道堤防产生冲刷现象,冲淤条件的变化可引起河床的再造,直接影响两岸的堤防、航运、供水、河口的稳定,致使原河道的建筑物失去稳定,对灌溉、引水、航运等均会产生较大影响。

(6)其他环境问题。大型水利工程调节径流变幅大,对水沙的影响很大,甚至可达入海口,将会出现河口再造、海岸线后退、地下水盐化等问题;水利工程的修建,改变了原有天然河道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和水文情况,直接影响原有生物的个体和种群,致使某些物种不能适应新的生态环境而灭亡。此外,还会对其它设施产生负面影响,如工矿企业的改建、道路交通、电力通讯设施的改建重建等等。

总之,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已成为我国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这也是水利工作者在从事水利事业的同时要考虑的问题。

4影响对策与措施

建设水利工程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和造福人类,但对环境常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考虑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水利工程能否带来环境效益,能否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是衡量水利工程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必须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来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1)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要完善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的高度来约束工程设计和建设单位,真正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工作的根本点和切入点。对严重破坏和影响生态环境、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的水电建设项目,应该重新进行评估和审查。

(2)规划设计的前期,要切实搞好工程所在地的水文资料的收集及地质条件的勘测。重点是水文资料和地质构造,充分考虑大坝的防洪能力、稳定性以及避免地震的诱发。同时规划中还应设计一定的工程构造,以满足大坝流域内水生物的生活习性,减少库区淹没范围。

(3)在施工承包合同的签订时,承包商对施工现场污染物的扩散和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所应负的责任,应写进合同书内,要有环保措施,对各种污染物排放要限制在标准以内;施工前要在施工现场建立必要的环保监测机构,进行水质、大气、噪声的本底测定,便于和施工阶段不同时期监测结果进行对比;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后,还要建立卫生防疫机构,以避免施工期数万工人集中在一起,引起流行病的传播和扩散。

(4)施工后期的任务。特别要对施工阶段破坏的植被景观及时恢复,制订工区的全面绿化规划,以保护已经形成的生态平衡。在工区范围内的生物圈内,研究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生产的合理的方式,控制规划人群自身的发展,保持生物种群的恰当比例。

(5)开发目标和生态保护目标相协调。我国过去的水利资源规划,按照流域梯级开发模式,往往追求100%的开发率,这样就忽视了工程开发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危害。水利工程建设和河流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通过流域综合规划进行统筹,协调建设,合理布局。

总之,水利工程建设,势必要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对这一“打破”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人类要生存发展,自然需要打破那些恶性的动态式的生态平衡,使其从“恶”变“良”;同样,也正是因为人类要发展,还需要“打破”那些“良性”的生态平衡,让其向着更有益于“良性”的方向发展,而其中的代价,则正是我们在建设过程中所应充分注意的对环境保护问题。因此,观念上的更新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认识前提。

猜你喜欢
施工阶段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水利工程快速施工研究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研究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分析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在施工阶段中的控制分析
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