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银花
摘要:水土保持是生产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做好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不仅关系到盘县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繁荣。而且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幸福,它是保护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伟大工程,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57文献标识码:A
1. 盘县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其危害
1.1盘县水土流失现状
据卫星遥感数据统计,全县共有水土流失面积2384.46 km2,占地总面积的58.78%,其中轻度侵蚀面积550.47 km2,占地总面积的13.57%,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3.09%;中度侵蚀面积1346.98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3.20%,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6.49%;强度侵蚀面积401.27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9.89%,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6.83%;极强度侵蚀面积85.74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12% 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59%;年土壤侵蚀量为612.08万吨,侵蚀模数为2566.97吨/ km2年。
1.2 水土流失成因
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的潜在因素,是客观条件;人为因素是使水土流失加剧发生的主要原因。
1.2.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降水、地形、植被、土壤、岩石以及风力、风速等。
(1) 地形和坡度
地形是土壤侵蚀发展的基础。流域内长期受内、外营力作用,形成了高山、中山等多种地貌类型,地貌复杂、切割深、山高坡陡、地形破碎是构成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形基础。
坡度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影响十分明显。在其它条件相似时,坡度就是土壤侵蚀的直接指标,随着坡度增加,土层厚度,有机质积累相应减少。据数据调查表明,不同坡度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明显不同,水土流失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盘县山高坡陡,土壤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低,水土流失严重。
(2)降雨和径流
根据盘县气象站实测资料分析,盘县多年平均降水量1394.9mm,一般5月中下旬进入雨季,降水集中在5~10月,占年降水总量的80%左右;11月~次年4月降水量仅占年降水总量的20%左右。暴雨集中,容易产生地表径流,侵蚀表土。
(3)母岩和土壤
盘县境内母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占土地面积的60%,且土层浅薄,潜在危险程度高,一经侵蚀,极易造成裸岩,难发恢复而形成不毛之地。另外,碳酸盐岩以溶蚀作用为主,残留物较少,一般堆积或夹杂于深沟岩隙内,堆积部份极易产生沟蚀。还有风化深厚的玄武岩类,由于地面起伏坡度大,多构成陡峻山岭,在失去植被覆盖的情况下,极易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
(4)植被
目前,盘县森林覆盖分布不均匀,森林覆盖率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失去植被,受雨水直接冲刷,最终形成严重的土壤侵蚀。
1.2.2人为因素
(1)严重破坏植被
农民群众为解决粮食问题,不得不大量毁林开荒,由于缺乏组织和技术,多为顺坡开荒,也没有水保措施,垦殖率很高,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群众为解釜下之愁,不惜毁林取柴,致使森林植被大幅度下降。同时人口的增长,坡耕地的增加,肥料的短缺,农民群众为提高土地肥力,只得在坡耕地附近的疏林草皮上采肥,进一步加剧了土壤侵蚀。
(2)陡坡开荒
落后的生产方式(耕作制度)和旧的习俗,重用轻养,也直接和间接地加剧了水土流失。该区域内少数民族历来就有靠山吃饭的习惯,采用“一把刀,一把火,一把种”,“山不烧牛不壮”等刀耕炎种与广种薄收的落后生产方式,大量林地被轮流垦殖为农用,烧死了大量的幼林,破坏了地表,使土壤日趋瘠薄,水土流失日益扩大与恶化。
(3)不合理的农业耕作
如顺坡种植;轮作不合理,如雨季农作物已收割,农地裸露;粗放耕作,有机质减少,地力得不到提高,土壤结构不良,降低了土壤的抗冲抗蚀能力。
(4)挖煤采石筑路等不合理基本建设
盘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分布面广。国家、集体、私营企业均有开采,点多分散,且开采条件差,缺乏水保措施,加之急功近利的短期化行为,大量废土、石、渣随意堆放。一遇暴雨,引发泥石沙,既破坏原始地貌,造成沟壑纵横、草木难生,又使河流下游深受其害。乐民河、拖长江河段上游,由采煤,多次受到淤积和周围农田受到淹没。此外,由于筑路乱弃土,水土流失时有发生,这些不合理建设也十分容易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1.3水土流失危害
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旱灾害步繁,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直接或间接地危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甚至造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威胁,阻碍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实施。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3.1侵蚀土壤,降低土壤肥力
由于水土流失危害,使土层变薄,良田好土面积减少,低中产田增多,土壤肥力下降,良田好土变为沙石滩。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矿质养料,肥力减退,作物产量低而不稳。
1.3.2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道过水断面减小,消弱了河道行洪能力,水利工程效益降低,每到暴雨季节,沿河两岸良田好土常被淹没。
1.3.3水源枯竭,人畜饮水困难
由于水土流失的加剧,不少沟渠、井泉断流干涸,特别是煤矿地区因采煤等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冬春旱季,往往要到几公里以外去挑水,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1.3.4危害交通、工矿
在水土流失地区,汛期常因水土流失等原因而使铁路、公路阻塞,冲毁路基,运输中断,同时也影响矿区人民的生产生活。
2.盘县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2.1以重点工程为龙头,整体推进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近年来,盘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和石漠化治理工作,2003年,县委七届三次会议把建设“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列为盘县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标”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得到国家、省、市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结合盘县实际,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因地制宜地把水土保持与生态措施、农耕措施、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狠抓植被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为溶岩地区水土流失营造天然屏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日益恶化的农业生态环境初步得到遏制。
3.主要经验
3.1重视基本农田建设,以修建梯田为主
石坎梯田是盘县水土流失地区小流域治理的工程主体。因为只有通过修建基本农田,才能提高单产,保证总产不减或略有增长,为退耕还林还草及其他各业发展创造条件。特别是一些条件较好的地方,不但进一步提高基本农田的产量,还注意了基本农田的渠系工程建设,值得重视和提倡。
3.2提高土地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凡是经过连续治理的,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土地利用率得以提高。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更有利于吸引农民的投入治理。
3.3减少泥沙淤集,生态效益显著
经过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蓄水保土能力增强,避免石漠化面积继续扩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土壤肥力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
4.当前盘县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4.1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严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该注意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严重,治理成果的管护工作值得重视。
4.2治理任务十分繁重艰巨
在未治理的面积中,有70%的坡耕地仍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坡耕地土层本来就薄,如不抓紧进行治理,保护好这些土壤,就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坡耕地的改造,除依靠群众外,需要国家给予支持。
4.3各地、各流域之间发展不尽平衡
各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而且在同一乡(镇)的范围内,各流域之间发展也不平衡,甚至相邻的流域,治理情况差异也很大。因此加强检查,注重交流,特别是县内自我检查和交流,促进共同进步,非常重要。
4.4措施配置不够完善
部分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不够合理,明显影响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整体性,降低了治理效益。
4.5一些措施质量不高
一些水土保持措施质量,确需要进一步提高。如不少石坎梯田,地埂未能沿等高线修筑,田面上下左右都不太平整;一些经果林多为老品种,而有经果林则根本未施肥、剪枝,长得像小老树,都明显的影响了水土保持的治理效果。
4.6认识不足,宣传不够
对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和水土保持的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顾当前不顾长远,只顾局部不顾全局,甚至忽视这项工作。有些地方只喊重要,就是无人管,导致水土流失日益加剧。
4.7治理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标准低,加之有部分资金为群众投入劳折资,从而制约和影响盘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重要因素。
4.8缺乏水土保持科技人才
目前,水土保持战线人才的流失同水土流失一样严重,其原因;一是这项工作的条件辛苦,长年累月在山沟里,而是这项工作的社会地位低;三是劳保福利待遇和技术职称等得不到解决。
4.9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未能同步现实
多年来,全县在水土流失治理中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但由于在措施的配置中只注重了环境质量的改善,而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协调有所忽视。群众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虽然得到一定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还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影响了治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行业本身的经济实力也没有得到根本的壮大,未形成滚动发展的格局。尽管产业化发展给水土保持工作注入了一定的经济活力,但目前产业化发展仍然依靠财政投入来维持。这种较低的产出投入比率,不利于水土保持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想有一定差距。
5.盘县水土保持工作建议
从我县近年来水土保持的情况来看,水土流失治理资金投入渠道单一,投资标准低,规模小,而治理难度大,任务重,投入与治理的矛盾十分突出,导致有些项目实施质量不高,治理措施不完善,项目效益不显著。
5.1加强宣传力度
水土保持与持续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保护水土资源,控制水土流失,即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子孙后代对水土资源的需要,水土保持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保护水土资源,防止因水土流失而遭破坏。这种意识在全社会中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必须进行生动的、形式多样的宣传。
5.2各部门齐抓共管
主管部门应协调农、林、牧、扶贫等部门的投资向小流域内倾斜,并按统一的规划设计和质量标准进行实施。各部门相互配合,各投其资,各记齐功,使各项治理措施正常发挥应有效益。
5.3改变国家投入单一性,形成投资机制的多元性
长期以来,水土保持都是依靠国家财政补助来驱动,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加上水土保持本身经济效益较低且严重滞后,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具有水土保持地域特色的治理开发体系和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局面,造成水土保持投入不足。因此,必须改变由国家单一投入形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投入的新格局,鼓励农村集体或个人参与水土流失治理。
5.4解决经济效益的滞后性,追求近远效益的兼容性
水土保持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山区经济,从这一意义上看,水土保持工作必须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之中,与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融为一体,坚持“立足眼前,兼顾长远,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智力开发原则,改变以往只注重生态效益、环境质量,而忽视经济效益的局面,使水土流失治理与发展当地经济同时进行,保证群众在治理过程中尽快得到实惠,而且这种实惠必须具有持续性和高效性。这样才能调动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热情,使治理成果得到巩固、完善和提高,是水土保持成为群众的一种自觉行为。
5.5不能修了梯田,又走广种薄收的老路
注重梯田的经济效益,增加投入,提高地力。现在关键肥料不足,土壤肥力低,有机质含量不高,在化肥增加有困难的情况下,可通过绿肥降低投入成本,提高产值。总之,不能修了梯田,在走广种薄收的老路。同时还要重视梯田地坎的开发利用,有很大的潜力,要在梯田里产粮、提高梯田的经济收入。
盘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盘县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治理难度大,水土流失治理资金投入单一,投资标准低,规模小,而治理难度大,任务重,投入与治理的矛盾突出,导致有些项目实施质量不高,治理措施不完善,项目效益不显著。生态环境建设以治理水土流失为基础,已发展经济为目的,宜良则良,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牧则牧,不拘一格。只有这样,生态环境建设才能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环;也只有这样,生态环境建设才能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环;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盘县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