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苗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着许多机遇,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建设规模的快速增长,创新工程质量监管机制,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新时期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必须考虑和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现状
(一)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完善
在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中,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定位也极不明确,所以在当前的施工工作中经常都会出现监督单位、施工单位等职责混淆的情况。所以在对制度的完善以及监督的内容、方式、性质的明确上,有关部门还必须加强规范和管理,以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使监督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高校顺利的进行。在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上,既可以由政府的相关机构统一执行,也可以委托相关的专业监理单位代为执行。但是,在工程的监督机构中也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不同的监督领域应该委派哪一机构去执行等,在这一问题上始终都有着一些误区存在:应该委派专业的技术部门执行还是技术执行人员或者是直接由政府雇佣相关人员等。
(二)政策制度的不完善
就当前我国的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状况而言,虽然大部分的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单位都是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工程展开监督管理工作的,但是也还是存在着很多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有着缺乏连续性、变动周期短且范围较大的特点,会对工程的管理工作直接性的影响。
1、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建设的领域逐渐扩展到了各行各业中。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进行的发展,现代化带动的不只是经济,对我国的科技产业的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存在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科学技术不断深入应用到各个领域的过程中,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这些新兴技术的带领下,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相关的管理机构没有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新制度或者新规范的设置,所以常常会造成老旧的管理规范跟不上当前建筑工程发展速度的问题。
2、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完善,致使管理部门在对工程进行质量管理的时候会遇到一定的难度,不能够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对违法施工的企业进行惩处。造成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与相关法律制度脱节的情况。
3、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我国的市场化程度呈现出逐步攀升的趋势,在这一形势的影响下,施工企业以及建设企业的施工范围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展,进而也促进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但是,由于施工的地点长期处在变动中,且其施工建设具有着很强的流动特征,在施工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对责任的追究上就很难把控,没有有效的措施能够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三)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现在很多质监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比较低,高级职称人员较少,人才结构存在缺陷,新进人员又缺乏施工现场的工作经验,很多工作人员未能发挥出自身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其主要表现在人员行为不规范、素质和专业技能不高、把关不严格和工作不到位四个方面。此外,很多建筑单位在招用人才方面存在着严重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且专业结构配置不齐全,对建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不全面。
二、新形势下监督管理转变的模式及方向
(一)执法型监督。执法型监督表明了监督工作的属性。取消工程质量监督费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法治国家的基础是社会有自律自控能力、企业能生产出合格质量的产品。
(二)抽查型监督。抽查型监督指明了监督工作的方式。建立规范高效的工程质量巡查、抽查制度,把工程质量检查与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结合起来,把施工前预控、施工中检查与竣工验收有机结合起来,取消施工过程中“停工待检”的质量控制点检查,加大不定时、不定点、不定人、不定内容、不提前告知的日常质量监督巡回抽查力度,全面实行工程实体监督抽测。监督抽查要做到专项治理与日常监督相结合、告知性检查与突击性检查相结合、综合执法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巡查与层级督查相结合、行为监督与实体监督相结合。
(三)科技型监督。科技型监督说明了监督工作的手段。通过高科技信息平台反馈的信息,利用相关应用软件,定期对监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准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制定有效措施进行监管;通过网上监督平台,进一步增强行政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度,加快实现工程质量监督的模式由传统型向信息化迈进;进一步强化服务平台与政务网站的互联互通,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让广大群众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来。
三、新形势下健全相配套的监督管理制度
(一)监督执法检查制度。监督执法检查的方式要采取综合检查、专项检查及随机抽查相结合;监督执法检查的内容要重点突出、过程扎实,防止出现死角盲区,杜绝走过场;监督执法检查的结果要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发现的各类隐患,应及时排除,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严格处罚,限时整改,真正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二)实体质量检测制度。针对当前检测市场的形势和社会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建立实体质量检测制度。
(三)工程质量监理报告制度。凡从事施工阶段监理活动的单位,必须及时将受监项目的质量状况向监督机构提交书面报告。基础、主体结构等重要部分的质量状况,由监理单位在组织验收前及时向监督机构提交监理质量评估报告。监理报告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并加盖监理单位公章。通过高水准、全过程的技术服务,推动现代工程监理,让政府主管部门放心、项目法人安心、设计施工单位用心、投机取巧者担心。
(四)差别化管理制度。要监管对象差别化,工程类型差别化,投资主体差别化,监督过程差别化。
(五)质量形势分析制度。每季度或半年统计、分析有关质量信息,研究和编制当地的工程质量形势分析报告,通过建立工程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定期分析本地质量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整改和防范措施,及时形成阶段性的质量情况分析报告,加强对质量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并通过会议或网站予以发布。
(六)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省、市、县(区)质量监督机构计算机管理网络,打造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采取定期发布质量指数,量化质量水平等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始终处在可控状态。实行对检测机构的远程监管,使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始终处于质量监督机构的监控之下。
(七)质量评价制度。重点抽查参评人员的资格,监督评价程序、内容、执行的标准及各方责任主体在评价过程中是否有违反法规的行为。工程参建各方自评。在政府工程中率先实行优质优价制度和奖励制度,支持企业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精品,以点带面,推动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
(八)不良行为记录制度。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统一的诚信信息平台,通过公告、公示进行信用惩戒和社会监督,促进各方主体自觉规范质量行为、落实质量责任。把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违法违规质量行为记录在案,为掌握、判断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信誉提供第一手资料。
(九)工程质量预警制度。根据工程建设的不同项目、不同季节、不同问题,及时向有关责任主体予以警示预报,并提出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师海红,刘肖飞.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相关措施[J]中国城市经济,2013,(11):53-54.
[2]李帅熙.关于建筑里程质量监督的分析[J]科技言息,2012,(15):4l-42.
[3]杨方远.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方法与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124-125.
[4]蒋万鹏.浅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的方法[J].四川建材,2010,(01):78-79.
[5]杨贵泼,袁景环.浅析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措施[J].价值工程,2011,(14):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