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园林

2014-09-24 05:42王珏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25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发展方向

王珏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个性特征鲜明,极具有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中国古代各式建筑中它是艺术中的极品,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深深的履痕,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中国现代园林、历史发展、特点、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

我国造园最初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这个时期涌现的名园有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这有我们今天仍能亲眼目睹的很多实物实景所证明。这个全盛时期的园林,与过去时代所不同的,育三个方面的特点:(1)功能全,(2)形式多, (3)艺术化。兹为分述如卜: (1)功能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园休发展,卜,都有新增加的内容,至明济后大备,诸如听政、受贺、宴会、观戏、居住、园游、读书、礼佛、观赏、狩猎、种花等等,应有尽有,甚至为满足统治者的“雅兴”,还建有商业市街之景,如近年恢复的颐和园苏州街,以及圆明园原来的买卖街.包罗了帝王生括的全部活动,功能的多样花,自然扩大了园林的建筑营造规模,此其一。 (2)形式多。这里指的是作为园林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而言,无论其为建筑群落组合,抑或单体建筑形色,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吸收了各地区的地方特点和各民族的民族风格,既有殿堂楼阁,又有幽尼佛寺;既有粉墙石垣,又有竹篱泥笆,灵活而多变,随处而点缀,这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也有非常生动的反映。在园林布局及布置方l厄则吸收r南北园林艺术的精华,因地制宜地加以汇聚,比如圆明三园的诸多景色中就再现了国内苏杭扬州等地著名园林的特点,谓之“移天缩地”亦不为过。 (3)艺术化。明济园林中占卞导地位的是园林建筑的高度艺术化,其景物、其凤格、其布局,移步借景,动静相兼等艺术美学理论的运川,已臻成热,各种建筑形式的风景景观的结合融为体,甚至在附属设施的样式、内部装修和环境色彩等方面也都得到统一的和谐的没计,体现了中国造园思想的高超境界。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 .园林以自然山水为主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2.从园林的建筑风格来看

古典园林有西方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两大系统,规整园林和风景园林两种基本形式。、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三大类型:北方型,以北京为主,多为皇家园林。其规模宏大,建筑体态端庄,色彩华丽,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威风与富贵的特色,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其中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江南型,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为私人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以精取胜。其风格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特点,且讲究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他善于把握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地园林景色,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的民族风格,并广泛吸取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如:拙政园、网师园等。岭南型,以广东园林为代表,既有北方园林的稳重、堂皇和逸丽,也融会了江南园林的素雅和潇洒,并吸收了国外造园的手法,因而形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比如:杭州西湖的园林

3. 天人合一的美

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无论其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能够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一面。并且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这种和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体现了道家对待大自然的“为而不持、主而不宰”的态度。

三、结语

中国园林多变的自由式构图手法和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正如钱咏所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方称佳构”。我相信,中国古典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命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改革、创新,定能使中国的园林和文化在祖国的大地上开满鲜花,得到后人的延续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发展方向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现代园林设计思想于《园冶》中的继承与发展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国家能力的历史发展与政治社会学五元素浅析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