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金融新闻报道之思考

2014-09-24 13:24阎美娜
声屏世界 2014年7期
关键词:储蓄存款新闻报道金融机构

阎美娜

目前的金融新闻报道为什么不能满足受众对金融新闻信息的需求?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金融机构不太善于利用媒体来宣传和传播金融新闻,另一方面是一些媒体的记者在做金融新闻报道的时候,对金融机构所提供的统计资料、金融形势分析等,往往只摘录那些提纲性的语句、枯燥无味的数字以及专业性极强的术语,让缺乏专业知识的受众难以看懂。要真正做好金融新闻报道,收到预期的效果,既需要金融机构改变观念,多与媒体沟通,在发布新闻事实时尽量详细并通俗易懂;又需要媒体记者吃透新闻素材,巧妙选取报道角度,准确转化语言,用心写出金融新闻。总而言之,要让金融新闻既好看(听)又有用,有赖于金融机构和媒体双方的共同努力。

金融新闻的资源:准确

与金融活动密切相关、及时反映金融活动的金融新闻,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受众最为关心、最感兴趣的新闻之一。近些年来,各类媒体的金融新闻报道日渐增多,体裁也愈发多样化。纵观目前的一些金融新闻报道,我们发现大都缺乏深度,仍以数字堆砌的报道范式居多。如截至什么什么时候,存贷款多少多少,向哪些行业放贷多少多少,枯燥无味的数字式新闻难以为受众所认同。这种金融新闻报道缺乏分析、预测、指导功能,难以起到宣传、引导的功效。

要改变金融新闻报道的尴尬处境,金融机构要与时俱进,改变长期以来只把统计数字、会议资料公布,给媒体记者提供类似通稿的材料的做法,而是在确保不泄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各类金融数字所连带的利弊,对金融市场趋势等原汁原味地加以分析预测,明确告诉媒体记者哪些素材可以公开报道,以指导受众运用金融工具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跑金融行业的媒体记者,理应刻苦学习和积累金融知识、相关政策,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充分利用金融机构提供的新闻资料,采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让金融新闻既准确又活泼起来。

金融新闻的写法:生动

因为金融新闻会出现某些特定的专业术语,普通受众可能难以理解、消化、运用,这就要求媒体记者在采访、编辑金融新闻时进行专业语言的转换,让金融新闻报道既准确又生动。尤其要多加分析和展现金融与当地经济形势、经济生活的契合点,让受众通过阅读(视听)金融新闻来指导自己更好地参与金融活动。

2014年2月18日一家省报刊发了《XX省居民储蓄首次突破万亿元》的消息:

本报讯作为普通居民家庭财富的主要体现,1月份我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2月17日,人民银行XX中心支行公布的1月份XX省金融运行报告显示,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个人存款余额达到10609.44亿元,比年初增加630.97亿元,同比多增337.21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0年,我省居民储蓄实现快速增长,分别于2005年2月、2009年9月突破2500亿元、5000亿元。人行XX中心支行有关人士表示,个人存款的快速增长,将为XX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家庭财富的快速增长,也将促使我省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发展大潮,增加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上述新闻只告诉受众一串数字,而对数字背后的经济活动缺乏必要的分析和交代。居民储蓄存款出现如此大的变化,原因是什么?金融机构要从专业、权威的角度予以分析研究,并尽可能地把它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更多的受众明白这些数字变化背后的事情。只有这样报道,才可以抓住受众的关注点,使受众带着兴趣或者疑问来继续关注金融新闻报道。诚然,金融新闻也可以运用一定的经济现象、经济故事来剖析金融信息,解读金融数字,以增加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深入到经济现象的深层次动因中,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追根溯源。这种来源于数字、情境化表述的报道方式,用一种更为立体、透彻、亲近的方式来分析金融现象,更加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

金融新闻的功效:前瞻

为了避免各家媒体的报道形式千篇一律,媒体要在新闻策划这一环节有所创新。通过自己的创新,使自己的报道与其他媒体有所区别,并尽最大努力对相关金融活动所带来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引导受众规避风险,实现最大效益。针对各个阶段的经济形势,通过金融机构和媒体双方的策划,可以增强金融新闻的前瞻性、指导性,进而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若策划精当,报道权威充分,往往会提升金融新闻价值。这样的金融新闻会起到先导引领作用,赢得越来越多的受众。

2014年3月26日某媒体刊发了《1至2月XX金融机构新增贷款608亿 企业贷款需求动力不减》的消息:

3月25日,人行XX中心支行发布的一季度XX省银行家、企业家、居民问卷调查显示,尽管目前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订单和盈利状况等指数有所下滑,但企业贷款需求动力不减,贷款总体需求指数继续攀升。

1至2月的全省金融运行情况对此也有印证——2月底,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3624.74亿元,比年初增加608.17亿元,同比多增79.10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快速增加,固定资产贷款增量占比过半。专家分析认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对未来经济增长拉动效应明显。

我省银行信贷一直发挥着资金主渠道作用。2013年我省新增贷款1981.9亿元,增速居全国第七位,中部六省首位。但横向比较,我省的信贷规模仍显不足,贷款规模仅占全国的1.71%,居中部六省第六位。为此,我省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将今年新增贷款目标确定为2200亿元。省政府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金融30条”的要求,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之需,立足发挥信贷主渠道作用。据了解,我省将进一步完善对银行的考核奖励机制,激励银行争取更多的信贷规模;采取多种方式,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为信贷投放提供优质载体;大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从中小企业信贷“缺信用”和“缺信息”两个问题入手,通过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增信,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公共信息共享平台,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此可见,金融机构提供的素材有时也包括金融业务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记者在开掘金融新闻选题、拟定报道主题时,就应当有明确的指向性,即确定这篇报道的主旨是什么?要告诉受众什么?唯有如此,所写出的报道才能围绕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展开。金融新闻报道需要遵循“准确、生动、实用、前瞻”的原则,贴近受众的日常金融活动,解析受众最想了解的金融热点,实现引导受众行为目标。记者还应注意到,所谓前瞻就是所报道出来的金融新闻将对未来的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这是受众很关心的问题。这就要求记者采写金融新闻报道时,并非是金融机构的传声筒和硬性的灌输,而是通过金融数据的变化、宏观经济动向分析,提供相关信息,对受众起到一种金融活动潜在的引导,最终引导受众的日常经济行为。只有通过具体的报道,让金融新闻报道具有前瞻性、指导性,金融新闻报道才会有生命力。

金融新闻的落点:实用

每月、每季、每半年、每一年,金融机构都会向社会公布若干数据,受众可从中去分析研究金融走势,调整自己的经济活动。有的记者只报道数字、概念化的东西,结果只能是干巴空洞,缺乏相应的分析,使受众无法获得相应的金融信息,无法评估金融新闻报道的实用价值。

2007年6月17日某媒体刊发了《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连续两个月下降》的消息:

记者6月15日从中国人民银行XX中心支行获悉,今年4月和5月我省居民储蓄存款额连续出现下降现象。有关理财专家认为,居民存款下降反映了市民理财观念在股市变热的趋势下急剧改变。

人行XX中心支行5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呈现少量增长,储蓄存款出现今年以来连续第二次较大幅度下降。5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388.15亿元,比上月减少59.40亿元。

有关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储蓄存款余额连续两个月出现大幅度下跌,主要原因是股市的持续走高,不断吸引居民将储蓄存款转移到股市,以获得更丰厚的回报。这位分析人士特别指出,总体看,当前我省金融运行平稳,但需要关注存款分流、信贷资金流向股市,存款期限错配等给金融运行带来的影响。

上述报道对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连续两个月下降的原因作了简单扼要的交代,让受众知道下降的存款额转移到哪儿去了。为了传递好金融新闻中的信息价值,记者平时要与金融机构多沟通,通过事实去预见变化趋势,把一些隐藏在数字背后的信息了解清楚,然后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把金融新闻信息准确地加以传播。

总之,金融新闻的影响力要通过受众的阅读(视听)来实现。媒体要运用创新的手法,力求把金融新闻做近、做活、做巧,提高金融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实现报道的影响力。

endprint

猜你喜欢
储蓄存款新闻报道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货币供应
银行存款失踪的相关问题分析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货币供应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