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末
编者按: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草木和鸟兽,有许多都生得特异非凡,为别国所没有,为别国人民所羡慕。这里只能从动物家族和植物家族中各选取一个“国宝”,让大家窥一斑而知全豹,了解华夏大地是多么适合万物生长。
熊猫:天生大萌器
我觉得,外国人比我们更喜欢熊猫。
一个例证是“熊猫快闪”。此乃2012年发生于伦敦的一次闪客行为,一大群人扮成熊猫的模样,聚集在广场,而后坐地铁,在车厢里读报,在中国餐馆里煞有介事地点菜,一个个都顶着毛茸茸的熊猫大脑袋,一招一式就像曾经红遍全球的天线宝宝那么可爱。其实,熊猫装下面多半是魁梧的肌肉男。
我在这里写个半天,也难以道出其可爱之万一,看官若有兴趣,请上网搜照片,保准将你彻底萌翻,即便是最古板的家长或最严厉的上司在你电脑旁,你也要奋不顾身地开怀大笑起来。
还有一个例证是“熊猫占领日内瓦”,说是“占领”,其实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成员在瑞士日内瓦湖边摆放了约1600只纸质大熊猫,庆祝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50周年。自1961年基金会成立之初,大熊猫就成为了该组织的标志。
再有一个例子是动画片《功夫熊猫》,迪士尼把熊猫拍出了米老鼠般的可爱和唐老鸭般的俏皮,同时又揉进去了中华文化的许多元素。后来“拍立得”还特地推出了一款“功夫熊猫”相机,冲你拍照的时候,就像大脑袋熊猫在对着你笑,这时的你还能不笑吗?
熊猫的英文是panda,音“盼的”。是啊,外国人“盼的”就是熊猫。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见识熊猫的风采,从1980年代起,我国就采取赠送、租借和共同繁育等形式,向其他国家“出口”大熊猫。现在,全世界的几十个城市动物园里都有熊猫了。
说实话,我以前一直不太喜欢熊猫,但现在一天比一天觉得它们好看,就像牡丹,我也是到了中年之后才真心喜欢的,的确是“国色天香”。
我国一直有一种“丰满美学”,只有像牡丹这样的才担得起国花的重任,也只有像熊猫这样的才担得起国宝的重任吧。
况且,牡丹不仅富贵,还是一味中药;熊猫不仅雍容,还是一种萌器,萌到你在不开心的时候想起它的萌态,嘴角都会不自觉地弯起弧度。
如果成立“萌教”,那教主的席位,非它莫属了。
银杉:珍贵的孑遗
翻开世界植物史就会发现,大自然对华夏大地是相当眷顾的,总是把最有进化学意义、最为罕见的物种留在了这里。或许,在司树之神的眼里,这里就是诺亚方舟。
如果这个比喻成立的话,我以为诺亚方舟就是四川、云南、广西一带,那是一块飞地,似乎已经脱离地球上的其他地方而存在,携带着许多植物王国里的珍稀的子民。
银杉就是其中名头最响的一位。远在地质时期的新生代第三纪时,银杉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在德国、波兰、法国及俄罗斯曾发现过它的化石,然而,距今200万~300万年前,地球覆盖着大量冰川,几乎席卷整个欧洲和北美,但东亚的大陆冰川势力并不大,有些地理环境独特的地区没有受到冰川的袭击,从而成为某些生物的避风港。银杉、水杉和银杏等珍稀裸子植物就这样被保存了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者。银杉在我国首次发现的时候,曾引起世界植物界的巨大轰动。那是1955年夏季,植物学家钟济新带领一支调查队到广西桂林附近的龙胜花坪林区进行考察,发现了一株外形很像油杉的苗木,后来又采到了完整的树木标本,他将这批珍贵的标本寄给了陈焕镛教授和匡可任教授,经他们鉴定,认为就是地球上早已灭绝的,现在只保留着化石的珍稀植物——银杉。1950年代发现的银杉数量不多,且面积很小,自1979年以后,在湖南、四川和贵州等地又发现了十几处,1000余株。
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尤其是在其碧绿的线形叶背面有两条银白色的气孔带,每当微风吹拂,便银光闪闪,更加诱人,银杉的美称便由此而来。
水杉的发现比银杉稍早,也同样具有传奇色彩。此前,在欧洲、北美和东亚,从晚白垩纪到上新世的地层中均发现过水杉化石,但一直没有找到“活物”,专家们由此认为水杉已经灭绝。令人喜出望外的是,1948年,我国植物学家在湖北、四川交界的利川市谋道溪(磨刀溪)发现了幸存的水杉巨树,树龄约400余年。后在湖北利川市水杉坝与小河发现了残存的水杉林,胸径在20厘米以上的有5000多株,还在沟谷与农田里找到了数量较多的树干和伐兜。随后,又相继在重庆石柱县冷水与湖南龙山县珞塔、塔泥湖发现了200~300年以上的大树。江苏省邳州市境内邳苍公路80华里水杉路,是世界上现存的最长的水杉带,被誉为“天下水杉第一路”,蔚为壮观。
杉可是一个大家族,还拥有云杉、冷杉、黄杉等许多成员。我以为,它们是最为书卷气的一类树种,“文质彬彬”大约就是从“杉”来的。好比中国古代的士,为人刚直,而又文雅多礼。古老的杉与古老的士文化,可谓心心相印。
银杉和水杉能“孑遗”在中国,这是司树之神的一种眷顾,也是一种信托,一种警醒和鞭策。还是那句老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