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经济开发区水果产业结构调整效益调查

2014-09-24 10:09吴丽仙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结构调整效益

吴丽仙

摘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针对丽水市经济开发区水果产业结构取得的效益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为经济开发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果产业;结构调整;效益;浙江丽水;经济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F3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341-02

丽水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位于丽水城区南面,金丽温高速公路出口处,辖区面积108.9 km2,2个街道,35个村,户籍人口3.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万人,农用地面积7 093.33 hm2,其中耕地面积860 hm2,园地面积920 hm2,林地面积5 146.67 hm2。从2002年开始启动水阁工业区开发,先后已有6个村的土地基本被开发征用,17个村的部分土地被开发征用,至今还有近1/2的村民要以农为生,尤其是规划红线外的7个村26个自然村,将长期以农为主。因此,农业产业仍是不可忽视的产业。水果产业一直以来是丽水开发区农业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900 hm2,曾经是开发区村民“致富果”的柑橘,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受品种、市场等因素的影响,销路不畅、效益低下,大批橘园失管;枇杷是开发区传统特色水果,曾在丽水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由于品种单一,管理粗放,效益较差,也渐渐失管。面对以上情况,近年来,丽水经济开发区正确摆正农业发展位置,为加快水果产业发展,推广优质品种,提高水果产业效益,采取技术推广宣传与政策扶持相结合,推动开发区水果产业结构调整[1]。

1水果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举措

1.1确定发展思路,明确调整方向

开发区根据其特殊性,统筹安排,确定了农业发展思路,明确了调整方向。一是规划区内近年会被征用的地块,推广当年种植当年收益作物品种,减少投资风险,如处州白莲、粮食作物等,近年不会被征用的地块可发展种植葡萄、处州白莲等。二是规划区外、红线外以发展“有特色、销路好、效益高”的品种为主,培育特色优质品种,如白枇杷、特早熟桔、四季柚等。力求短期效益与长期发展兼顾。同时开发区财政对白枇杷、处州白莲、欧柑等新种农户给予了资金补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代。

1.2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产业区块

根据开发区各村农业资源,合理布局产业区块,发挥产业最大效益,地势较高的以种植杨梅、白枇杷为主;地势较低的以白莲、葡萄、蔬菜为主,尤其是水利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白莲[2]。大梁山脚沿线黄红壤地块种植特早熟橘、瓯柑、四季柚等为主,有利于提高果型果质。

1.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1.3.1引进新品种。引种主要考虑品种的环境适宜性、品质的优良性、市场需求性等因素。枇杷主要引进“宁海白、太平白”两品种,主要进行果园改种和枇杷高接换种,新发展面积98.67 hm2,初步形成白枇杷生产区块。柑橘主要引进特早橘大分、无核瓯柑、四季柚等品种,主要是对胡柚、椪柑等老品种进得高接换种,最初示范改接特早桔大分8 hm2、无核瓯柑3.33 hm2,四季柚3.33 hm2,改接后效益成倍提高,辐射面积迅速增长,截至2013年,已发展大分57.33 hm2、无核瓯柑16 hm2,四季柚10.13 hm2。引进葡萄品种主要是“京亚、巨峰”,现有种植面积27.33 hm2,引进杨梅品种“东魁梅、黑炭梅”,主要是采取果园套种,现有种植面积18 hm2。

1.3.2加强田间管理。在苗期、开花期、结果期等各个生长期把好技术关,农技人员在移栽、嫁接、施肥、病害防治等重要环节做好田头指导,层层把关。同时采取果园套种绿肥,能增加有机肥,防止水土流失,实现控温保温,以肥养肥。

1.3.3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在果品采摘、包装、宣传方面正确引导和技术培训,以合作社为主体,购置测糖仪,做好采前检测,控制采收时间,分批采摘上市,强化果品采后实行分级包装处理,统一使用“丽水经济开发区”区域名称,树立“优质优价,诚信买卖”理念,拓宽销售渠道,打响开发区特色农业品牌。

2水果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益

2.1经济效益

通过近5年的结构调整,除一部分调整为莲籽、蔬菜外,其中调整为水果新品种面积取得了一定规模,共调整面积288.8 hm2,2013年基本上已投产。其中白枇杷98.67 hm2,特早橘57.33 hm2,瓯柑77.33 hm2,四季柚10.13 hm2,葡萄27.33 hm2,杨梅18.00 hm2。总产值3 887.82万元,净产值2 926.21万元。和原先的老品种椪柑相比,净收益增加1 410万元。平均净收益增加48 822.71元/hm2(表1)。

2.2社会效益

通过结构调整,减少了柑橘尤其是椪柑总量,不再因为椪柑滞销而花大量人力物力清理烂桔。挖掘壮大了开发区特色农业,丰富市场水果供给品种,满足了广大居民对优质水果的需求,增加果农收入,重拾果农的种植兴趣,提高了开发区农产品的信誉,同时,利用开发区的区位、生态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果树花期推广观光游,在水果成熟期推广采摘游。让游客亲临田头亲身体验农村生产生活,从中获得乐趣,并带动农家乐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新的亮点。

2.3生态效益

通过对果园改造,减少果园抛荒和空闲,提高农田利用率,对等待开发的土地而言,能实现当年移栽当年受益,尤其是莲籽的成片种植,在6—7月莲花开放季节,曾经引来了大批的摄影爱好着前来取景拍摄。通过对柑橘树和枇杷树高接换种,能加快新品种推广,降低作物连作障碍,同时果园套种绿肥,也是良好的植被。通过结构调整,看到的是更多的绿色,闻到的是更多的花香,品到的是更优的果品。

通过对水果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可以看出,结构调整提高了果农的经济收入,激发了果农种植积极性,提供了就业岗位,丰富了水果市场的需求,改善了田间环境。

3水果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农业产业化程度和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丽水经济开发区没有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水果品牌商标。水果生产以农户自产自销为主,集约化水平低,生产销售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合作社等农民自身组织合作意识不强,大宗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民合作组织的管理,充分发挥合作经济效益,及时组织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申报产品认证,展示开发区优质农产品,实现品牌效益。二是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生事物能力不强,传统生产方式普遍存在,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因此,要提高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采用发放宣传技术资料、现场会、培训会等手段,利用现场观察和理论指导相结合的办法,掌握农民的心理变化,利用最简单、最直观、最易被接受的推广方式,使新技术得到全面推广。三是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水果产业园区,扩大白枇杷、特色柑橘、优质葡萄等水果的种植面积,提高品质、档次,全面实施无公害生产,进一步树立生态效益农业的观念,形成区域规模特色产业,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注重产业增收空间,增加农户的纯收入[3-4]。

4参考文献

[1] 沈金辉.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水果生产[J].云南农业,2002(1):6.

[2] 张兴旺.红河州水果产业结构调出特色和效益[J].中国果业信息,2007,24(9):31.

[3] 邱化义.浅析水果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10):30,151.

[4] 韩宇红,王亚均.提升漳州水果产业竞争力的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3):65-70.

摘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针对丽水市经济开发区水果产业结构取得的效益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为经济开发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果产业;结构调整;效益;浙江丽水;经济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F3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341-02

丽水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位于丽水城区南面,金丽温高速公路出口处,辖区面积108.9 km2,2个街道,35个村,户籍人口3.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万人,农用地面积7 093.33 hm2,其中耕地面积860 hm2,园地面积920 hm2,林地面积5 146.67 hm2。从2002年开始启动水阁工业区开发,先后已有6个村的土地基本被开发征用,17个村的部分土地被开发征用,至今还有近1/2的村民要以农为生,尤其是规划红线外的7个村26个自然村,将长期以农为主。因此,农业产业仍是不可忽视的产业。水果产业一直以来是丽水开发区农业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900 hm2,曾经是开发区村民“致富果”的柑橘,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受品种、市场等因素的影响,销路不畅、效益低下,大批橘园失管;枇杷是开发区传统特色水果,曾在丽水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由于品种单一,管理粗放,效益较差,也渐渐失管。面对以上情况,近年来,丽水经济开发区正确摆正农业发展位置,为加快水果产业发展,推广优质品种,提高水果产业效益,采取技术推广宣传与政策扶持相结合,推动开发区水果产业结构调整[1]。

1水果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举措

1.1确定发展思路,明确调整方向

开发区根据其特殊性,统筹安排,确定了农业发展思路,明确了调整方向。一是规划区内近年会被征用的地块,推广当年种植当年收益作物品种,减少投资风险,如处州白莲、粮食作物等,近年不会被征用的地块可发展种植葡萄、处州白莲等。二是规划区外、红线外以发展“有特色、销路好、效益高”的品种为主,培育特色优质品种,如白枇杷、特早熟桔、四季柚等。力求短期效益与长期发展兼顾。同时开发区财政对白枇杷、处州白莲、欧柑等新种农户给予了资金补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代。

1.2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产业区块

根据开发区各村农业资源,合理布局产业区块,发挥产业最大效益,地势较高的以种植杨梅、白枇杷为主;地势较低的以白莲、葡萄、蔬菜为主,尤其是水利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白莲[2]。大梁山脚沿线黄红壤地块种植特早熟橘、瓯柑、四季柚等为主,有利于提高果型果质。

1.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1.3.1引进新品种。引种主要考虑品种的环境适宜性、品质的优良性、市场需求性等因素。枇杷主要引进“宁海白、太平白”两品种,主要进行果园改种和枇杷高接换种,新发展面积98.67 hm2,初步形成白枇杷生产区块。柑橘主要引进特早橘大分、无核瓯柑、四季柚等品种,主要是对胡柚、椪柑等老品种进得高接换种,最初示范改接特早桔大分8 hm2、无核瓯柑3.33 hm2,四季柚3.33 hm2,改接后效益成倍提高,辐射面积迅速增长,截至2013年,已发展大分57.33 hm2、无核瓯柑16 hm2,四季柚10.13 hm2。引进葡萄品种主要是“京亚、巨峰”,现有种植面积27.33 hm2,引进杨梅品种“东魁梅、黑炭梅”,主要是采取果园套种,现有种植面积18 hm2。

1.3.2加强田间管理。在苗期、开花期、结果期等各个生长期把好技术关,农技人员在移栽、嫁接、施肥、病害防治等重要环节做好田头指导,层层把关。同时采取果园套种绿肥,能增加有机肥,防止水土流失,实现控温保温,以肥养肥。

1.3.3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在果品采摘、包装、宣传方面正确引导和技术培训,以合作社为主体,购置测糖仪,做好采前检测,控制采收时间,分批采摘上市,强化果品采后实行分级包装处理,统一使用“丽水经济开发区”区域名称,树立“优质优价,诚信买卖”理念,拓宽销售渠道,打响开发区特色农业品牌。

2水果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益

2.1经济效益

通过近5年的结构调整,除一部分调整为莲籽、蔬菜外,其中调整为水果新品种面积取得了一定规模,共调整面积288.8 hm2,2013年基本上已投产。其中白枇杷98.67 hm2,特早橘57.33 hm2,瓯柑77.33 hm2,四季柚10.13 hm2,葡萄27.33 hm2,杨梅18.00 hm2。总产值3 887.82万元,净产值2 926.21万元。和原先的老品种椪柑相比,净收益增加1 410万元。平均净收益增加48 822.71元/hm2(表1)。

2.2社会效益

通过结构调整,减少了柑橘尤其是椪柑总量,不再因为椪柑滞销而花大量人力物力清理烂桔。挖掘壮大了开发区特色农业,丰富市场水果供给品种,满足了广大居民对优质水果的需求,增加果农收入,重拾果农的种植兴趣,提高了开发区农产品的信誉,同时,利用开发区的区位、生态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果树花期推广观光游,在水果成熟期推广采摘游。让游客亲临田头亲身体验农村生产生活,从中获得乐趣,并带动农家乐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新的亮点。

2.3生态效益

通过对果园改造,减少果园抛荒和空闲,提高农田利用率,对等待开发的土地而言,能实现当年移栽当年受益,尤其是莲籽的成片种植,在6—7月莲花开放季节,曾经引来了大批的摄影爱好着前来取景拍摄。通过对柑橘树和枇杷树高接换种,能加快新品种推广,降低作物连作障碍,同时果园套种绿肥,也是良好的植被。通过结构调整,看到的是更多的绿色,闻到的是更多的花香,品到的是更优的果品。

通过对水果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可以看出,结构调整提高了果农的经济收入,激发了果农种植积极性,提供了就业岗位,丰富了水果市场的需求,改善了田间环境。

3水果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农业产业化程度和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丽水经济开发区没有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水果品牌商标。水果生产以农户自产自销为主,集约化水平低,生产销售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合作社等农民自身组织合作意识不强,大宗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民合作组织的管理,充分发挥合作经济效益,及时组织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申报产品认证,展示开发区优质农产品,实现品牌效益。二是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生事物能力不强,传统生产方式普遍存在,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因此,要提高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采用发放宣传技术资料、现场会、培训会等手段,利用现场观察和理论指导相结合的办法,掌握农民的心理变化,利用最简单、最直观、最易被接受的推广方式,使新技术得到全面推广。三是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水果产业园区,扩大白枇杷、特色柑橘、优质葡萄等水果的种植面积,提高品质、档次,全面实施无公害生产,进一步树立生态效益农业的观念,形成区域规模特色产业,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注重产业增收空间,增加农户的纯收入[3-4]。

4参考文献

[1] 沈金辉.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水果生产[J].云南农业,2002(1):6.

[2] 张兴旺.红河州水果产业结构调出特色和效益[J].中国果业信息,2007,24(9):31.

[3] 邱化义.浅析水果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10):30,151.

[4] 韩宇红,王亚均.提升漳州水果产业竞争力的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3):65-70.

摘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针对丽水市经济开发区水果产业结构取得的效益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为经济开发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果产业;结构调整;效益;浙江丽水;经济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F3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341-02

丽水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位于丽水城区南面,金丽温高速公路出口处,辖区面积108.9 km2,2个街道,35个村,户籍人口3.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万人,农用地面积7 093.33 hm2,其中耕地面积860 hm2,园地面积920 hm2,林地面积5 146.67 hm2。从2002年开始启动水阁工业区开发,先后已有6个村的土地基本被开发征用,17个村的部分土地被开发征用,至今还有近1/2的村民要以农为生,尤其是规划红线外的7个村26个自然村,将长期以农为主。因此,农业产业仍是不可忽视的产业。水果产业一直以来是丽水开发区农业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900 hm2,曾经是开发区村民“致富果”的柑橘,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受品种、市场等因素的影响,销路不畅、效益低下,大批橘园失管;枇杷是开发区传统特色水果,曾在丽水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由于品种单一,管理粗放,效益较差,也渐渐失管。面对以上情况,近年来,丽水经济开发区正确摆正农业发展位置,为加快水果产业发展,推广优质品种,提高水果产业效益,采取技术推广宣传与政策扶持相结合,推动开发区水果产业结构调整[1]。

1水果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举措

1.1确定发展思路,明确调整方向

开发区根据其特殊性,统筹安排,确定了农业发展思路,明确了调整方向。一是规划区内近年会被征用的地块,推广当年种植当年收益作物品种,减少投资风险,如处州白莲、粮食作物等,近年不会被征用的地块可发展种植葡萄、处州白莲等。二是规划区外、红线外以发展“有特色、销路好、效益高”的品种为主,培育特色优质品种,如白枇杷、特早熟桔、四季柚等。力求短期效益与长期发展兼顾。同时开发区财政对白枇杷、处州白莲、欧柑等新种农户给予了资金补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代。

1.2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产业区块

根据开发区各村农业资源,合理布局产业区块,发挥产业最大效益,地势较高的以种植杨梅、白枇杷为主;地势较低的以白莲、葡萄、蔬菜为主,尤其是水利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白莲[2]。大梁山脚沿线黄红壤地块种植特早熟橘、瓯柑、四季柚等为主,有利于提高果型果质。

1.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1.3.1引进新品种。引种主要考虑品种的环境适宜性、品质的优良性、市场需求性等因素。枇杷主要引进“宁海白、太平白”两品种,主要进行果园改种和枇杷高接换种,新发展面积98.67 hm2,初步形成白枇杷生产区块。柑橘主要引进特早橘大分、无核瓯柑、四季柚等品种,主要是对胡柚、椪柑等老品种进得高接换种,最初示范改接特早桔大分8 hm2、无核瓯柑3.33 hm2,四季柚3.33 hm2,改接后效益成倍提高,辐射面积迅速增长,截至2013年,已发展大分57.33 hm2、无核瓯柑16 hm2,四季柚10.13 hm2。引进葡萄品种主要是“京亚、巨峰”,现有种植面积27.33 hm2,引进杨梅品种“东魁梅、黑炭梅”,主要是采取果园套种,现有种植面积18 hm2。

1.3.2加强田间管理。在苗期、开花期、结果期等各个生长期把好技术关,农技人员在移栽、嫁接、施肥、病害防治等重要环节做好田头指导,层层把关。同时采取果园套种绿肥,能增加有机肥,防止水土流失,实现控温保温,以肥养肥。

1.3.3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在果品采摘、包装、宣传方面正确引导和技术培训,以合作社为主体,购置测糖仪,做好采前检测,控制采收时间,分批采摘上市,强化果品采后实行分级包装处理,统一使用“丽水经济开发区”区域名称,树立“优质优价,诚信买卖”理念,拓宽销售渠道,打响开发区特色农业品牌。

2水果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益

2.1经济效益

通过近5年的结构调整,除一部分调整为莲籽、蔬菜外,其中调整为水果新品种面积取得了一定规模,共调整面积288.8 hm2,2013年基本上已投产。其中白枇杷98.67 hm2,特早橘57.33 hm2,瓯柑77.33 hm2,四季柚10.13 hm2,葡萄27.33 hm2,杨梅18.00 hm2。总产值3 887.82万元,净产值2 926.21万元。和原先的老品种椪柑相比,净收益增加1 410万元。平均净收益增加48 822.71元/hm2(表1)。

2.2社会效益

通过结构调整,减少了柑橘尤其是椪柑总量,不再因为椪柑滞销而花大量人力物力清理烂桔。挖掘壮大了开发区特色农业,丰富市场水果供给品种,满足了广大居民对优质水果的需求,增加果农收入,重拾果农的种植兴趣,提高了开发区农产品的信誉,同时,利用开发区的区位、生态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果树花期推广观光游,在水果成熟期推广采摘游。让游客亲临田头亲身体验农村生产生活,从中获得乐趣,并带动农家乐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新的亮点。

2.3生态效益

通过对果园改造,减少果园抛荒和空闲,提高农田利用率,对等待开发的土地而言,能实现当年移栽当年受益,尤其是莲籽的成片种植,在6—7月莲花开放季节,曾经引来了大批的摄影爱好着前来取景拍摄。通过对柑橘树和枇杷树高接换种,能加快新品种推广,降低作物连作障碍,同时果园套种绿肥,也是良好的植被。通过结构调整,看到的是更多的绿色,闻到的是更多的花香,品到的是更优的果品。

通过对水果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可以看出,结构调整提高了果农的经济收入,激发了果农种植积极性,提供了就业岗位,丰富了水果市场的需求,改善了田间环境。

3水果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农业产业化程度和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丽水经济开发区没有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水果品牌商标。水果生产以农户自产自销为主,集约化水平低,生产销售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合作社等农民自身组织合作意识不强,大宗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民合作组织的管理,充分发挥合作经济效益,及时组织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申报产品认证,展示开发区优质农产品,实现品牌效益。二是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生事物能力不强,传统生产方式普遍存在,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因此,要提高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采用发放宣传技术资料、现场会、培训会等手段,利用现场观察和理论指导相结合的办法,掌握农民的心理变化,利用最简单、最直观、最易被接受的推广方式,使新技术得到全面推广。三是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水果产业园区,扩大白枇杷、特色柑橘、优质葡萄等水果的种植面积,提高品质、档次,全面实施无公害生产,进一步树立生态效益农业的观念,形成区域规模特色产业,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注重产业增收空间,增加农户的纯收入[3-4]。

4参考文献

[1] 沈金辉.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水果生产[J].云南农业,2002(1):6.

[2] 张兴旺.红河州水果产业结构调出特色和效益[J].中国果业信息,2007,24(9):31.

[3] 邱化义.浅析水果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10):30,151.

[4] 韩宇红,王亚均.提升漳州水果产业竞争力的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3):65-70.

猜你喜欢
结构调整效益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辽宁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对策分析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机电类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