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明珠+叶贵凯+王明鸾+李佳林
摘要为了降低黔东南小香鸡的养殖成本,提高其养殖效益,2011—2013年,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在黎平县珍禽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敖市镇梧寨村)开展了黔东南小香鸡新模式养殖技术研究。从育雏室供暖设施的设计、活体动物蛋白高产养殖、牧草种植到育雏期饲养关键技术和整个生长期的疫病综合防控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通过这些技术能显著降低黔东南小香鸡的养殖成本,明显提高了黔东南小香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黔东南小香鸡;新模式;养殖技术;动物蛋白;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83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296-03
黔东南小香鸡是贵州特产珍禽,主产于贵州黔东南黎平、从江、榕江等县。具有体小、早熟、肉香等特点。遗传稳定,适应性和抗病力强,耐粗饲,外貌清秀,能飞善跑,其肉味香、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保健、经济和食用价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小香鸡的需求日趋增加,市场上小香鸡供不应求。在这种形势下,利用山地或林地养殖小香鸡的人越来多,但是由于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疾病的增多,养殖小香鸡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因此,要想提高养殖小香鸡的经济效益,除了有较高的饲养管理水平、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外,还要设法降低小香鸡的饲料成本,而降低饲料成本的关键在于如何减少蛋白质饲料的成本。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一种新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养殖小香鸡的经济效益,现报道如下。
1新模式养殖流程
新模式养殖流程见图1。采用新模式,即利用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来养殖蚯蚓,再用活体蚯蚓直接喂小香鸡,蚯蚓粪用来种植牧草来补充小香鸡的青饲料,能大大降低小香鸡的养殖成本,显著提高养殖小香鸡的经济效益。
2废弃物的处理及利用
2.1废弃物生物发酵
农业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农闲时收集人们丢弃的农业废弃物,如牛粪、猪粪、羊粪、鸡粪、鸭粪、兔粪、稻草、麦秆、油菜杆、包谷秆和菜脚叶等,水分过高的畜禽粪便和菜脚叶要在阳光充足的天气里曝晒2~3 d,除去其中过多的水分,然后和农作物秸秆一起堆积发酵。发酵时,按1层粪便1层秸秆进行,每层厚约20 cm,边堆边洒上EM菌液水(每100 kg水对EM菌液1 L),堆至6层即可,最上面1层是粪便,然后在四周盖上1层稻草,最后盖上塑料薄膜,水分保持在40%左右。一般来说2 t废弃物需要EM菌液5 000 mL,堆积发酵5~7 d,冬季时间要适当延长。
2.2蚓床的准备
选择较阴凉处并有水源的地方来作为蚯蚓的养殖场地,室内较室外理想,室内可选择废弃的圈舍或厂房等,室外可选择林下或果园等,选择室外要有避雨或遮荫措施。场地选好后,开始着手准备蚓床,蚓床宽约100 cm、长度不限(依场地而定),在底层铺上1层约20 cm厚的肥土,在肥土上面加上厚度约10 cm发酵好的农业废弃物作为基料,然后洒上一些水,保持蚓床湿润,最后盖上1层约5 cm厚的稻草待用。每厢蚓床之间留出约40 cm的走道,便于今后采集蚯蚓[1]。
2.3蚯蚓品种选择及投放
选择日本大平2号作为养殖品种,该品种繁殖力强、不逃逸、易饲养、管理简单。投放种蚓时先把蚓床上的稻草移开,然后用20~30条种蚓投放到蚓床上,看种蚓是否慢慢钻入蚓床中,如果无异样则把全部种蚓分点投放到蚓床上,投放密度约1万条/m3(约3 kg/m3),投放完后重新盖上稻草,晚上去察看一下种蚓的活动情况。
2.4日常管理
投放种蚓约20 d后,检查蚯蚓的食料情况,如果蚓床上基料完全粪化,且有1层厚厚的蚓粪,此时就要考虑清除蚓粪,蚓粪清理完毕后添上新鲜的蚯蚓饲料,每次添加饲料的厚度约10 cm,视情况洒上一些水,盖上稻草。当种蚓交配产茧后,把蚓茧分离出来送到另外的蚓床上孵化,孵化床的稻草要比种蚓床的稻草盖厚一些,保湿保温加快蚓茧的孵化,当大多数蚓茧孵出幼蚓后,在蚓床上加一些新鲜饲料,加快幼蚓的生长繁殖,直至成蚓。
2.5采收及利用
幼蚓从蚓茧孵化出来,经过50 d左右即长成成蚓,此时蚯蚓环带明显、个体重为0.3~0.5 g(个体重与蚯蚓饲料的营养浓度有密切关系),最大的单体重可达1.3 g,此时可考虑采收喂鸡。采取活体投喂的方式,让小香鸡自由采食,吃饱为止,占小香鸡日粮的20%~30%。
3青饲料的准备
在养殖小香鸡前约1个月,除了准备动物蛋白饲料外还要准备充足的青饲料,青饲料以种植菊苣为主,一般在清明节前夕播种育秧,30日龄后移栽,移栽规格20 cm×20 cm,栽前10 d施足蚯蚓粪作为底肥,保证有充足的水源,当菊苣长到40~50 cm高时则可收割喂食小香鸡,每次刈割后追加适量的蚯蚓粪,在缺水季节注意抗旱。
4小香鸡的饲养管理
4.1育雏室供暖设施的设计
从多年养殖小香鸡的实践中,总结出利用当地资源,就地取材来作为育雏期的供暖燃料是最经济的,如果在林区则选择经济价值低的杂木作为燃料;在煤区则选择烟煤作为燃料,可结省成本,无论用哪一种作为燃料,均采用地炕加热供暖方式,这种供暖方式经济实用,成本低廉,比用电供暖节约成本约50%,并且不受供电异常的影响。
按育雏规模的大小设计育雏室,一般设计成长方形,长宽比约为2∶1。育雏室地基平整后,沿着育雏室纵向两侧布局烟道,左右2条烟道对称排列,然后挖成沟状,沟深为180 mm,沟宽约为240 mm,长度依场地而定,烟道的两头通向室外,如果以烟煤作为燃料,进料口要设置炉条。沟挖好后,然后用全黏土耐火砖(规格为240 mm×120 mm×30 mm)将沟的四周砌平,表面用灰浆把砖缝隙磨平,防止烟从烟道内遗漏到室内(图2)。
4.2育雏期的管理
育雏期一般是指从1~28日龄这个阶段的管理,是整个饲养期最为关键的环节,此阶段要把握好温度、湿度、密度和通风换气等因素,特别是温度的控制,关系到育雏的成败。育雏期环境条件技术要求见表1。
4.2.1育雏准备。采取网上育雏方式,网上育雏可以避免球虫病和减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进雏前7 d通过烧火检查供暖系统是否正常,能否保证育雏时所需的温度,否则要找出问题所在,及时检修。然后把育雏室清洗干净,用3%的烧碱溶液进行第1次消毒,隔天将烧碱液冲洗后再用百毒杀消毒液进行第2次消毒;进雏前1 d用熏蒸消毒散进行第3次消毒[2]。
4.2.2育雏。雏鸡到来后,稍休息30 min后开始喂水,在事先准备好的凉开水中加入适量的多维和口服葡萄糖。第2天开始在饮水中加入一些预防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药物,预防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前10 d让雏鸡全部饮用凉开水,以后改饮洁净的自来水。在雏鸡饮足水1~2 h后,发现大部分雏鸡有觅食行为即可开食,开食时把全价鸡花料均匀地撒在开食盘里面,让雏鸡自由采食,每天加料应定时定量,少喂勤添,前3 d日加料8次,白天6次,晚上2次;4 d后改为日加料6次,加料间隔时间要一致。
4.2.3温度及通风换气。温度适宜时,雏鸡在室内活泼好动,食欲良好,饮水适度,饱食后休息时散布均匀,发出轻快声;温度过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饮水量增加;温度过低时,雏鸡行动迟缓,互相挤压在热源附近或打堆,不时发出尖叫声。如果育雏室内开始有刺鼻性气味时要考虑除粪,最好是每天除粪1次,并打开窗户进行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时间不能太长,在不影响室内温度的前提下通风换气,每次换气数分钟或10 min以上即可。做到勤除粪,定时通风换气,这样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育雏率。
4.2.4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小香鸡整个育雏期的工作重点,同时也是防重于治的具体体现,是减少疫病发生的必要手段,许多疫苗接种都在这个阶段完成,按免疫程序表进行接种。
4.3放养期的管理
放养期的管理是指从29日龄到出栏这段时间的管理,是从舍内饲养转到舍外饲养,其小气候条件完全发生了变化,随着鸡机体机能的不断完善,对外界气候条件变化的抵抗力较育雏期时强得多,这个阶段的管理可以适当粗放一些[3]。
4.3.1放养时间的选择。育雏期结束后即进入了放养期,此时鸡群是由舍内饲养转入舍外饲养,由于鸡对外面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比较敏感,所以要选择在天气晴朗或温暖时放出,避免在下雨或寒冷的天气里放出。第1天放养时,不能把鸡群强行赶出圈舍外,要慢慢过渡几天,否则会造成鸡的应激发病或死亡。方法是把圈舍门打开,先让鸡群自由出入,在圈舍周围活动2~3 d,然后再用饲料引诱鸡群进入林地或山地。
4.3.2放养期鸡群补料。补料是为了补充鸡群野外觅食的不足,应根据鸡的日龄、生长发育、林地类型、天气情况,决定补料次数、时间、类型、营养浓度和补料数量。多采用自配混合饲料,一般日补料2次,饲料要从育雏期全价颗粒料逐渐过渡到自配混合料(表2),不可突然换料,否则会造成鸡的应激发病或死亡,饲料过渡期一般为5~7 d,7 d后全部换成混合料。
放养期早晚各投料1次,投料采取“早上喂少、晚上添饱”的原则,早上精料不要喂太多,有6成饱就行了,这样才能增强鸡群在林中的觅食能力,玉米粉碎成粉状,和麦麸、米糠混合均匀,拌成湿料喂给鸡群,蚯蚓则投喂活体,青饲料让山鸡自由采食;晚上则不同,进圈前要让鸡群吃饱,以利于山鸡的生长发育。
4.4疾病防治
疾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要从饲养管理、卫生消毒、预防性投药和免疫接种等方面做好疾病的综合防控工作[4]。
4.4.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免疫力。俗话说“三分饲养,七分管理”,可见平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要控制好育雏期的温度、湿度、通风和饲养密度等;育雏期使用全价颗粒料,不能用自配饲料,以保证小鸡的营养需要;做好进鸡前、平时和出栏后圈舍和环境的消毒工作。
4.4.2重视预防性投药工作,特别是在育雏期,预防性投药可以极大地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育雏率和出栏率。由于鸡个体较小,抗病能力较差,不要等到鸡群出现病情后再来投药,否则不仅费工费时,增加饲养成本,并且效果不太好,所以要把握好预防性投药的时间。预防性投药一般选择在育雏期、天气突变、接种前后几天或转群等情况下进行。
4.4.3强化免疫接种,杜绝重大疫病的发生。目前像鸡瘟、鸡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禽霍乱和禽流感等传染病经常肆虐养鸡业,这些疾病是无法通过预防性投药来预防的(禽霍乱除外),这些传染病一旦暴发将给鸡群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甚至血本无归。因此,一定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结合当地疫病发生规律和鸡群免疫抗体的检测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免疫程序,根据免疫程序做好育雏期和放养期的免疫接种,重点放在育雏期,以预防控制各种传染性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免疫程序见表3。
5结语
在新形势下,采用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养殖黔东南小香鸡,利用农村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通过养殖蚯蚓变废为宝,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是当前降低黔东南小香鸡养殖成本、提升小香鸡商品附加值、提高养殖小香鸡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时向市场提供健康、安全、鲜美的小香鸡产品,是值得借鉴的一种全新土鸡养殖模式。
6参考文献
[1] 吴登勇.果园放养小香鸡经济效益好[J].贵州畜牧兽医,2000(6):22.
[2] 何奎,李永松,张有蓉.榕江县小香鸡资源调查[J].贵州畜牧兽医,2007,31(5):18-19.
[3] 罗俊春,罗飚.生态鸡的养殖技术[J].农技服务,2007,24(6):91.
[4] 王曙雁,张丽星.茶园生态鸡养殖技术[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6(3):72.
4.2.4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小香鸡整个育雏期的工作重点,同时也是防重于治的具体体现,是减少疫病发生的必要手段,许多疫苗接种都在这个阶段完成,按免疫程序表进行接种。
4.3放养期的管理
放养期的管理是指从29日龄到出栏这段时间的管理,是从舍内饲养转到舍外饲养,其小气候条件完全发生了变化,随着鸡机体机能的不断完善,对外界气候条件变化的抵抗力较育雏期时强得多,这个阶段的管理可以适当粗放一些[3]。
4.3.1放养时间的选择。育雏期结束后即进入了放养期,此时鸡群是由舍内饲养转入舍外饲养,由于鸡对外面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比较敏感,所以要选择在天气晴朗或温暖时放出,避免在下雨或寒冷的天气里放出。第1天放养时,不能把鸡群强行赶出圈舍外,要慢慢过渡几天,否则会造成鸡的应激发病或死亡。方法是把圈舍门打开,先让鸡群自由出入,在圈舍周围活动2~3 d,然后再用饲料引诱鸡群进入林地或山地。
4.3.2放养期鸡群补料。补料是为了补充鸡群野外觅食的不足,应根据鸡的日龄、生长发育、林地类型、天气情况,决定补料次数、时间、类型、营养浓度和补料数量。多采用自配混合饲料,一般日补料2次,饲料要从育雏期全价颗粒料逐渐过渡到自配混合料(表2),不可突然换料,否则会造成鸡的应激发病或死亡,饲料过渡期一般为5~7 d,7 d后全部换成混合料。
放养期早晚各投料1次,投料采取“早上喂少、晚上添饱”的原则,早上精料不要喂太多,有6成饱就行了,这样才能增强鸡群在林中的觅食能力,玉米粉碎成粉状,和麦麸、米糠混合均匀,拌成湿料喂给鸡群,蚯蚓则投喂活体,青饲料让山鸡自由采食;晚上则不同,进圈前要让鸡群吃饱,以利于山鸡的生长发育。
4.4疾病防治
疾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要从饲养管理、卫生消毒、预防性投药和免疫接种等方面做好疾病的综合防控工作[4]。
4.4.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免疫力。俗话说“三分饲养,七分管理”,可见平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要控制好育雏期的温度、湿度、通风和饲养密度等;育雏期使用全价颗粒料,不能用自配饲料,以保证小鸡的营养需要;做好进鸡前、平时和出栏后圈舍和环境的消毒工作。
4.4.2重视预防性投药工作,特别是在育雏期,预防性投药可以极大地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育雏率和出栏率。由于鸡个体较小,抗病能力较差,不要等到鸡群出现病情后再来投药,否则不仅费工费时,增加饲养成本,并且效果不太好,所以要把握好预防性投药的时间。预防性投药一般选择在育雏期、天气突变、接种前后几天或转群等情况下进行。
4.4.3强化免疫接种,杜绝重大疫病的发生。目前像鸡瘟、鸡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禽霍乱和禽流感等传染病经常肆虐养鸡业,这些疾病是无法通过预防性投药来预防的(禽霍乱除外),这些传染病一旦暴发将给鸡群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甚至血本无归。因此,一定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结合当地疫病发生规律和鸡群免疫抗体的检测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免疫程序,根据免疫程序做好育雏期和放养期的免疫接种,重点放在育雏期,以预防控制各种传染性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免疫程序见表3。
5结语
在新形势下,采用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养殖黔东南小香鸡,利用农村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通过养殖蚯蚓变废为宝,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是当前降低黔东南小香鸡养殖成本、提升小香鸡商品附加值、提高养殖小香鸡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时向市场提供健康、安全、鲜美的小香鸡产品,是值得借鉴的一种全新土鸡养殖模式。
6参考文献
[1] 吴登勇.果园放养小香鸡经济效益好[J].贵州畜牧兽医,2000(6):22.
[2] 何奎,李永松,张有蓉.榕江县小香鸡资源调查[J].贵州畜牧兽医,2007,31(5):18-19.
[3] 罗俊春,罗飚.生态鸡的养殖技术[J].农技服务,2007,24(6):91.
[4] 王曙雁,张丽星.茶园生态鸡养殖技术[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6(3):72.
4.2.4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小香鸡整个育雏期的工作重点,同时也是防重于治的具体体现,是减少疫病发生的必要手段,许多疫苗接种都在这个阶段完成,按免疫程序表进行接种。
4.3放养期的管理
放养期的管理是指从29日龄到出栏这段时间的管理,是从舍内饲养转到舍外饲养,其小气候条件完全发生了变化,随着鸡机体机能的不断完善,对外界气候条件变化的抵抗力较育雏期时强得多,这个阶段的管理可以适当粗放一些[3]。
4.3.1放养时间的选择。育雏期结束后即进入了放养期,此时鸡群是由舍内饲养转入舍外饲养,由于鸡对外面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比较敏感,所以要选择在天气晴朗或温暖时放出,避免在下雨或寒冷的天气里放出。第1天放养时,不能把鸡群强行赶出圈舍外,要慢慢过渡几天,否则会造成鸡的应激发病或死亡。方法是把圈舍门打开,先让鸡群自由出入,在圈舍周围活动2~3 d,然后再用饲料引诱鸡群进入林地或山地。
4.3.2放养期鸡群补料。补料是为了补充鸡群野外觅食的不足,应根据鸡的日龄、生长发育、林地类型、天气情况,决定补料次数、时间、类型、营养浓度和补料数量。多采用自配混合饲料,一般日补料2次,饲料要从育雏期全价颗粒料逐渐过渡到自配混合料(表2),不可突然换料,否则会造成鸡的应激发病或死亡,饲料过渡期一般为5~7 d,7 d后全部换成混合料。
放养期早晚各投料1次,投料采取“早上喂少、晚上添饱”的原则,早上精料不要喂太多,有6成饱就行了,这样才能增强鸡群在林中的觅食能力,玉米粉碎成粉状,和麦麸、米糠混合均匀,拌成湿料喂给鸡群,蚯蚓则投喂活体,青饲料让山鸡自由采食;晚上则不同,进圈前要让鸡群吃饱,以利于山鸡的生长发育。
4.4疾病防治
疾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要从饲养管理、卫生消毒、预防性投药和免疫接种等方面做好疾病的综合防控工作[4]。
4.4.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免疫力。俗话说“三分饲养,七分管理”,可见平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要控制好育雏期的温度、湿度、通风和饲养密度等;育雏期使用全价颗粒料,不能用自配饲料,以保证小鸡的营养需要;做好进鸡前、平时和出栏后圈舍和环境的消毒工作。
4.4.2重视预防性投药工作,特别是在育雏期,预防性投药可以极大地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育雏率和出栏率。由于鸡个体较小,抗病能力较差,不要等到鸡群出现病情后再来投药,否则不仅费工费时,增加饲养成本,并且效果不太好,所以要把握好预防性投药的时间。预防性投药一般选择在育雏期、天气突变、接种前后几天或转群等情况下进行。
4.4.3强化免疫接种,杜绝重大疫病的发生。目前像鸡瘟、鸡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禽霍乱和禽流感等传染病经常肆虐养鸡业,这些疾病是无法通过预防性投药来预防的(禽霍乱除外),这些传染病一旦暴发将给鸡群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甚至血本无归。因此,一定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结合当地疫病发生规律和鸡群免疫抗体的检测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免疫程序,根据免疫程序做好育雏期和放养期的免疫接种,重点放在育雏期,以预防控制各种传染性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免疫程序见表3。
5结语
在新形势下,采用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养殖黔东南小香鸡,利用农村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通过养殖蚯蚓变废为宝,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是当前降低黔东南小香鸡养殖成本、提升小香鸡商品附加值、提高养殖小香鸡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时向市场提供健康、安全、鲜美的小香鸡产品,是值得借鉴的一种全新土鸡养殖模式。
6参考文献
[1] 吴登勇.果园放养小香鸡经济效益好[J].贵州畜牧兽医,2000(6):22.
[2] 何奎,李永松,张有蓉.榕江县小香鸡资源调查[J].贵州畜牧兽医,2007,31(5):18-19.
[3] 罗俊春,罗飚.生态鸡的养殖技术[J].农技服务,2007,24(6):91.
[4] 王曙雁,张丽星.茶园生态鸡养殖技术[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