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成义
摘要从资源分布、组织机构与经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介绍了海晏县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阐述了林场扶贫规划的依据、目标以及具体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发展、人员培训、棚户区改造等,并提出保障措施,以期为国有林场的扶贫项目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林场;十二五;扶贫规划;青海海晏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200-02
DiscussiononPovertyAlleviationPlanningin12thFive-YearPlanofState-ownedForestFarminHaiyanCounty
HUO Cheng-yi
(Haiy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Forestry Bureau in Qinghai Province,Haiyan Qinghai 314300)
Abstract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in Haiyan County was introduced from the aspects of resource distribution,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etc.The basis,goal and specific content of forest poverty alleviation planning were elaborated,invol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facilities,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personnel training,and transformation of shanty towns.Safeguard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s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
Key wordsstate-owned forest farm; 12th Five-Year Plan; poverty alleviation planning; Haiyan Qinghai
随着全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尖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也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海晏县的生态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状况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改善生态环境日渐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特别是2003年6月25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对林业作出了全面的科学的定位,将林业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着我国林业建设指导思想发生了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在“十一五”计划完成后,根据林业建设的新要求、新布局,结合海晏县实际制定了《海晏县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在5年内将切实改变海晏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落后、人员素质差、技术力量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
在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生产建设中海晏县国有林场承担着5.20万hm2林地的管护与抚育任务。实施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管理”工程。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生产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实施扶贫政策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职工的劳动技能,对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1-2]。
1林场基本情况
1.1资源分布
全县总面积44.46万hm2,林业用地面积14.93万hm2,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0.03万hm2,灌木林面积4.45万hm2,未成林造林地0.72万hm2,宜林地9.72万hm2。林区内资源丰富,共有植物581种,隶属62科247属。其中木本植物20科33属67种,草本植物42科214属514种。主要乔木有青海云杉、青杨、粗皮桦等;灌木有高山柳、沙地柏、金露梅、西藏沙棘、鬼箭锦鸡儿、花楸、黄刺、红柳、绣线菊等;草本植物主要有针茅、冰草、早熟禾、芨芨草、蒿草、苔草委陵菜、珠芽蓼、赖草、固沙草、艾菊等。主要保护的珍稀种有沙地柏、西藏沙棘、花楸、粗皮桦。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沙地柏,二级保护植物有西藏沙棘,省上重点保护植物有花楸、粗皮桦。县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大多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兽类主要有普氏原羚、藏原羚、麝、猞猁、马鹿、雪豹、岩羊、棕熊等,禽类主要有赤麻鸭、大狂、玉带海雕、秃鹫、蒙古百灵、猎隼、棕头鸥、斑头雁、鸬鹚、雪鸡、石鸡等。海晏县处黄河上游的湟水源头,环青海湖内陆区,境内有湟水河、哈勒景河、甘子河等水系,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1.2组织机构与经营管理
林场设有行政办公室,财务办公室,公益林办公室、天保办公室、护林防火办公室,林政执法大队,营林办公室。下设8个管护站,18个护林点,1个育苗基地(苗圃)。现有在职职工36人,专业技术人员16人。自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国有林场进一步加大林区的森林资源保护及营林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建场以来没有发生过森林火灾,林区内盗伐林木的现象也明显减少。共完成封山育林面积8 613.33 hm2。同时加强种苗建设,所属育苗面积为1 hm2,主要培育青杨、红柳、沙棘等苗木,每年可为工程造林提供各类优质壮苗逾45万株。为进一步推进国有林场的改革和不断发展,我场确立了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基础,林下资源开发、林木种苗培育的发展方向。
1.3基础设施建设
1.3.1林区道路。我场所辖林区大都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都是牧民居住地和天然牧草场,给日常管护工作、牧民生产生活和沟内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严重障碍和隐患。
1.3.2各管护站办公及住房设施。我场管护站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主要原因是成立时间短、基础差、底子薄、无投入资金。时至今日,8个管护站中,有3个为临时租借办公,另外5个管护站因租不到房而处于经常搬迁甚至无处可搬的窘境。由于我场资金困难,一直无能力进行建设。
1.3.3交通与通讯设备。国有林场各个管护站点工作人员由于无交通工具和道路状况差,大多数都要步行进行巡山工作,造成工作效率较低,适应不了森林防火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国有林场各个管护站点管护林地大多数都处在偏远山区,由于离林场场部较远,较偏僻,没有任何通讯设备。护林点管护森林面积大,地块分散,若有突发事件,信息无法及时传递。
1.3.4科技推广及培训。因受资金制约和技术力量的限制,对于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方面基本处于空白,不能组织和开展职工技能培训。
2林场规划依据与目标
2.1规划依据
依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5〕104号)和青海省林业厅关于开展编制青海省“十二五”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规划有关问题的通知》(青林造〔2011〕54号)进行规划。
2.2规划目标
通过争取国家贫困林场扶贫资金扶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彻底改变贫困林场的落后面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十二五”扶贫工作的首要建设项目任务,重点放在在林场办公和生活用房改造、护林点通电、林区道路建设方面;通过技术培训、知识更新、提高人才需求标准等手段,使林场职工整体素质和工作技能得到提高;苗圃生产经营通过扩大育苗面积和培育乡土树种,增加苗圃收入。
2.3扶贫重点与具体目标
扶贫重点:一是林场办公和生产用房改造,包括新建职工住房、办公及宿舍,切实改善林场职工办公和住宿条件;二是林区内道路建设;三是交通工具、通电、通话设施建设,切实改善职工生活、工作条件。具体目标:2011—2012年以改善职工办公、住房条件和解决交通工具为主。2012—2014年以修建林区道路和解决护林站点的通电照明问题为主。2014—2015年以促进生产发展、先进技术引进推广为主。
3规划内容
3.1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林区道路修建。对泉吉沟5 km、哈藏沟6 km、东达沟4 km、洪湖日沟8 km、包呼图9 km、大小那日8 km、扎哈口沟3 km、将军山3 km、同宝山南、北两侧9 km、大水塘8 km、乌图沟3 km、白佛寺上沟4 km,共70 km林区(防火)道路进行修建。争取国家项目扶贫资金432万元。二是办公、生产用房改造及配套设施:新建8个管护站21间办公室35间宿舍、相应办公配套设施及固定电话、照明低压线路、院墙、地坪等辅助设施建设,增加和改善护林员办公生活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彻底改善林场职工住宿和办公条件。争取国家项目扶贫资金226万元。三是交通工具设施。为保障各管护站日常管护及森林防火应急等突发事件处置需要,有效保护好森林资源,购置四驱皮卡汽车4台。争取国家项目扶贫资金40万元。
3.2生产发展
对水土流失重点地段实施封山育林和利用林场或当地资源发展种植业。对林场区内9条人畜饮水管道源头水土流失重点地段实施封山育林。其中封育1.73万hm2,补植1.33万hm2。争取国家项目扶贫资金3 806万元。扩建苗圃3.33 hm2,大力培育以青海云杉、红柳、沙棘为主的乡土树种;修建暖棚5座720 m2及相应渠系配套2.3 km和管护用房等,争取国家项目扶贫资金100万元。实施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及培训,引进沙地柏、银露梅育苗栽培技术、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素的推广应用和公益林建设动态检测实用技术的引进。争取国家项目扶贫资金40万元。
3.3人员培训
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与林政执法、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与防治技能、育苗技术等切实抓好专业技术队伍、经营管理队伍和实用技术队伍建设和培训,不断提高人才素质,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通过异地培训、交流培训、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培训等手段,举办各类培训班10期,完成人员培训120人次,人均3次。争取国家项目扶贫资金40万元。
3.4棚户区改造
根据国家安居工程要求,积极申请国家有关项目资金和相关优惠政策,尽可能减轻职工负担,组织完成区域内棚户区改造项目,彻底改变职工住房难问题。新建住房12 000 m2,解决120户职工的危房改善问题,涉及人口389人。
4保障措施
4.1争取国家贫困林场扶贫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
林场成立以场长为组长、副场长为副组长领导小组。扶贫资金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禁挤占和挪用,在资金上实行报账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重点审计、督查[3]。档案管理是工程的管理核心,在认真组织实施的同时,分年度进行建档,做到分而不乱、不散。
4.2加大科学扶持力度,提高职工素质
保证每年有科学技术、森林资源管理、林政执法、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防治技能、育苗技术、开发林副产品技术的培训,切实提高林业工作者的素质,提高扑火的应战能力,掌握林业发展状况[4]。
4.3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通过争取扶贫资金,切实地改变国有林场的贫困状况,发展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林业产业并存的新型林场。与此同时还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林场职工工资过低、生活条件差的问题,创造一个能让优秀人才充分施展才干和健康成长环境条件,以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长期为林场发展服务。
5参考文献
[1] 谢复明.青山十载扶贫路一枝一叶总关情——郴州市国有林场扶贫纪实[J].林业与生态,2010(10):21.
[2] 郭馥灵,张兴民.对我省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管理工作的建议[J].陕西林业,2009(4):24.
[3] 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管理有新管理办法[J].浙江林业,2005(8):18.
[4] 唐天福.新疆贫困国有林场扶贫资金的使用与管理[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