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芽+何赛琴
近年来, 随着医学的发展, 内窥镜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内窥镜清洗消毒不当所引起的交叉感染也是一个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1-3]。内窥镜是一种与人体自然腔道及黏膜直接接触的仪器, 不能耐高温、高压, 只能采用低温消毒或某些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但由于内窥镜价格昂贵, 购买量少, 使用率高, 清洗消毒时间不足一直是个问题。已引起医学界和患者的高度重视。清洗不彻底是消毒灭菌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使用中应采取有效的清洗措施, 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严格做好内窥镜的清洗工作至关重要[4]。床侧预处理对清洗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为研究如何做好预处理工作,降低生物负荷, 我们在工作中不断进行实验,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材料有美国鲁沃夫公司提供内镜专用多酶清洗剂,美国鲁沃夫ATP污染检测系统,鲁沃夫内镜ATP检测采样专用试棒,病人使用后的胃镜60条。
1.2方法
将60条病人使用后的胃镜编号后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条。甲组为内镜多酶做预处理组,乙组为纯化水做预处理组。按照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使用后立即用含酶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使用内镜ATP检测采样专用试棒在各组预处理前对活检孔道进行采样,用ATP检测相对光单位值,并反复送气与送(酶)水至少10秒钟,再用同法检测各组活检孔道预处理后的相对光单位值,并记录每次测得的ATP(RLU)数值。
1.3统计方法
内镜专用多酶组和纯化水组的两组间的RLU 值的平均值通过t 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预处理前
纯化水组的RLU 的平均值为6478.73,而内镜多酶组的RLU 平均值为6712.7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预处理后
两组活检孔道按照上述方法要求分别采用多酶和纯化水进行预处理,纯化水组的RLU 的均值与内镜多酶组的RLU 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内镜专用多酶组对胃镜床侧预处理的效果明显优于纯化水组。
表1 两组预处理前后结果比较(x±s)
组别 样本数 均数 标准误 均数 标准误
A组 30 6478.73 998.12 1815.90 221.23
B组 30 6712.70 1011.33 1500.12 196.33
t值 0.902 5.848
P值 >0.10 <0.01
4讨论
随着消化内镜检查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内镜技术已经给消化道疾病诊治提供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医院感染在不断变化,耐药细菌菌株增多,变异菌种增加,消毒难度加大,使得内镜的清洗消毒如何规范化操作这个问题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研究中,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内镜
的清洗剂、消毒剂的应用效果、浓度时间,而对前期清洗工作的研究颇少[5-6]。实际上,内镜清洗是内镜消毒成败的关键,如果清洗不充分,有机物去除不彻底,易导致内镜生物膜形成,使得整个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趋于失败。活检孔道是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重点部位之一,操作过程中消化道粘液、组织碎片都会在此孔道残留,如何做好活检孔道的彻底去污,床侧预处理的工作不可忽略,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内镜进行初步的预处理工作,提高后续清洗质量。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仍传不重视床侧预处理以及选择不合适的预处理溶液,导致清洗质量下降,而且良好的床侧预处理可以明显降低微生物的污染,调高清洗质量,避免交叉感染。
本实验采用采用内镜专用多酶清洗剂作为床侧预处理,该溶液能迅速分解管腔中难以清洗的有机物(如血液、黏液、组织蛋白等)。我们的研究实验结果证实:内镜专用多酶清洗剂对内镜的床侧预处理优于使用纯化水作为预处理。ATP 生物荧光测定法目前在国内外已应用于作为评价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检测方法,用于内镜污染物检测也比较理想[7-8]。实验结果:ATP 生物荧光测定法检测胃镜检查污染后采用不同溶液进行预处理,对评价去污效果具有可行的临床实验意义。
4参考文献
[1] Bronowicki J P, Venard V, Botte C, et al. Patient-to-patient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during colonoscopy[J]. N Engl J Med,1997,337(4):237-240.
[2] Struelens M J, Rost F, Deplano A, et al.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emia after biliary endoscopy: an outbreak investigation using DNA macrorestriction analysis[J]. Am J Med,1993,95(5):489-498.
[3] Schembre D B.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J]. Gastrointest Endosc Clin N Am,2000,10(2):215-232.
[4] Banerjee S, Shen B, Nelson D B, et al. Infection control during GI endoscopy[J]. Gastrointest Endosc,2008,67(6):781-790.
[5] Nurnberg M, Schulz H J, Ruden H, et al. Do conventional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techniques avoid the risk of endoscopic Helicobacter pylori transmission?[J]. Endoscopy,2003,35(4):295-299.
[6] 奚桂林,郑有山. 国内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现状[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01).
[7] Hansen D, Benner D, Hilgenhoner M, et al. ATP measurement as method to monitor the quality of reprocessing flexible endoscopes[J]. Ger Med Sci,2004,2:c4.
[8] 陆烨,陆龙喜,胡国庆,等. 内镜管腔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其清洗效果的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