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
(焦作市业余篮球学校 河南·焦作 454000)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从目前来说,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发展曲线属于下坡趋势,存在着后备人才数量减少、训练方法及理念不科学、训练多比赛少、“读训矛盾”日益明显出来等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针对河南省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青少年 篮球后备人才 培养 可持续发展
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建设是河南省乃至我国篮球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篮球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河南是人口大省,在全国34个省市中人口排名第一位。而篮球也是我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集体项目。但近几年河南省的篮球项目在全国比赛中成绩却不尽人意,发展前进的脚步缓慢,竞赛成绩许久未能有好的突破。尤其在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下面对河南省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一些问题及建议,希望可以为河南省篮球事业的更好发展做出微博的贡献。
一、河南省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不合理,后备人才匮乏
现阶段,我国拥有多渠道、多方式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都已初步构建,但是该体系的机制还不成熟。所以很多球队选择培养队员不如借队员的做法。河南省也不例外,尤其是基层队伍,即各市体校、篮球学校等单位,不愿意将精力和资金投资到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建设队伍中来,这是导致河南省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二)运动员缺乏实战次数和经验,训练时间长,比赛次数少
打篮球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基本功,所以很多训练队在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往往把重心都放在了基本功的练习上,而忽略了让他们多参加比赛,一方面可以使他们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缺点得以改善,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的实战经验,增强自信心。有研究者称,青少年运动员一年最少应参加40场比赛。而我省的各个训练队未有一支队伍达标的。
(三)提高运动员文化水平,努力做到“文武双全”
文武双全,顾名思义也就是指青少年运动员的篮球训练和文化课学习要两手同时抓。现阶段的状况是青少年运动员普遍只注重篮球训练,学习文化课的态度是极度消极的,长时间发展之后这些青少年在文化课学习方面的困难越来越大。文化课的学习在青少年的成才过程中是极其重要、不可缺少的社会化成长过程,而篮球早期较专业的训练最重要就是保持他们训练的兴趣和动机。所以就算他们训练压力大、占有时间长、体力透支严重等都不能成为青少年运动员消极对待学习的理由。
(四)教练员队伍的问题
无论是青少年篮球队伍还是成年组的篮球队伍,教练员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青少年组的教练还肩负着全面指导教育的责任。因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不容忽视。
二、为河南省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增加篮球训练点,扩大农村篮球人口
在河南省内,焦作、济源两个城市拥有着“篮球城”的称号,在这两个城市中篮球氛围颇为浓重。其他城市的篮球发展却稍微逊色。每个城市几乎都有一个体校,供当地对篮球有兴趣的青少年参加训练。但这对于我省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应做到每个城市尽可能的增加篮球训练点,营造更多的篮球氛围,可以吸引到更多青少年投身到篮球中来,这对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二)加强训练的科学性,多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
教练员要根据队伍的需求以及队员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性较强的训练,避免队员运动损伤和过度疲劳现象的发生。多参加比赛,做到以赛促练,赛练结合,在比赛中找出自己毛病的同时加强自己的比赛经验,可谓事半功倍。
(三)在河南省内实施“体教结合”的新模式
因为青少年要进行篮球训练,会有较少的时间进行文化课学习。而很多家长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假如没有在学校获得足够的知识,在结束了运动生涯后很难融入到社会中。进而不会支持自己的孩子进行篮球训练,这也是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发展差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河南省内可以颁布相应的政策支持很多初高中乃至小学建立自己的篮球队。在这种学习浓重的氛围内可以使青少年运动员的篮球训练和文化教育同时进行,做到体教结合。
(四)优化河南省教练员队伍
对于省内青少年队伍的教练而言,要多加强教练员的培训,多给他们创造去国内外学习的机会,看看其他队伍是如何训练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还要要求教练员应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无论任何事情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最重要的还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具有科学选材和组队的能力;第二:能制定全面的、系统的、科学性强的训练计划;第三:心理素质过硬,比赛临场指挥能力强。
三、结论与建议
结合我省现阶段存在的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加以补充和改善。做到大力增加篮球训练点,营造更多的篮球氛围;增加训练队的比赛次数并进行科学性训练;在河南省内实施“体教结合”的新模式;优化省内教练员队伍。进而为我省篮球更好的发展,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及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国雄,陈树华.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 杨勇.影响我国青少年篮球队凝聚力的主要因素[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6):554-558.
[3] 侯德红,唐建倦.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375-377.
[4] 何斌.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