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兰清
(广州市五一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2
摘 要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青少年体质状况的现状的研究,教育体制、学校、家长及学生和经费等原因导致青少年体质的现状主要表现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视力等三方面不佳。主要对策:加强保障青少年体质的法制建设;加大体育成绩在“中考”“高考”中的比重;要推行学校一把手负责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落实好各级政府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质状况 现状及对策
“少年强则国强。”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既是百年大计,又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回望历史,“东亚病夫”的记忆刻骨铭心。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一、青少年体质的现状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代表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发表了《增强青少年体质刻不容缓》中提到,关于青少年(7至18岁)体质重要指标呈下降趋势的表现:肥胖率日趋增长,超过“安全临界点”;心肺功能下降,运动能力趋低;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攀升,位居世界前列。
2010年山东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覆盖了全省16个地市,共检测大中小学生45310人。其中,44.2%的1到3年级小学生视力不良,超重、肥胖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7—18岁中小学生超重率城市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7.13%、11.07%;肥胖率城市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4.46%、6.70%。
表1 广州市天河区五一小学体质测试情况表
由广州市天河区五一小学体质测试可知(见表1),体质指数(简称BMI)是评估体重与身高比例的参考指数,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体质指数(BMI≥22)呈递增趋势(从1.5%到15.8%),说明小学生体重随着年龄的增大,体重呈超重,甚至肥胖的趋势明显。50米跑随着年龄的增大,速度有所提高,提高的趋势不明显;坐位体前屈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提高,五年级提高的幅度明显,1分钟跳绳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提高幅度明显,五年级和六年级提高的幅度不明显;视力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呈下降趋势,但是下降不明显。
与发达国家比,中国青少年体质有不小的差距。人民日报2014年4月4号海外版评论:过去25年,韩国青少年的肺活量、运动能力等体质指标一直在提升中;日本青少年的体质自二战后也一直处于上升势头,其中身高25年间增长10多厘米。与日本相比,我国青少年超重率、近视率大幅上升,运动能力却大幅下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如何遏制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趋势是教育部门及体育教师目前重要任务。
二、青少年体质呈下降趋势的原因
(一)教育体制的原因
目前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校偏重于升学率,体质健康往往被忽视。学生及家长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目前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校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多以应试教育为主,“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的事实没有改变,但是人口众多这一国情的背景下,目前没有更好办法促进教育公平,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学习时间延长,体育活动时间减少[1]。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存在体育教师配备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学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容乐观[2]。有些学校对体育课不重视,表现为课程和时间安排不能保证,教学内容和训练手段落后,锻炼效果不理想;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包括长跑活动、班级球类比赛等)减少,许多学校害怕学生发生意外伤害,减少家长因伤害而找麻烦。
(三)学生及家长方面的原因
学生方面,自身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怕苦、怕累较为普遍,在参加体育锻炼、选择锻炼项目时往往避“重”就“轻”。
家长方面,太多家长给予孩子学习方面的关注较多,并不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而学生一旦在学校因运动受伤,家长不管什么原因都认为是学校的责任。学校开展的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外出比赛活动,往往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孩子逐渐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另外,家长们为孩子补充过剩的营养,使得“豆芽菜”和“小胖墩”型孩子增多。
(四)经费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学校师资紧缺、场地不足和器械落后等原因,归根结底是经费不足[3]。表现在城区学校运动场地人均严重不足,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缺乏或落后等。中小学体育经费与语数外在师资、培训以及经费配比方面相差较大。
三、遏制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对策
(一)加强保障青少年体质的法制建设
制定“青少年健康促进十年计划”,作为国家层面的中长期计划持之以恒地推进落实。同时,修订已沿用二十余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制定《校园体育安全条例》等,指导和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依法、有效开展。由国家财政给学生购买体育课意外险,减轻学校及教师在体育课上的责任。
(二)加大体育成绩在“中考”“高考”中的比重
改进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要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教育评估体系,增加体育在评估体系中的权重。改革是一个从上到下、循序渐进的过程,上层的行政措施不够强劲,下层的局面必然也无法根本扭转。在现行升学考试制度下,进一步加大体育课的比重,确保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把体育作为“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并与语、数、外等必考科目同等重要。
(三)推行学校一把手负责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教育改革把体育融入素质教育体系中。首要责任在教育主管部门,从课程选择和设定上来说,权力下放,应当以教师、家长、学生为核心,贯彻“以人为本”主题思想,共同来选择和设计每个学校的校本课程,逐渐形成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教育格局。
新加坡一周三堂体育课,在中小学,除正常的体育课外,学校还组织了各种体育兴趣小组,下午下课后,兴趣小组开始活动,学生们运动两个小时后再回家。学校需认真履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四)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措施
设立学校专项体育经费,依据学生规模招聘新教师、建设体育场地设施,以及购买体育器材,与此同时,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向学生开放。并将此作为各级教育主管门考核和各类学校评估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地区实行行政问责。
参考文献:
[1] 杨飞云.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透析学校体育现状[J].中国校园导刊.2011.6:147.
[2] 陈玮君.从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透析学校体育现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6):10-22.
[3] 邢建超等.关于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39.
(广州市五一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2
摘 要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青少年体质状况的现状的研究,教育体制、学校、家长及学生和经费等原因导致青少年体质的现状主要表现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视力等三方面不佳。主要对策:加强保障青少年体质的法制建设;加大体育成绩在“中考”“高考”中的比重;要推行学校一把手负责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落实好各级政府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质状况 现状及对策
“少年强则国强。”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既是百年大计,又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回望历史,“东亚病夫”的记忆刻骨铭心。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一、青少年体质的现状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代表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发表了《增强青少年体质刻不容缓》中提到,关于青少年(7至18岁)体质重要指标呈下降趋势的表现:肥胖率日趋增长,超过“安全临界点”;心肺功能下降,运动能力趋低;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攀升,位居世界前列。
2010年山东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覆盖了全省16个地市,共检测大中小学生45310人。其中,44.2%的1到3年级小学生视力不良,超重、肥胖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7—18岁中小学生超重率城市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7.13%、11.07%;肥胖率城市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4.46%、6.70%。
表1 广州市天河区五一小学体质测试情况表
由广州市天河区五一小学体质测试可知(见表1),体质指数(简称BMI)是评估体重与身高比例的参考指数,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体质指数(BMI≥22)呈递增趋势(从1.5%到15.8%),说明小学生体重随着年龄的增大,体重呈超重,甚至肥胖的趋势明显。50米跑随着年龄的增大,速度有所提高,提高的趋势不明显;坐位体前屈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提高,五年级提高的幅度明显,1分钟跳绳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提高幅度明显,五年级和六年级提高的幅度不明显;视力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呈下降趋势,但是下降不明显。
与发达国家比,中国青少年体质有不小的差距。人民日报2014年4月4号海外版评论:过去25年,韩国青少年的肺活量、运动能力等体质指标一直在提升中;日本青少年的体质自二战后也一直处于上升势头,其中身高25年间增长10多厘米。与日本相比,我国青少年超重率、近视率大幅上升,运动能力却大幅下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如何遏制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趋势是教育部门及体育教师目前重要任务。
二、青少年体质呈下降趋势的原因
(一)教育体制的原因
目前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校偏重于升学率,体质健康往往被忽视。学生及家长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目前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校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多以应试教育为主,“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的事实没有改变,但是人口众多这一国情的背景下,目前没有更好办法促进教育公平,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学习时间延长,体育活动时间减少[1]。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存在体育教师配备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学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容乐观[2]。有些学校对体育课不重视,表现为课程和时间安排不能保证,教学内容和训练手段落后,锻炼效果不理想;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包括长跑活动、班级球类比赛等)减少,许多学校害怕学生发生意外伤害,减少家长因伤害而找麻烦。
(三)学生及家长方面的原因
学生方面,自身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怕苦、怕累较为普遍,在参加体育锻炼、选择锻炼项目时往往避“重”就“轻”。
家长方面,太多家长给予孩子学习方面的关注较多,并不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而学生一旦在学校因运动受伤,家长不管什么原因都认为是学校的责任。学校开展的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外出比赛活动,往往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孩子逐渐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另外,家长们为孩子补充过剩的营养,使得“豆芽菜”和“小胖墩”型孩子增多。
(四)经费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学校师资紧缺、场地不足和器械落后等原因,归根结底是经费不足[3]。表现在城区学校运动场地人均严重不足,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缺乏或落后等。中小学体育经费与语数外在师资、培训以及经费配比方面相差较大。
三、遏制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对策
(一)加强保障青少年体质的法制建设
制定“青少年健康促进十年计划”,作为国家层面的中长期计划持之以恒地推进落实。同时,修订已沿用二十余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制定《校园体育安全条例》等,指导和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依法、有效开展。由国家财政给学生购买体育课意外险,减轻学校及教师在体育课上的责任。
(二)加大体育成绩在“中考”“高考”中的比重
改进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要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教育评估体系,增加体育在评估体系中的权重。改革是一个从上到下、循序渐进的过程,上层的行政措施不够强劲,下层的局面必然也无法根本扭转。在现行升学考试制度下,进一步加大体育课的比重,确保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把体育作为“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并与语、数、外等必考科目同等重要。
(三)推行学校一把手负责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教育改革把体育融入素质教育体系中。首要责任在教育主管部门,从课程选择和设定上来说,权力下放,应当以教师、家长、学生为核心,贯彻“以人为本”主题思想,共同来选择和设计每个学校的校本课程,逐渐形成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教育格局。
新加坡一周三堂体育课,在中小学,除正常的体育课外,学校还组织了各种体育兴趣小组,下午下课后,兴趣小组开始活动,学生们运动两个小时后再回家。学校需认真履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四)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措施
设立学校专项体育经费,依据学生规模招聘新教师、建设体育场地设施,以及购买体育器材,与此同时,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向学生开放。并将此作为各级教育主管门考核和各类学校评估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地区实行行政问责。
参考文献:
[1] 杨飞云.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透析学校体育现状[J].中国校园导刊.2011.6:147.
[2] 陈玮君.从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透析学校体育现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6):10-22.
[3] 邢建超等.关于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39.
(广州市五一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2
摘 要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青少年体质状况的现状的研究,教育体制、学校、家长及学生和经费等原因导致青少年体质的现状主要表现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视力等三方面不佳。主要对策:加强保障青少年体质的法制建设;加大体育成绩在“中考”“高考”中的比重;要推行学校一把手负责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落实好各级政府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质状况 现状及对策
“少年强则国强。”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既是百年大计,又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回望历史,“东亚病夫”的记忆刻骨铭心。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一、青少年体质的现状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代表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发表了《增强青少年体质刻不容缓》中提到,关于青少年(7至18岁)体质重要指标呈下降趋势的表现:肥胖率日趋增长,超过“安全临界点”;心肺功能下降,运动能力趋低;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攀升,位居世界前列。
2010年山东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覆盖了全省16个地市,共检测大中小学生45310人。其中,44.2%的1到3年级小学生视力不良,超重、肥胖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7—18岁中小学生超重率城市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7.13%、11.07%;肥胖率城市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4.46%、6.70%。
表1 广州市天河区五一小学体质测试情况表
由广州市天河区五一小学体质测试可知(见表1),体质指数(简称BMI)是评估体重与身高比例的参考指数,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体质指数(BMI≥22)呈递增趋势(从1.5%到15.8%),说明小学生体重随着年龄的增大,体重呈超重,甚至肥胖的趋势明显。50米跑随着年龄的增大,速度有所提高,提高的趋势不明显;坐位体前屈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提高,五年级提高的幅度明显,1分钟跳绳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提高幅度明显,五年级和六年级提高的幅度不明显;视力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呈下降趋势,但是下降不明显。
与发达国家比,中国青少年体质有不小的差距。人民日报2014年4月4号海外版评论:过去25年,韩国青少年的肺活量、运动能力等体质指标一直在提升中;日本青少年的体质自二战后也一直处于上升势头,其中身高25年间增长10多厘米。与日本相比,我国青少年超重率、近视率大幅上升,运动能力却大幅下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如何遏制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趋势是教育部门及体育教师目前重要任务。
二、青少年体质呈下降趋势的原因
(一)教育体制的原因
目前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校偏重于升学率,体质健康往往被忽视。学生及家长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目前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校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多以应试教育为主,“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的事实没有改变,但是人口众多这一国情的背景下,目前没有更好办法促进教育公平,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学习时间延长,体育活动时间减少[1]。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存在体育教师配备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学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容乐观[2]。有些学校对体育课不重视,表现为课程和时间安排不能保证,教学内容和训练手段落后,锻炼效果不理想;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包括长跑活动、班级球类比赛等)减少,许多学校害怕学生发生意外伤害,减少家长因伤害而找麻烦。
(三)学生及家长方面的原因
学生方面,自身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怕苦、怕累较为普遍,在参加体育锻炼、选择锻炼项目时往往避“重”就“轻”。
家长方面,太多家长给予孩子学习方面的关注较多,并不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而学生一旦在学校因运动受伤,家长不管什么原因都认为是学校的责任。学校开展的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外出比赛活动,往往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孩子逐渐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另外,家长们为孩子补充过剩的营养,使得“豆芽菜”和“小胖墩”型孩子增多。
(四)经费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学校师资紧缺、场地不足和器械落后等原因,归根结底是经费不足[3]。表现在城区学校运动场地人均严重不足,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缺乏或落后等。中小学体育经费与语数外在师资、培训以及经费配比方面相差较大。
三、遏制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对策
(一)加强保障青少年体质的法制建设
制定“青少年健康促进十年计划”,作为国家层面的中长期计划持之以恒地推进落实。同时,修订已沿用二十余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制定《校园体育安全条例》等,指导和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依法、有效开展。由国家财政给学生购买体育课意外险,减轻学校及教师在体育课上的责任。
(二)加大体育成绩在“中考”“高考”中的比重
改进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要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教育评估体系,增加体育在评估体系中的权重。改革是一个从上到下、循序渐进的过程,上层的行政措施不够强劲,下层的局面必然也无法根本扭转。在现行升学考试制度下,进一步加大体育课的比重,确保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把体育作为“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并与语、数、外等必考科目同等重要。
(三)推行学校一把手负责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教育改革把体育融入素质教育体系中。首要责任在教育主管部门,从课程选择和设定上来说,权力下放,应当以教师、家长、学生为核心,贯彻“以人为本”主题思想,共同来选择和设计每个学校的校本课程,逐渐形成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教育格局。
新加坡一周三堂体育课,在中小学,除正常的体育课外,学校还组织了各种体育兴趣小组,下午下课后,兴趣小组开始活动,学生们运动两个小时后再回家。学校需认真履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四)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措施
设立学校专项体育经费,依据学生规模招聘新教师、建设体育场地设施,以及购买体育器材,与此同时,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向学生开放。并将此作为各级教育主管门考核和各类学校评估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地区实行行政问责。
参考文献:
[1] 杨飞云.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透析学校体育现状[J].中国校园导刊.2011.6:147.
[2] 陈玮君.从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透析学校体育现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6):10-22.
[3] 邢建超等.关于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