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华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军体部 浙江·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2
摘 要 以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分层抽样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体质现状变化;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置与需求;学校体育工作现状等存在的问题,提出学校体育工作机制改革建议。
关键词 现状 体质 健康 机制
一、前言
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管理中心报告结果显示:近20年进行的5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心肺功能、运动能力素质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指导文件,如:“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但是,实际实施浮于表面开展引导性工作,学校体育工作缺乏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来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的持续提高。本研究力求有效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引起校级领导、二级学院领导的关注与支持。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受试对象为2011级学生2248名无疾病在校生,受试者男生987名、女生1215名。
(二)调查方法
1.数据采集
本调研采集的数据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和要求进行,主要选取身体形态指标(BMI)、灵敏力量指标、心肺功能指标等方面数据。
2.调查问卷
本问卷围绕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设计,包含五方面内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频率、影响体育锻炼客观因素、学校对学生体育活动的服务支持现状、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认知等。本次调查发放2000份问卷,回收1986份,有效问卷1772份,有效率88.6%,调查结果具有较高可信度。
3.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EXCEL2007版电子表格软件,采纳百分比数值比对、平均数值变化比对一般分析法。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分析
表1 BMI入学三年期间百分比变化
从表1反应出学生在校三年期间,身体形态方面偏瘦和超重两级现象加剧,并且女生加剧程度高于男生。
表2 灵敏素质、耐力素质入学三年期间
从表2反应出学生在校三年期间,耐力素质方面下降显著,力量灵敏素质呈现逐年下降态势而且男生高于女生。
(二)问卷情况分析,体育设施、场馆、器材配置——需求分析
表3 我校学生对提供体育器材满意度分析(单选)
分析统计表3数据表明我校体育器材使用供应方面,存在体育器材种类配置量分布不合理现象,难以满足学生日常体育活动需求。
表4 我校学生对开放运动场地时间满意度分析(单选)
分析统计表4数据,表明体育场馆日常管理及开放时间存在缺位,较为严重。
学生在校不同学习阶段日常体育锻炼现状
表5 在校学生各个阶段每周参与课外活动次数统计(单选题)
分析统计表5数据,表明大一阶段有体育课程必须完成学分,参与体育课余锻炼正常;大二阶段无体育课程,学生缺乏动力参与课余体育锻炼,50%以上学生难以提高或保持体质健康水平;大三阶段临近毕业,学生课业及就业压力的影响,60%以上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回避体育锻炼。并且我校女生比例占近60%,且运动意识相对薄弱,参与日常体育锻炼的频率更低。
学校对体育工作支持现状分析
表6 统计学生认为学校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策划、裁判等指导与培训情况(单选题)
分析统计表6数据,表明学校对学生课余开展的体育活动或体育文化生活组织的技术指导和相关技能、知识的指导,缺乏常态化寻求路径机制。
四、综述分析
(一)通过分析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国家学生体质测试结果:身体形态指数、体质机能状况(耐力素质、灵巧类素质)等比对,发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状况非生理自然现象下降,难以满足职业人所需的健康体质要求;(二)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备配置与学生日常体育锻炼或体育文化生活所需不匹配;(三)学校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方面:在组织技术上、运动技术上、运动技巧上等服务性指导缺乏常态化及有效性支持,即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活动和体育社团活动有需求却难觅路径,缺乏服务性指导机制。
五、结论与建议
(一)校体委这一级管理机构的常态化,而非临时机构,并且需要合理配置组织机构,明确各个岗位管理职能和职责分工,是校体育工作计划研制及有效执行的保障机制。
(二)校内场馆、器材、设备配置,每三年在课程需求、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取向做一合理规划统计,做到有的放矢。并且在有效运行方面,最大限度的开放场馆运行时间,同时配置相应人力财力资源,纳入学校管理体系以保障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正常化运行机制。
(三)健康意识形态宣传机制: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宣传工作,特别是针对“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之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之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等相关文件指示,及体育锻炼方式方法、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及测试方法、体育技术技能解析、竞技体育欣赏等方面的宣传,以强化“健康第一”的意识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建立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推进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到体育文化生活中来。
(四)考评机制建设:国家学生体质测评成绩,纳入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评价形成性考核体系制度;该制度涵盖时间跨度为两年四个学期,对于体侧成绩不及格者实行一票否决制,以推动学生在体育课程考核制度内自觉或不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五)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常态化指导机制:1.学生各个体育社团学期初,需提供服务指导和场馆支持的,实行本学期社团活动计划报备机制,提交到体军部以备安排具体工作;2.学校职能部门对体军部提交具体实施工作计划配置相应资源支持,并且纳入到教师工作量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A].2007.5.
[2] 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A].2006.12.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军体部 浙江·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2
摘 要 以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分层抽样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体质现状变化;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置与需求;学校体育工作现状等存在的问题,提出学校体育工作机制改革建议。
关键词 现状 体质 健康 机制
一、前言
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管理中心报告结果显示:近20年进行的5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心肺功能、运动能力素质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指导文件,如:“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但是,实际实施浮于表面开展引导性工作,学校体育工作缺乏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来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的持续提高。本研究力求有效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引起校级领导、二级学院领导的关注与支持。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受试对象为2011级学生2248名无疾病在校生,受试者男生987名、女生1215名。
(二)调查方法
1.数据采集
本调研采集的数据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和要求进行,主要选取身体形态指标(BMI)、灵敏力量指标、心肺功能指标等方面数据。
2.调查问卷
本问卷围绕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设计,包含五方面内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频率、影响体育锻炼客观因素、学校对学生体育活动的服务支持现状、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认知等。本次调查发放2000份问卷,回收1986份,有效问卷1772份,有效率88.6%,调查结果具有较高可信度。
3.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EXCEL2007版电子表格软件,采纳百分比数值比对、平均数值变化比对一般分析法。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分析
表1 BMI入学三年期间百分比变化
从表1反应出学生在校三年期间,身体形态方面偏瘦和超重两级现象加剧,并且女生加剧程度高于男生。
表2 灵敏素质、耐力素质入学三年期间
从表2反应出学生在校三年期间,耐力素质方面下降显著,力量灵敏素质呈现逐年下降态势而且男生高于女生。
(二)问卷情况分析,体育设施、场馆、器材配置——需求分析
表3 我校学生对提供体育器材满意度分析(单选)
分析统计表3数据表明我校体育器材使用供应方面,存在体育器材种类配置量分布不合理现象,难以满足学生日常体育活动需求。
表4 我校学生对开放运动场地时间满意度分析(单选)
分析统计表4数据,表明体育场馆日常管理及开放时间存在缺位,较为严重。
学生在校不同学习阶段日常体育锻炼现状
表5 在校学生各个阶段每周参与课外活动次数统计(单选题)
分析统计表5数据,表明大一阶段有体育课程必须完成学分,参与体育课余锻炼正常;大二阶段无体育课程,学生缺乏动力参与课余体育锻炼,50%以上学生难以提高或保持体质健康水平;大三阶段临近毕业,学生课业及就业压力的影响,60%以上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回避体育锻炼。并且我校女生比例占近60%,且运动意识相对薄弱,参与日常体育锻炼的频率更低。
学校对体育工作支持现状分析
表6 统计学生认为学校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策划、裁判等指导与培训情况(单选题)
分析统计表6数据,表明学校对学生课余开展的体育活动或体育文化生活组织的技术指导和相关技能、知识的指导,缺乏常态化寻求路径机制。
四、综述分析
(一)通过分析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国家学生体质测试结果:身体形态指数、体质机能状况(耐力素质、灵巧类素质)等比对,发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状况非生理自然现象下降,难以满足职业人所需的健康体质要求;(二)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备配置与学生日常体育锻炼或体育文化生活所需不匹配;(三)学校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方面:在组织技术上、运动技术上、运动技巧上等服务性指导缺乏常态化及有效性支持,即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活动和体育社团活动有需求却难觅路径,缺乏服务性指导机制。
五、结论与建议
(一)校体委这一级管理机构的常态化,而非临时机构,并且需要合理配置组织机构,明确各个岗位管理职能和职责分工,是校体育工作计划研制及有效执行的保障机制。
(二)校内场馆、器材、设备配置,每三年在课程需求、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取向做一合理规划统计,做到有的放矢。并且在有效运行方面,最大限度的开放场馆运行时间,同时配置相应人力财力资源,纳入学校管理体系以保障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正常化运行机制。
(三)健康意识形态宣传机制: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宣传工作,特别是针对“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之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之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等相关文件指示,及体育锻炼方式方法、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及测试方法、体育技术技能解析、竞技体育欣赏等方面的宣传,以强化“健康第一”的意识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建立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推进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到体育文化生活中来。
(四)考评机制建设:国家学生体质测评成绩,纳入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评价形成性考核体系制度;该制度涵盖时间跨度为两年四个学期,对于体侧成绩不及格者实行一票否决制,以推动学生在体育课程考核制度内自觉或不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五)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常态化指导机制:1.学生各个体育社团学期初,需提供服务指导和场馆支持的,实行本学期社团活动计划报备机制,提交到体军部以备安排具体工作;2.学校职能部门对体军部提交具体实施工作计划配置相应资源支持,并且纳入到教师工作量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A].2007.5.
[2] 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A].2006.12.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军体部 浙江·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2
摘 要 以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分层抽样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体质现状变化;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置与需求;学校体育工作现状等存在的问题,提出学校体育工作机制改革建议。
关键词 现状 体质 健康 机制
一、前言
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管理中心报告结果显示:近20年进行的5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心肺功能、运动能力素质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指导文件,如:“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但是,实际实施浮于表面开展引导性工作,学校体育工作缺乏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来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的持续提高。本研究力求有效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引起校级领导、二级学院领导的关注与支持。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受试对象为2011级学生2248名无疾病在校生,受试者男生987名、女生1215名。
(二)调查方法
1.数据采集
本调研采集的数据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和要求进行,主要选取身体形态指标(BMI)、灵敏力量指标、心肺功能指标等方面数据。
2.调查问卷
本问卷围绕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设计,包含五方面内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频率、影响体育锻炼客观因素、学校对学生体育活动的服务支持现状、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认知等。本次调查发放2000份问卷,回收1986份,有效问卷1772份,有效率88.6%,调查结果具有较高可信度。
3.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EXCEL2007版电子表格软件,采纳百分比数值比对、平均数值变化比对一般分析法。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分析
表1 BMI入学三年期间百分比变化
从表1反应出学生在校三年期间,身体形态方面偏瘦和超重两级现象加剧,并且女生加剧程度高于男生。
表2 灵敏素质、耐力素质入学三年期间
从表2反应出学生在校三年期间,耐力素质方面下降显著,力量灵敏素质呈现逐年下降态势而且男生高于女生。
(二)问卷情况分析,体育设施、场馆、器材配置——需求分析
表3 我校学生对提供体育器材满意度分析(单选)
分析统计表3数据表明我校体育器材使用供应方面,存在体育器材种类配置量分布不合理现象,难以满足学生日常体育活动需求。
表4 我校学生对开放运动场地时间满意度分析(单选)
分析统计表4数据,表明体育场馆日常管理及开放时间存在缺位,较为严重。
学生在校不同学习阶段日常体育锻炼现状
表5 在校学生各个阶段每周参与课外活动次数统计(单选题)
分析统计表5数据,表明大一阶段有体育课程必须完成学分,参与体育课余锻炼正常;大二阶段无体育课程,学生缺乏动力参与课余体育锻炼,50%以上学生难以提高或保持体质健康水平;大三阶段临近毕业,学生课业及就业压力的影响,60%以上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回避体育锻炼。并且我校女生比例占近60%,且运动意识相对薄弱,参与日常体育锻炼的频率更低。
学校对体育工作支持现状分析
表6 统计学生认为学校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策划、裁判等指导与培训情况(单选题)
分析统计表6数据,表明学校对学生课余开展的体育活动或体育文化生活组织的技术指导和相关技能、知识的指导,缺乏常态化寻求路径机制。
四、综述分析
(一)通过分析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国家学生体质测试结果:身体形态指数、体质机能状况(耐力素质、灵巧类素质)等比对,发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状况非生理自然现象下降,难以满足职业人所需的健康体质要求;(二)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备配置与学生日常体育锻炼或体育文化生活所需不匹配;(三)学校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方面:在组织技术上、运动技术上、运动技巧上等服务性指导缺乏常态化及有效性支持,即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活动和体育社团活动有需求却难觅路径,缺乏服务性指导机制。
五、结论与建议
(一)校体委这一级管理机构的常态化,而非临时机构,并且需要合理配置组织机构,明确各个岗位管理职能和职责分工,是校体育工作计划研制及有效执行的保障机制。
(二)校内场馆、器材、设备配置,每三年在课程需求、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取向做一合理规划统计,做到有的放矢。并且在有效运行方面,最大限度的开放场馆运行时间,同时配置相应人力财力资源,纳入学校管理体系以保障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正常化运行机制。
(三)健康意识形态宣传机制: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宣传工作,特别是针对“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之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之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等相关文件指示,及体育锻炼方式方法、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及测试方法、体育技术技能解析、竞技体育欣赏等方面的宣传,以强化“健康第一”的意识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建立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推进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到体育文化生活中来。
(四)考评机制建设:国家学生体质测评成绩,纳入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评价形成性考核体系制度;该制度涵盖时间跨度为两年四个学期,对于体侧成绩不及格者实行一票否决制,以推动学生在体育课程考核制度内自觉或不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五)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常态化指导机制:1.学生各个体育社团学期初,需提供服务指导和场馆支持的,实行本学期社团活动计划报备机制,提交到体军部以备安排具体工作;2.学校职能部门对体军部提交具体实施工作计划配置相应资源支持,并且纳入到教师工作量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A].2007.5.
[2] 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A].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