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企业价值的评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企业价值的衡量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论述了目前常用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并对其进行比较和研究。
关键词:企业价值;成本法;市场法;现金流量法;财务指标法
一、企业价值的相关概念
1.企业的内涵
由于企业是企业价值的载体,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准确地理解企业的含义。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企业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以营利为目的,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基本经济单位。
2.企业价值的内涵
金融经济学家认为,企业价值是该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以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贴现率折现的现值,它与企业的财务决策密切相关,体现了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以及持续发展能力。企业界往往将企业价值理解为企业所能创造出的价值,企业未来的盈利水平是这一概念下的关注点。因此,人们衡量企业价值往往会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获利能力、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企业在其所在的行业中的影响力等因素。
二、几种常用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价值是指某事物与其他事物相比的有用性或需求性程度。价值计量是以利益为导向或以符合人们的特定需求为导向的计量,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和企业资产不同的计量方法角度出发,就形成了不同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目前,关于企业价值的计量主要成本法、市场法、现金流量折现法和财务指标评价法。
1.成本法
成本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重建资产,即在成本法下资产的评估价值在量上等于投资人重建该资产所需发生的全部合理费用的总和。
根据上述思路,成本法的运用一般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资产的重置成本、资产实体性贬值、资产功能性贬值和资产经济性贬值。可以用公式表示为:资产评估价值=资产的重置成本-资产实体性贬值-资产功能性贬值-资产经济性贬值。
(1)资产的实体性贬值即资产的有形损耗,是指由于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和自然力侵蚀导致资产物理性能下降而引起的贬值。资产的实体性贬值通常采用相对数计量,即实体性贬值率=资本实体性贬值/资产重置成本。
(2)资产的功能性贬值是指由于技术相对落后而造成的贬值。功能性贬值可以表示为由于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使得原有资产的建造成本与现行建造成本相比较形成的超支额,或者是原有资产与体现先进技术的同类资产相比较形成的运营成本的超支额。
(3)资产的经济性贬值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条件的变化使得资产闲置,从而因为该项资产的收益能力下降造成的资产价值损失。
3.市场法
市场法指的是通过比较市场上相似或相近的企业的公允价值,经过类比分析、适当修正而得到标的企业的价值评估结果。
(1)市盈率。市盈率指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12个月的时间)内,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率。外部投资者通常利用该比例值估计某企业股票的投资价值,或者使用该指标在不同公司股票之间进行比较。市盈率=股票价格/每股收益。
这种方法的运用有三个假设前提:①参照方企业必须是上市公司,其股票能够公开发现;②企业所处的交易市场是成熟完善的;③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处于平稳时期。
(2)托宾Q值。托宾Q值是根据其提出者詹姆斯·托宾而命名的,它是衡量企业市场价值水平以及成长性的重要指标。托宾Q值等于公司市场价值与公司重置成本的比值。
当Q<1时,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企业的重置成本,企业的价值被低估了,经营者将倾向于通过收购来建立企业,从而实现扩张,企业不会购买新的投资品,以便降低投资支出,当Q=1时,企业的投资和资本成本达到动态均衡,当Q>1时,企业的市场价值高于企业的重置成本,企业的价值被高估了,企业会倾向于将金融资本转换为产业资本。
由于非全流通现象在我国经济系统运行中的存在,应该对企业托宾Q值的计算方法采取适当的修正,即托宾Q值=(年末流通市值+非流通股份所占净资产比率+长短期负债合计)/年末总资产,在上式中,年末流通市值=A股流通市值+B股流通市值+H股流通市值+其他外资股流通市值;非流通股份所占比率=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份数。
(3)经济增加值(EVA)。经济增加值持续增长表明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加和股东财富的增长,这一结果比会计利润更加接近企业的现实经济。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讲,经济增加值是公司业绩度量指标,与大多数其他度量指标不同之处在于:EVA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资金成本。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公式为,EVA=(资本收益率-资本成本)×资本。
3.现金流量折现法
现金流量折现法是评估企业投资或资产的收益从而评估企业价值的一种方法。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基本原理是,一项资产的价值应等于该资产在未来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的现值总和。
在现金流量折现法下,根据不同的现金流计算方法和折现率的估计方法,可将企业价值评估的思路分为两种:(1)将企业的价值看做股东权益的价值,即使用股权资本成本对各期的股权现金流进行折现。(2)将企业价值等同于股东权益、债权、优先股的价值的合计数,也就是整个企业的价值,使用该企业资本加权平均成本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进行贴现。
4.财务指标评价法
财务指标评价法在学术界的出现和使用非常早,1903年杜邦分析系统的确立奠定了财务标准作为企业价值评价标准的统治地位。在此之后,财务指标评价法经历了以投资报酬率为主要评价指标,以及后来从企业盈利能力、主营业务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和资产运作能力五个方面确定了13个指标,构建综合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的时代。
三、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和运用
1.成本法
成本法不仅全面考虑了影响企业资产评估价值的诸多因素,还系统地将可能出现的各贬值因素予以量化。而且,对于那些难以从市场上找到相同或相似资产、也很难确定近期交易价格的资产来说,成本法比市场法更容易获得所需的相关数据。但是,成本法的工作量很大,计算复杂,对资产贬值性质的划分需要有关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随时把握市场变化的能力,而且对资产贬值性质的划分具有较大的人为性。此外,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宜单独使用成本法评估一个持续经营企业的价值。
2.市场法与财务指标评价法
目前,大多数企业价值的评估都是采用市场法和财务指标评价法的结合。市场法结合代理理论和价值管理理论运用修正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单个评价项目计分,更能反映企业价值的公允方面;财务指标评价法结合预算理论和责任会计理论运用财务指标进行单个指标计分和综合计算评价总分,更能反映企业价值的实际方面。两种方法的结合克服了财务指标评价方法缺乏独立性和完备性的缺陷,两者在方法和评价标准上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3.现金流量折现法
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最主要的是现金流的计算和折现率的估计。在实际运用中,由于研究对象往往是某一行业或者某些具有相同性质的企业,这时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法难以保证所采用折现率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因此,现金流量折现法一般应用于单个企业的价值评估。
综上所述,在研究持续经营企业的价值时,成本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评价方法,如果企业资产数量巨大,那么采用成本法的可操作性就非常小。而现金流量法因为折现率估计的局限,其运用的程度也不及市场法和财务指标评价法。结合运用市场法和财务指标评价法,则要注意资料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对计算指标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赵邦宏.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问题、对策与准则[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金冬雯(1989-),女,湖北天门人,重庆交通大学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会计学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