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航运深度接轨国际

2014-09-23 03:54李乐妍
航运交易公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上海港国际航运保税

李乐妍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一直在艰难中前行。今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在航运建设方面提出两项工作安排,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引导中国航运市场与国际接轨

从 世界主要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来看,利用政策红利和货物量吸引航运企业入驻、提升客户向心力是航运中心的成长路径,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是航运中心建设的必要条件。在TPP和TTIP谈判的倒逼下,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经营,担负起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航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经给上海航运中心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政策红利,但与新加坡、香港、釜山等周边港口相比,上海在税收、船舶登记制度等政策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未来,上海自贸试验区要继续释放相关政策红利,提升对航运企业的吸引力。

年初,《上海自贸试验区2014年工作安排》(工作安排)审议通过,并将于近期予以发布。据悉,在航运方面提出的工作任务为“航运中心建设要发挥核心载体作用”。工作安排涉及两方面:一是推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二是探索国际船舶登记制度。

业内人士指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一直在艰难中前行,上述两项工作安排均在引导中国航运市场与国际接轨。工作安排提出,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尽快形成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近日公布的《上海市2014年重点工作安排》,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被列为各项工作之首,在多重力量的推动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承载力和向心力将进一步加大。

深化航运服务功能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在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中提到要“推动中转集拼业务发展,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支持浦东机场增加国际中转货运航班”等。

根据《总体方案》要求,上海率先启动实施浦东机场航空货物中转集拼业务试点。这意味着境外货物通过国际航班运抵浦东机场后,可以在指定区域内拆箱分拣,根据不同目的地重新装箱后,再次运送出境,有效提升国际货运中转效率。去年11月,国际物流巨头——DHL成为首家获准在浦东机场开展航空快件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企业,这也是中国国内机场首次在相关领域做出探索。DHL在正式启动中转集拼业务后,每周有8000余票快件由原先第二天白天出运,改为午夜航班出运,可节省8小时的递送时间,使客户享受到更晚取件、更早送达的优质服务。

从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处了解到,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领域,上海自贸试验区今年将在国际中转集拼试点运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业务模式研究。航空中转集拼的具体要求为:“支持浦东机场增加国际中转货运航班,逐步拓展试点范围,提升货运中转业务量。”航运中转集拼上,今年要加快推动洋山保税港区国际中转集拼中心建设。

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是指境外货物经过近洋、远洋国际航线运至上海港,与内地通过沿海、沿江内支线船舶转关至上海港的出口货物,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拆箱分拣和包装,并根据不同目的港或不同客户,与上海本地货源一起重新装箱后再运送出境的一种港口物流业务。

此前,中国港口由于受航线航班、监管模式、运输政策等种种因素限制,一直未能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国际货物只能在上海港整箱出口或进口,而不能把上海作为集散点或中转站进行二次运输分配。

2009年起,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开始开展面向国内口岸的水水中转集拼业务试点。2012年年底,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开始启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试点,上海港首次实现国际集装箱货物的二次集拼和中转运输。

从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了解到,上海洋山保税港区扩区工程日前通过验收。此次验收的顺利通过意味着上海洋山保税港区二期6.02平方公里也纳入海关监管区域,上海洋山保税港区规划面积14.16平方公里已全部封关运作。

专家认为,上海洋山保税港区扩区对于进一步提升港区的中转、辐射集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一体两翼”的国际航运中心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探索下一步扩围做铺垫。

上海浦东现代物流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指出,中转集拼对航运企业而言,可将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在上海港重新拆分拼装,再根据上海港的航线,按照不同目的地和时间统筹规划,从而降低航线重复率和运输成本;对港口企业而言,有利于吸引更多船公司将中转中心迁移至上海,从而增加上海港的吞吐箱量;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而言,中转业务的增加,可以吸引其他相关产业向上海聚集。

今年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的一年。根据《上海自贸试验区工作任务部门分工表(征求意见稿)》的安排,上半年完善中转集拼方案,下半年全面开展运作。

加大航运服务业开放力度

《总体方案》提出:“充分发挥上海的区域优势,利用中资‘方便旗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船舶在上海落户登记”。交通运输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的《关于落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在‘中国洋山港船舶登记政策的基础上,研究推动建立并实施便捷高效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简化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许可程序,适当放宽登记主体、船龄范围等登记条件,完善船员配备、登记种类、登记收费、船舶航行区域等登记内容,优化船舶营运、检验与登记业务的相关流程,促进符合条件的船舶在上海登记。”

日前,从上海海事局方面了解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试点方案》(《试点方案》)已获得交通运输部批复同意,这标志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正式开展国际船舶登记。《试点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与上海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主要任务是积聚航运资源要素,壮大“五星旗”船队。

根据《试点方案》,上海自贸试验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主要有5个方面的变化:登记主体方面,放宽了登记船舶所属法人注册资本中的外资比例限制,外商投资比例可以高于50%;船龄方面,船龄在现行船龄标准基础上放宽两年;外籍船员雇佣方面,基本放开对外籍船员的限制,原来雇佣外籍船员需要由交通运输部审批,现在只需向上海海事局报备即可;船籍港方面,设置两个船籍港,船舶处于保税状态,则登记为“中国洋山港”,船舶处于完税状态,则登记为“中国上海”,两个船籍港均享受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各项政策便利;登记种类方面,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在现有登记种类的基础上增加了船舶融资租赁登记,并可结合上海自贸试验区实际情况,适当增设必要的登记种类。同时,授权上海海事局对登记程序和相关配套程序进行优化、完善,切实提高国际船舶登记效率。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中国的船队规模不断扩大,但中资船舶在境外注册、悬挂“方便旗”的比例不断上升。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后,业界寄望区内涉及航运的相关政策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开放,简便手续流程,创新监管体制,让中资船舶不再挂外旗。对于《试点方案》的推出,业内普遍认为:上海推行船舶登记制度的创新,不仅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中资“方便旗”船回归,也将促进船舶融资、航运保险、船舶检修等相关产业发展。

《试点方案》通过后不久,交通运输部又发布《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扩大国际船舶运输和国际船舶管理业务外商投资比例实施办法的公告》(《公告》)。《公告》不仅明确“在自贸试验区设立的外商投资比例超过49%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及其拥有或实际经营的船舶,可经营进出中国港口的国际船舶运输业务”,还提出“经上海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在自贸试验区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可以经营国际船舶管理业务。”在业内人士看来,允许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或将改变国际船舶管理行业格局,市场面临洗牌。但行业竞争加剧也将促使国内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缩小与国际同行的差距。

据悉,上海自贸试验区今年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工作安排是,“在上海市建交委牵头下,会同相关部门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对接,完善国际船舶登记的相关配套支持政策,推动落实国际船舶登记试点工作。”在工作中,上海市口岸办、上海市建交委、上海海事局等相关部门为参与单位。endprint

猜你喜欢
上海港国际航运保税
伊斯兰金融:面向“一带一路”国际航运融资模式探讨
党旗,引领“把方向、谋大局、促发展”——港口公共服务支持中的上海港复兴船务有限公司
上海港内河水域船舶三废项目运营发展分析
商务部:加快保税维修再制造先行先试 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
基于数据分解的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模型
国际集装箱市场变化及带来的潜在挑战
亚洲区域内集装箱运输贸易展望
去年保税港区进出口204.62亿美元
CCS党委书记孙立成在“国际航运上海论坛2010”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