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4-09-23 01:45唐雨薇
企业导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导图基础

唐雨薇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也不断增强。而思维导图的方法与理念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们的学习潜能得到激发,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本文主要针对思维导图进行研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分析思维导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并构建思维导图的应用体系。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思维导图;高职教育;课堂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主要为大一新生提高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素质方面的信息素养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随着教育教改的推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致力于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不断改进提升,笔者尝试在任务驱动方式的基础上,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Tony Buzen 于二十世纪7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可视化思维方法,指的是对特定的主题所构建出的一种知识结构,能够通过视觉化进行表现,即语义网络的可视化表示,是学习者在某一方面根据知识的关联所建立的可视化语义网络。

思维导图主要由图像、颜色、曲线、关键词等元素构成,是对联想及想象的充分发挥。其主要包含四个特点:主题主干作为分支呈放射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中央图形上、分支构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体系、由关键词或关键图形构成分支。通过将所有的信息在树状结构上进行设计,用短句、关键词等以图像、色彩的方式进行分支。此外,思维导图方法也使得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左脑和右脑的同时工作,因此该方法是一种全脑思维的创新方法。

二、引入思维导图的原因分析

(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评问题。(1)教师的教学问题:①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以把握学生的差异性。大学新生在入学前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导致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有部分的学习重复性;而有些同学的接触计算机时间很少,仅限于上网查看新闻和使用QQ聊天工具。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使得教师在教学上受到很大限制。②本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为计算机软硬件知识、

Office办公应用、网络基础几大模块,其中的理论知识相对枯燥,若教学手段只停留在使用PPT课件进行讲解,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一定会是索然无味“满堂灌”。而在实践应用部分,教师若只重视学生的技能性培训,那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在实际工作中迁移计算机知识,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图1 本校大学新生入学前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的学习问题。①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课前不预习,课上无法集中精力听讲,作业喜欢共享抄袭,课后不复习。②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在学习上有畏难情绪,对于难题不太愿意思考,对于文字太多的内容也没有耐性学习。

(3)教学的评价存在以下问题:①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完成上机作业为主,机房局域网的教学环境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但同时也为学生共享上机作业提供了便利。对于一模一样的作业,教师难以区分谁是原创者谁是抄袭者。②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只重视学生完成上机作业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完成上机作业的过程,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所存在的差异性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看到并承认学生的这种差异性,通过过程性评价,给予学生合理的学习评价,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引入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和教学优势。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与笔记方法,是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的开发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及建构主义思想等理论基础上,通过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加上关键词和关键图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为学习者更好地组织和建构知识信息提供支撑。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的教、学、评问题,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进行改进,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从教师的教学上来说,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思维导图通常是以主题关键词为中心,有组织、有层次的将互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放射式地展现出来,通过树状的结构可以清晰地呈现出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教师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突出重、难点内容,避免学生重复性学习。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与中学信息技术课学习内容有所重叠的课程,利用思维导图的各个分支可以将知识的重要性进行数字排序,标明主次,有利于突出重、难点内容,其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图都像是一个核心知识,承担特定的记忆,是记忆的激发器,一方面刺激大脑追寻记忆,组织已学知识;另一方面刺激大脑发散联系,建构新的知识。所以,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激发学生重新回忆、组织已学知识,避免重复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产生创新方案。

(2)从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强化学生记忆。思维导图中的文字、图像、色彩和线条突出了重点,吸引了注意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一幅有吸引力的图像可以自动地吸引眼睛和大脑的注意力,触发无数联想,并帮助记忆。丰富的色彩会激发记忆力和创造力;充满立体感的图像和文字可使事物凸显出来,更容易被记住;变化粗细的线条可以给人一种层次感,标明事物的相对重要性。对于有厌学、畏难情绪和讨厌学习太多文字内容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思维导图借助于文字、图像、色彩和线条组成的简单明了的图形,可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的大脑通过感官在图像、颜色、关键词和思想之间为创建联系而运转,思维导图中包含了这些重要因素,能够激发大脑联想,有助于更快地连接重要思想,准确地回忆信息、强化记忆。思维导图比任何形式的标准笔记都好,它中心主题明确,每个主题的相对重要性界定得比较清楚,关键概念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关键词立即看出来,复习信息快速、高效,这对于讨厌以文字为主的线性笔记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是备考计算机技能证的有效复习工具。

(3)从教学评价的合理性来说,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依据。思维导图是一个自然的思维工具,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要求学生在完成上机作业前先制作思维导图,用于反映做题思路,那学生就不敢直接抄袭上机作业,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另外,思维导图非常适合于小组讨论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经常使用到项目教学法,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某个项目。在整理与项目相关的知识点时,小组成员可以分工进行,然后利用组织有序的思维导图笔记,在组员之间快速交流完毕,提高学习效率。在制定完成项目的方案时,首先由各组员不受干扰地探索自己的思想,画出个人思维导图,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换思想,对个人思维导图进行有机整合,形成集体思维导图。在这个共同思考的过程中,会碰撞出很多智慧的火花,产生更多新的联想。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思维导图体系

基于本学校编写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7+office

2010》教材的知识结构,拟为每章绘制一个概括性的思维导图,同时在各模块中,选择几处知识点多、关联性强的重要内容制作更加精细的思维导图,以期学生在学习时,利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思维联系,辅助学习记忆。以下是部分模块知识的思维导图,学生在图中可以直观清晰地了解本模块相关内容和知识点的联系。

图2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思维导图

图3Excel基础知识思维导图

图4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思维导图

四、结束语

教师在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时,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做相应的教学设计,使思维导图得到恰当的运用。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用笔和纸完成,也可以用专业的思维导图制作软件完成,目前流行的思维导图制作软件有“IMindMap”、“Xmind”、“MindManager”,其中IMindMap的工作界面较人性化,绘制的导图更接近人手绘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宏伟 贺东光.思维导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 2012(16).

[2] 刘金 李婷. 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自由[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9).

[3] 任相花, 王竹萍, 孙晓华, 等. 基于思维导图的大学多媒体课堂教学改革[J]. 科技与管理, 2011(9)

[4] 毕婉文. 利用思维导图改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3)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导图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烃思维导图
“整式”基础巩固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