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与思考

2014-09-23 12:14张英韬林波陈丽红修丽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支撑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

张英韬+林波+陈丽红+修丽

摘要:以科技为支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建设快速发展,实现现代农业规模化种植。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支撑;服务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4-11-2

农业生产发展方向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支持,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实现大规模地进行组织生产和经营,形成规模优势,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完善

1.1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意义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农业科技进步并发挥强大支撑引领作用的过程。农村新兴合作组织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服务为技术依托,运用科技支撑和驱动的力量,辅助以有代表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广载体,确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科技应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以科研推广为本和以服务为本的理念,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努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步伐。依靠科技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在逐步实现农业规模化的同时,带动村民增加收入;科技服务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依靠科技解决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保护问题,以实现农业机械化、科技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生态畜牧的绿色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大对农业生产领域的拓展,提高生产率和创造高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组织的规模化,管理的企业化和生产的区域化,努力探索并发挥新型农村合作的社会效益,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建设幸福家园,建设美丽城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而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换过程中,在土地逐渐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不断扩大发展经营规模,其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才有坚实的基础。随着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先进的科学技术必将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规划产业链经营模式可以更好地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合作社具备运营模式的多变性,以及较强的组织带动性,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形成以合作社为品牌,以生产标准为体系的经营结构,在提升农产品品质的同时实行农业一体化的产业链模型结构,最终实现农业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1.3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

1.3.1 发展思路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支撑力量。必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推广,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1.3.2 发展模式 以科技推动、市场拉动、示范带动、利益驱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以规模化生产为主,绿色有机为辅。通过合作社自身发展,带动区域经济,为长春市农业发展提供新方向。

1.3.3 发展理念 以科学的思维去发展,依靠科技拉动,以规模化种植为优势,以绿色有机农业为导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单位产量和品质。机械化操作程度提高,耕作机械化,浇灌机械化,育苗科学化,施肥科学化,喷药科学化。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商品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三统一。

2 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措施

2.1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工作

以提高单产、优化品种、改善品质为基础。实施优质粮食产业、种子、植保和粮食丰产科技等工程。推进农业科技深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科技人员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位的技术服务方式,切实抓好“高光效”增产栽培技术,组织科技人员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服务。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推广优质水稻丰产栽培技术、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技术,稻田养鸭技术,高产玉米栽培技术、鲜食玉米套种立体栽培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等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加快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早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增产增收。

2.2 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

要积极开发运用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范围,进一步推广诊断施肥、精准施肥等先进施肥技术,为农民节本增效。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开展深松栽培技术推广,普及水稻抛秧、水稻直播、水稻少(免)耕、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等技术。积极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种养技术,推广稻(鱼)鸭共栖、频振灯诱杀、生物防治技术、猪-沼-稻(池、果)有机肥、生物农药等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

2.3 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

要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加快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拓展周边乡(镇)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和服务领域,在重点农时季节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机耕、机播、机收作业服务。建设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水稻插秧、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秆粉碎还田等农机化技术。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

3 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保障

要以服务“三农”为前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强调思想观念创新、科研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努力为全国的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要从注重科技研发向注重研发与中试示范并重转变,使科研成果能尽快完成熟化和大面积示范,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坚持把增加科技投入作为根本保障,始终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切实建立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投入重点由注重农业产中研究向注重产前、产中、产后合理配置转变。农民合作社作为生产经营主体近年来在逐步扩大,已经逐渐成为农业生产力的主导力量,决定着农业发展的模式和水平。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农业一体化、农业标准化、农民知识化、农业信息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能够推动“四化”发展的有效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具备比企业更有优势的多元化服务方式,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十分紧密,农业专业合作社有相对先进的组织结构,它是农民自由的农村经济精英团体组织,按照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要求,创新生产经营体制,具有增进发展生产的动力和能力。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农业科技的力量,加强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和公益性科技研究,大力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在推广,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技推广中的主力军作用日益显现。积极扶植农民合作社扩大规模,发挥引导、示范辐射推广的作用,以建设“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为目标,必将为我国今后的农业生产带来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支撑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创新: 案例剖析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