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2014-09-22 10:03程桂红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数感实践小学数学

程桂红

[摘 要]数感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或自动化的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应做到帮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培养数感,在动手实验中培养数感,在估算中培养数感,在游戏活动中培养数感。

[关键词]数感;实践;小学数学

数感是指能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的一种运算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進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在体验感悟中培养数感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而且还提出了“经历(感受)、理解、(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体验感悟既是过程性目标动词,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进行体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培养数感。

如,在“时、分、秒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长短,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如跳绳、数数、背乘法口诀等来感受1分钟的长短。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及“角的认识”中,可以让学生在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直角、 钝角。又如,在教学“一亿有多大”的时候,不可能让学生具体数一数实物,但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感受和体验,可以联系实际体验感悟一亿有多大。

二、在动手实践中培养数感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增强数感。如在认识厘米、米以后,教师可带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卷尺结合估算实际丈量校园内某一地方的长度,进一步加深对米等长度单位的认识。又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可以设计以下操作活动:让学生透过在操场上测一测、量一量、跑一跑50米、100 米、1千米的距离。再如在教学认识质量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开展称一称、数一数、掂一掂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1克和1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体验到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从而利用这种直接经验去测量其他物品的重量,从而增强学生的数感。

三、在估算中培养数感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相对于精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估算教学单独出现在教材的次数有限,但估算思想却随处可见,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感受估算魅力,提高估算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数感

单纯的训练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烦,采用游戏教学是儿童最爱的一种教学方式。以数学游戏的形式来发展学生的数感是快乐而又富有成效的。如学生学习了乘法口诀表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可以采用“算24点”的游戏融入教学中:由教师随机抽取4张牌,让学生用+、-、×、÷、 ( )等方法算出24。通过这个游戏,可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运用与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

责任编辑 晴 天

猜你喜欢
数感实践小学数学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