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泽芸
在二十多年前我小的时候,家乡人管中秋不叫“中秋”,叫“八月中”。
虽然八月中不像过年那样隆重,但小时候八月中还是大人比较重视的节日。那些年,月饼是稀罕的东西,得用钱买,所以吃到的机会并不多。一般到了中秋节,大人们会买点肉和糖果回来就算过节了。
那一年的中秋节,二哥8岁,我6岁,家里刚刚盖新房不久,欠了外面不少债,一家人都尽量节衣缩食挤出钱来还债,妈妈也是没日没夜地在田地里干活,想多点收成快点还债。
小孩子平时没啥吃头,就特别地盼望过节。可是中秋节那天很失望,妈妈大清早就上田里干活去了,家里什么也没买。妈妈中午是不回家的,她早上出门时带了一搪瓷缸饭菜,中饭就在田里吃。
我和哥哥吃了冷冰冰的中饭之后,就觉得嘴里淡得要飞得出鸟儿来,寻思着要找点什么东西解解馋。可是翻来翻去,家里什么好吃的也没有。自从盖房子后,妈妈炒菜放油恨不得用筷子蘸,怎么可能会花闲钱买零嘴儿给我们吃。
正在我们怅然若失的时候,忽然听到“叮叮当,叮叮当”的声音,哥哥拉起我拔腿就往外跑,说“换糖粑的来了,赶快去看!”
所谓糖粑,就是凝固了的麦芽糖。
换糖小贩挑着的箩筐里,是一块方形木板,木板上平铺着薄薄的一层麦芽糖。金黄色的,有着微微的波浪形花纹,麦芽糖表面还有一层若有似无的薄粉。
小贩的担子已经被许多孩子围住了,孩子们都盯着金黄的麦芽糖,眼里闪着渴望的光。麦芽糖不是拿钱买的,可以拿废旧东西换,塑料纸、穿破了的凉鞋、废铁丝等都可以。小贩知道孩子们口袋里是不太会有钱的,但废旧物品孩子们却可以找得到。
隔壁的孩子马红拿来了一把生了锈的铁丝,还有一些塑料纸来了,只见那个小贩收好马红的东西之后,拿出一把小薄刀,一把小钉锤,薄刀对准糖粑,小钉锤当当当敲几下,一小块糖粑就敲下来了,然后把敲下的糖粑递到马红的手上。
马红捏著那一小块糖粑,一小口一小口地咬,炫耀似地咂巴着嘴:“真脆真甜啊!”
6岁的我哪里经得了这种诱惑,我哼哼着摇着哥哥的手,哥哥,我也要吃糖粑。哥哥的喉咙也在一耸一耸,他也想吃了。可是家里没有废东西啊。凉鞋带断了几次了,妈妈拿一根小钢锯在火里烧一会儿,往鞋带断裂处一熔,哧,冒起一小股焦烟,鞋带就粘好了。虽然结缝处一点黑黑的印子,但还是可以再穿的。
好容易盼到鞋带断的次数多了,不好粘,心想这下可以拿去换吃的了吧,可是妈妈干脆拿剪刀把鞋带剪掉,给我们当拖鞋穿。
可是那金黄的糖粑……又有几个人从家里拿来废东西换糖了,眼看木板上的糖粑越来越少了,我生怕等会都换光了,就哼得更大声,更加使劲地摇哥哥的手臂。
哥哥带我回到家中,翻箱倒柜地找。最后哥哥垫着板凳终于在五斗橱那个最高的抽屉里找到了一把很重的大锁。哥哥说,我们家门上都有锁,这锁也没见妈妈用过,一定是没用的。
换糖小贩接过哥哥递来的大锁,脸上闪过瞬间的惊喜,既而还鬼祟地四下张望了一下。但那时我和哥哥都不能理解这些,我们都专注地盯着金黄的麦芽糖了。小贩拿起薄刀和钉锤,敲下一大块糖粑递给哥哥,比马红的那块大多了。旁边的孩子们看得都瞪圆了眼睛,我和哥哥得意地捧着糖粑赶紧往家跑。我们换过糖粑后,小贩也挑起担子急急忙忙走了。
那一天,我和哥哥好好过了把糖粑瘾,糖粑很甜,甜得我糇了嗓子。
天擦黑时,妈妈从田里回来了,妈妈问我们,饿了吧。我脆生生地说,不饿,妈妈,我和哥哥吃了老多糖粑,一点都不饿。
哪来的糖粑?妈妈突然看到打开的五斗橱抽屉,仿佛猛地意识到什么,赶紧查看,我听到妈妈惊叫一声:家里那个大铜锁呢?!
哥哥挨了妈妈结结实实一顿打,我的脑门上也挨了妈妈一巴掌——那个大锁是个十足的大铜锁,是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很珍贵。
妈妈那天晚上躺在床上,晚饭也没做。我和哥哥知道犯了大错,害怕得缩在墙角不敢动。后来夜深了,我靠在哥哥身上睡着了。
这么多年,还记得妈妈当时心痛失望的眼神。而我们,为了一块糖粑的甜,却受了挨打和害怕的苦。
想起那时候的小孩子,看到别的孩子嘴里一块水果硬糖,就会央求道,咬一小块给我吧。吃糖的孩子很不情愿地用手从嘴里拿出糖,咬一小小块,送进对方嘴里,说,只能给你这么多了,我也就这么一小块。讨糖的孩子一脸陶醉地小心享受着那丝丝的甜。
这样的场景,也许如今的孩子难以想象,也永远不会出现在如今的孩子身上。就算大白兔奶糖,现在的孩子也是不屑一顾。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童年。但是谁又能说,那种缺乏甜味的童年不是一笔人生的财富呢?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在20岁之前,没有穿过一双像样的鞋子,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他童年与少年时的梦想就是什么时候可以一周吃一次回锅肉,两天吃一次麻婆豆腐。这样的日子真是太美了!
当日后拥有数百亿身家的刘永好,被人问及秘诀时,他不假思索地说:“其实没什么秘诀,很简单,就两个字——吃苦。我在20岁之前的经历,感受最深的就是吃苦教育,这是人生最大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这些苦难,给了我信念、力量,同时也赋予我雄视天下,克服困难与坎坷的毅力与勇气。”
因此,20多年前中秋节的那次挨打的“苦”,以及其后在人生历程中遇到的诸种“苦”,我都不再刻意回避。
因为,我懂得——甜苦相融,才是人生。
(摘自《少年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