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各高校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为企业人才储备提供了人力保障,为学校适应市场、适应企业发展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在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环境时,如何寻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在职业的选择上面临很多的困惑,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在高校进行职业咨询这项工作的探索。
关键词:职业咨询 社会实践 就业指导
每年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每个毕业生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中面临着择业、就业的职业困惑,针对这一现象,针对性的开展学生职业咨询,强化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工作范围,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当前的社会就业形势,在与社会的不断接触中,增强挫折承受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逐步走向成功。
1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仍有许多问题。
1.1 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高校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目前高校所设立的毕业生工作机构的工作职能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更多的是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毕业生生源统计、档案整理核查、户口和档案的派发、就业率统计等方面,难以在合适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针对性的给学生进行职业咨询工作,学生在职业寻求过程中的问题,难以得到相关的咨询结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1.2 就业指导内容
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学生按照学校要求参与进行,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并未对实践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对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从中学习并获取能力的培养,学生认识不清。高校就业指导仅局限于毕业前的指导,对社会实践的过程没有控制,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接触社会的一个途径,可能学生进行的社会实践是学生人生经历中的第一份职业,而对学生第一份职业的认识,高校缺乏了解和正确的引导。
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毕业前的阶段开设相关课程,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单一和狭窄,仅仅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而展开,停留在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政策法规的解释、收集就业信息、传授就业技巧等方面。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的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等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很少介绍,难以给予学生职业咨询上的帮助和引导,就业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学生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缺乏交流和沟通,导致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对相关从事的职业概念模糊,没有系统的职业知识教育,缺乏科学的职业观念教育。
2 高校学生在就业指导中表现
2.1 高校学生的就业观念
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在工资、福利待遇方面要求过高,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不愿选择去小城市发展。工作中拈轻怕重,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工作中出现点小问题,不会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对自己参与的社会实践没有作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参与的实践岗位没有深刻体会,错失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2.2 大学生自身的素质
连续几年来的扩招工作,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的基础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随之出现学生的质量下降: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社会适应能力差、自学能力不够、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对新生事物的理解等。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不能利用实践机会,增强自己的个人能力。
2.3 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理解
高校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不知道利用就业指导的理论来引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在就业过程中,没有深入仔细了解就业单位的职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3 高校开展学生职业咨询的探索
3.1 高校重新认识就业机构的重要性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重新审视自己在高校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位置,建立完善的职业指导机构,组建优秀的职业研究队伍,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职业测评中心,成立职业需求调研组,加强组织机构的建设和工作人员的培养。高校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锻炼和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挖掘有潜质的大学生,作为企业人才储备的后续力量,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3.2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重新审视职业咨询的内涵
职业咨询包括求职、就业、创业指导、人才素质测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心理咨询等一系列相关业务的人力资源开发咨询服务。通过职业咨询,高校学生在面对当前的社会需求与发展趋势时,可以规划出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事业领域、定位自身角色。
然而就业只是职业咨询的一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的就业。从长远来看,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就业工作,并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有效的开展职业咨询,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内容,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3.3 加强就业指导人员工作能力的培养
就业指导不仅体现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就业信息,技巧指导等短期价值上,更应体现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作指引,为他们找到适合自身发挥特长的职业方向上的长远价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贡献社会,从社会中学习并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还能够给大学生带来道德教育上的指导价值。
在职业咨询工作中,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学习能力,培养就业指导人员不断创新就业指导的内容,学习先进的职业咨询知识,教会学生如何认识自己、树立择业观到确定就业单位以及离开学校后如何得到帮助的系统化辅导内容,提高学生竞争力的培训课程等,帮助学生确定求职意向和进行技能评估。
总之,高校开展学生职业咨询,可以让学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环境,增加自身对企业的适应性,通过社会实践初期对社会环境的认识,缓解就业压力,使大学生成功完成从学生到企业人角色的转变及满足企业人才储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以林.职技术教育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产业,2005年.
[2]孙科柳.人事工作的第一本心理书[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
[3]田娟.职场心理咨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刘铁凤.职业咨询方法与流程[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年.
作者简介:
朱静(1978-),女,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