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环保科技发展问题浅析

2014-09-22 01:19曹楠楠,牛晓耕,穆书涛
关键词:响应创新驱动目标

曹楠楠,牛晓耕,穆书涛

摘要:环保科技的发展会弱化人类经济活动的生态足迹并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河北省的资源环境状况严重阻碍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环保科技瓶颈亟待突破。本文在简析河北省环保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环保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环保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突破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约束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环保科技 供求失衡 创新驱动 目标-响应-市场驱动机制

1 河北省环保科技发展现状

1.1 环保科技需求状况

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河北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将呈现以下特征:工业增加值比重仍将维持在高位,但工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区域城市化进程加快,生产要素继续向城市集聚;区域经济增长保持高速,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随着工厂数量的累积、市场规模的扩张、城市人口的增长、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高资源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物排放将进一步箍紧区域经济发展的能源与环境约束,亟需加快环保科技的创新和推广来提高资源产出率、能源利用效率和污染治理能力。

从区域资源禀赋来看,河北省自然资源禀赋不断被销蚀,环保科技创新是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的关键。河北省水资源匮乏,属于资源型缺水区域,且多年来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承载力严重下降;尽管优质耕地比重大,但河北省人多地少,且后备土地资源质次量少,人地矛盾突出;河北省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区域内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且潜在价值低,再加上多年来的高强度、低效率开采,昔日的矿产大省矿产储量告急。鉴于资源禀赋状况及其恶化趋势,河北省对环保科技的需求集中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水生态涵养保护技术创新、传统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技术创新、土壤改良利用技术创新等方面。

从环境污染状况来看,随着污染程度的深化和污染情况的复杂化,加快环保技术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第一,水资源匮乏的河北省水体污染严重,尽管水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但工业废水的排放和生活垃圾的倾倒使水体污染事件频发,而氮、磷污染的累积循环则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污染;第二,人地矛盾突出的河北省,区域内农药、化肥和地膜的长期滥用以及农村工业三废的排放使得土壤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危害到了公众的饮食安全和身心健康;第三,近两年来备受瞩目的“雾霾河北”,该区域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因素为燃煤量过大、机动车尾气排放快速增长以及一些工业品生成过程中的扬尘等,使得区域大气污染呈现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细颗粒物等物质均以高浓度并存的特征。针对环境污染的状况,河北省急需在水污染防治技术创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创新、废气收集处理技术创新、清洁生产技术、大气中细颗粒物处理技术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1.2 环保科技供给状况

20世纪70年代以来,河北省环保科技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环保技术的创新、推广与应用对治理环境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一,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环保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环保科技取得了较大进步,例如废水处理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得河北省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火电厂脱硫过程中的部分技术国内领先;第二,环保科技体制逐渐建立,环保方面的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究所纷纷成立,为环保科技供给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第三,河北省环保产业日渐壮大,在促进经济良性增长的同时,提供了大量的环保科技产品,提升了区域防污治污能力。河北省环保产业协会对省内561家环境保护企事业单位的调查显示:有46家企业的年工业总产值在1亿元以上,上市的环保企业有两家;在水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的企业数量所占比重约为14%,但其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和销售收入所占比重均超过了40%;在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的企业数量所占比重约为23%,但其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仅为16%;在新能源利用领域的环保企业,其总产值和创利能力较低。

2 河北省环保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环保科技供小于求,且供求结构不匹配

现阶段,一方面,河北省环境污染形势严峻,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对环保科技的需求旺盛,然而环保科技供给明显滞后;另一方面,各类环境要素污染的原因、程度、治理途径均有差异,因此,对各类环境保护技术需求的轻重缓急是动态变化的,而区域环保科技供给短期内存在刚性,势必造成环保技术供求结构不匹配。举例来讲,当前河北省对水污染防治技术、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新能源开采利用技术的需求较为急迫,但当前的环保技术供给仅是偏重于前两者。简言之,环保科技供求量上的失衡和结构上的不匹配大大削弱了环保科技的应用效果和自我发展能力。

2.2 环保科技投入少、技术人才储备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弱

尽管环保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环保科技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但是环保科技投入低、技术人才储备不足、科技进步水平不高、环保科技创新能力弱仍然是河北省面临的客观现实。以2012年为例,河北省总体的研发经费投入为230亿元,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0.87%,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环保科技的投入则更为薄弱;河北省专利密度为0.806件每万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列全国第23位;环保科技研发人员相对较少,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稀缺,这也是导致河北省环保领域内核心技术以引进为主的重要原因。

2.3 环保科技创新主体错位,成果转换缺乏效率

经济增长驱动由“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的背景下,河北省的科技创新活动快速增长,但环保科技创新主体错位,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步履维艰。调研结果表明,河北省环保科技创新工作的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而深谙环境污染之源、不顾环境容量造成环境污染的始作俑者——企业却环保科技创新意识不浓、动力不足、行动滞缓。创新主体若是错位严重,势必导致创新目标扭曲、科研活动成果市场转换困难、科技资源错配、科技服务于环保事业的能力低下等不良后果。

2.4 环保科技进步的长效激励机制尚未建立

河北省科技进步激励机制持续完善,可是,在环保科技发展方面的长效激励机制并未形成。根据区域环境保护的需求,河北省陆续制定了各类环保技术领域内科研活动的激励措施。这些激励措施的倾向性和针对性很强,但是缺乏政策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稳定性,后续的科研活动监管也缺乏动态效率。缺乏长效激励机制是环保科技活动看起来轰轰烈烈、做起来断断续续、创新结果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加快河北省环保科技发展的对策探讨

3.1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服务、扶植、监管职能

河北省环境保护科技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加快环境保护科技发展将是河北省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在环保科技发展过程,政府应该明确职责边界,主要做好宏观战略引导、全方位服务科技发展、规范环保科技活动等方面的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宏观引导、服务、扶植职能的充分发挥要以对环保科技发展的科学论证为前提,提供的环保科技供求信息必须准确,方向的引导必须具备科学前瞻性,政策的支持必须合理且契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重大环保科技项目的监管必须规范、公开、到位。

3.2 建立环保科技发展的目标-响应-市场驱动机制

区域环保科技发展不能孤立于“能源-经济-环境”这一有机系统,政策倾斜与金融支持的推动力有限且持久性差,因此,环保科技需求、环保科技供给必须内生于市场,依靠市场机制配置环保科技资源,依靠市场力量加速环保科技的生产力转化。环境保护科技创新高投入、高风险再加上其巨大的外部性,仅靠政府推动或仅靠市场驱动,环境保护科技都难以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将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纳入区域产业共生网络,建立、调试河北省环保科技发展的“目标-响应-市场驱动机制”,将政府推动细化为目标、激励与约束植入产业共生网络,依靠市场力驱动、行业协会约束、政府引导、社会力量监督四方面的力量,才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才能高效推进环保科技创新,并保证其与社会发展需求无缝链接。

3.3 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储备,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河北省在水生态修复、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环保技术储备不足,环保技术专门人才缺乏,尤其是掌握核心技术的环保科技人才更为稀少,再加上环保科技投入相对较少,致使环保技术创新不足、环保科技进步水平不高。所以,一方面,河北省应尽快健全、完善人才留用机制,并充分优化环保科技创新环境,给科技人才提供弹性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应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充分利用自身以及京津的教育、科研资源以及现有的高科技和环保产业基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政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相互关联、互动的环保技术开发社会支撑体系,并加大政策倾斜、提高环保科技投入、加强高科技人才培养与储备、加快人才技术双重引进,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然后依靠市场的力量促进该体系的高效运转,形成环保技术创新内聚力。

3.4 严格规制,建立环保科技发展的激励-约束长效机制

环保科技活动的巨大外部性,是环保科技活动低效、环保科技供给远低于社会需求的根本原因,这是靠市场力量无法解决的,必须依赖政府的科学引导和严格规制。

第一,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健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以约束经济主体的行为选择;第二,就区域发展对环保科技的中长期需求进行详细论证,厘清环保科技发展方向,对环保科技的中长期发展做好战略规划;第三,尽快建立起科学适用的绿色经济核算制度,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第四,在梳理现有的环保科技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环保科技的实际需求与环保科技发展目标,做必要的删减与增补,使激励-约束措施形成完整体系并保持其稳定性,相应措施未来调整的方向亦须明示。

参考文献:

[1]马晓微,等.印度国家科技绩效评估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2006(10).

[2]盛学良,等.环境保护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及预测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12).

[3]岳文婧,等.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环保科技组织模式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2013(6).

[4]关华,等.破解河北省重化工业发展中环保难题的几点建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4).

基金项目:

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题编号:201401312;2014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14YJ026。

作者简介:

曹楠楠(1981-),女,石家庄经济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科技金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猜你喜欢
响应创新驱动目标
大数据时代的城市规划响应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