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诚
容克斯Ju 88中型轰炸机的起源要追溯到1934年。当时,纳粹德国空军提出研制一种能承担高速轰炸、远程战斗及侦察的多用途作战飞机。几个月后,德国空军对原先的技术规范做出了大幅修改,把用途范围缩小为高速轰炸机。德国空军明确要求,新飞机的最大载弹量应达到800千克,最大速度500千米/时,巡航速度450千米/时,正常载弹量时升限7000米。亨舍尔和容克斯两家公司提出了各自的设计方案,德国空军命令这两家公司制造原型机进行对比试飞。最终,容克斯的方案获得了Ju 88的编号,对手则为亨舍尔Hs 127。
Ju 88的原型机于1936年5月在贝恩堡的容克斯工厂开工制造,同年12月完工。1936年12月21日,Ju 88V1在公司首席试飞员金德曼驾驶下完成首飞。该机应用了不少当时的先进技术,包括全金属承力蒙皮结构、埋头铆接、电动变距螺旋桨、起落架以及与1000马力戴姆勒-奔驰DB600Aa液冷发动机配套的环形散热器。Ju 88V1在试飞展开后不久就毁于一起事故,但没多久V2就在1937年4月恢复了试飞工作。下一架原型机V3于同年9月推出,它以Jumo 211发动机为动力。V3同时还是第一架安装自卫武器的Ju 88,其座舱后部向上隆起,以便为飞机背部的MG15型7.9毫米机枪提供更大的射界。V4是第一种为俯冲轰炸而强化机身结构的Ju 88,此外,它身上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由多幅平板玻璃构成的“甲壳虫之眼”机鼻以及在机腹下加装一个带后射机枪的吊舱。
相比之下,Ju 88的对手Hs 127一直饱受研制进度延误之苦,直到1937年年末才实现首次试飞。但这时已为时过晚,德国空军已经选定Ju 88为高速轰炸机项目的获胜者。
由于德国轰炸机在西班牙内战中的水平轰炸效果不佳,德国空军对新轰炸机的技术规范进行了修改,要求新研制的轰炸机必须强化机身结构,同时加装完成俯冲轰炸所必须的装备。德国人对俯冲轰炸机的偏爱常常遭到人们的批评,但当时俯冲的确是将炸弹准确投向目标的最佳手段。此外,俯冲轰炸还是用炸弹攻击在开阔水面上机动战舰的唯一有效战术。正如当时所说,如果精确性差的攻击方式意味只有极少炸弹能够命中目标,那么携带炸弹飞往目标还有什么意义?
上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政府醉心于借助各个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来提升德国的国际声望。德国政府因此投入大量资金,资助飞机制造商制造或改装能够打破世界飞行记录的飞机。为达到这一目的,Ju 88V5安装了2台功率各为1200马力的Jumo 211B-1发动机。该机外形设计简洁,机鼻换为更为流线形的封闭式设计。1939年3月,Ju 88V5在携带2000千克载荷下,以516.6千米/时的速度创造了新的1000千米闭合航线世界记录。4个月后,V5在携带同样载荷的情况下,以500千米/时的平均速度飞行了2000千米,创造了另一项速度、航程及载荷记录。
1937年秋季,Ju 88获准投入量产。1936年6月实现首飞的V6是A系列量产型的原型机。与V5一样,它装备了Jumo 211B-1发动机,自卫武器由安装在机背、机腹和机鼻的3挺MG15机枪组成,内置弹舱可挂载500千克炸弹。接下来完成的是4架V系列原型机,然后A-0系列预生产型飞机于1939年3月在贝恩堡工厂下线。这批飞机交给了服役测试单位——驻扎在柏林附近雷希林的88试飞特遣队。当首支Ju 88作战单位——第35轰炸机联队第1大队(Ⅰ./KG35)于1939年1月成立时,88试飞特遣队为其提供了核心机组人员。
1939年9月1日大战爆发时,德国空军已经接收了约15架预生产型Ju 88。几周后,I./KG35被改编为第30轰炸机联队第1大队(Ⅰ./KG30)。随后的几个月里,Ju 88的第一种量产型A-1型开始交付使用。Ju 88A-1在5486米高度时的最大速度为450千米/时,航程2413千米。执行近距任务时,Ju 88A-1最大载弹量2400千克。与V6一样,其自卫武器仅为3挺7.9毫米机枪。至于性能方面,它能够以俯冲轰炸和水平轰炸两种不同方式实施攻击。从总体作战效能看,Ju 88可以说是当时各国现役中型轰炸机之中最为优秀者。
首次作战
1939年月末至10月初,Ⅰ./KG30派出少量Ju 88攻击在北海上航行的英国舰艇,但却一无所获。随后在10月15日下午,1架德国侦察机发现1艘大型战舰——实际是“胡德”号战列巡洋舰(HMS Hood),正在驶入福斯河河口。第二天早晨,赫尔穆特· 波尔上尉率领一小队Ju 88(4~5架)攻击该舰。上级严令波尔只能攻击开阔海面上的舰艇,如果战舰已驶入港内,则不得发动攻击,以免伤及英国平民。
Ju 88机群飞抵罗塞特基地后,发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已经驶入港内,便取消了原先的作战计划。但这时有几艘小型战舰正停在港外,波尔便选中了其中1艘发动攻击。他投下的1枚500千克炸弹直接命中“南安普顿”号巡洋舰(HMS Southampton)。不过炸弹斜着落下,穿透战舰的3层甲板,在左侧船舷凿开一个大洞后落入海中爆炸,只对战舰造成轻微损伤。霍斯特·冯赖森少尉接着发动攻击, 他对“莫霍克”号驱逐舰(HMS Mohawk)投下了一枚近失弹。
这时,英国空军第602和第603中队的“喷火”式战斗机出现在视野中。这也是“喷火”和Ju 88这两种二战名机的首次交手。在短暂的交锋后,“喷火”击落了波尔的座机和另外1架Ju 88。当冯·赖森正爬升脱离目标时,他的无线电通讯员报告说有2架“喷火”在1.6千米外向他们的Ju88俯冲而下。这时再继续爬升无疑是死路一条,德国飞行员当即压低机鼻,试图在低空摆脱战斗机的追击,但却未能奏效。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死死咬住了正在加速的容克斯轰炸机,在随后的几分钟内,“喷火”上的8挺机枪频频向德机开火。
德国机组人员这时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反击,只有无线电通讯员能用7.9毫米机枪向英国战斗机射击。另外2挺机枪,1挺指向前方,1挺指向后下方,完全派不上用场。冯·赖森将飞机下降至距海面仅有几英尺的高度,同时左闪右避,避开英军战斗机的子弹。这时看起来,德国飞机被击落只是个时间问题。Ju 88机组人员除要摆脱“喷火”的追击外,还面临这另一个威胁——轰炸机周围激起的巨大水花表明,海岸的高炮也加入了这场不对称的战斗。endprint
德国飞行员后来回忆说:“我当时想这下算是完了。炮火从四面八方向我们袭来,‘喷火接二连三的发动攻击。但我认为我们的速度还是多少让他们感到有些吃惊——我正以400千米/时的速度飞行,这一定比他们平时用来进行对抗性训练的轰炸机快一些。当然,我们左右的摇摆也让他们的攻击变得更为困难。我记得在追击过程中曾向下望去,看到海面像被雨点打中一样,这非常奇怪。我随即意识到这是怎么回事,那是射向我们的子弹激起的水花。”
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盟友站在冯·赖森和他的战友一边:随着气喘吁吁的Jumo发动机把Ju 88带向远海,追击的“喷火”离基地也越来越远。突然间,一串子弹准确击中轰炸机右侧的发动机散热器,受损的发动机当即冒出一股浓烟,飞行员不得不将其关闭,并将发动机调为顺桨。Ju 88轰炸机的速度随之急剧下降至180千米/时,但幸运的是“喷火”这时因燃料将尽而无力继续追击,只能返回基地。
德国人虽然逃脱了英国战斗机的攻击,但情况依然十分危急。他们必须驾驶1架只有1台发动机仍在继续工作、且无力爬升的飞机飞行数小时,才能返回位于韦斯特兰的基地。为使飞机保持直线水平飞行,冯·赖森将左侧机翼向下倾斜,用尽全力踩下右侧方向舵踏板。为帮助飞行员,导航员爬至机鼻,解下腰带,将其缠绕在右侧方向舵踏板上,再用全力向下拉腰带。
随着燃料的消耗,Ju 88的“身体”逐渐变轻,冯·赖森渐渐提高飞机的飞行高度。但当飞行3个半小时后,Ju 88机组人员已能看到韦斯特兰时,飞机的高度也没能超过607米。几乎筋疲力尽的飞行员操纵着飞机重重地落到跑道上,不过Ju 88在这次行动中受损轻微。在为左侧发动机换上新的散热器后,这架轰炸机在一周内又恢复了飞行。
驱逐机型的问世
1938年9月,Ju 88的驱逐机(重型战斗机)型原型机Ju 88V7完成首飞。与轰炸机型相比,重型战斗机型的主要变化是将原先透明的机鼻换为金属封闭式设计,座舱右下方的流线型吊舱被取消。前射武器由2门20毫米MG FF机炮和2挺7.9毫米机枪组成。重型战斗机的乘员从4人减至3人——飞行员、飞行工程师及无线电通讯员。飞行工程师坐在飞行员身旁,他的主要职责是更换MG FF机炮的弹鼓。Ju 88V7能在3962米高度飞出500千米/时的最大速度,与刚投入使用的Bf 110速度最快的型号不相上下。但Ju 88重型战斗机的航程达2897千米——是小个子对手的3倍。
1939年7月至8月间,数架早期量产型Ju 88A-1被改装为重型战斗机,编号Ju 88C-0。这些飞机安装了V7的封闭式机鼻,但驾驶舱右下方的吊舱被保留下来,这一设计成为C型机的标准装备。少量Ju 88C-0参加了波兰战役,被用来执行远程对地攻击任务。Ju 88C-1本计划换装BMW801发动机,但因后者一时无法交货而未能投产。下一个投入使用的是C-2型,1940年进入现役。它的前射武器为1门20毫米MG FF机炮和3挺7.9毫米机枪,后射武器是1挺7.9毫米机枪,炸弹携载量500千克。
出色的航程和速度性能使Ju 88成为战略侦察机部队青睐的对象。侦察机型Ju 88D拆除了轰炸机型的俯冲减速板,前炸弹舱内装1个油箱,后炸弹舱被2台大型侦察相机占据(通常为1台Rb50/30和1台Rb30/30相机)。由于该机要优先交付轰炸机部队,到不列颠之战时一线部队仅接收了10多架Ju 88侦察机。
不列颠之战
当不列颠之战的大幕在1940年8月正式拉开时,德国空军派出了12支装备Ju 88的轰炸机大队。受篇幅限制,这里无法详细介绍Ju 88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只谈谈该机在战役初期4次比较重要的行动。
8月11日,Ju 88首次对英国的目标发动大规模空袭,第54轰炸机联队第1大队(Ⅰ./KG54)和第2大队(Ⅱ./KG54)当天出动50架轰炸机空袭位于波特兰的皇家海军基地。升空拦截的“喷火”和“飓风”式战斗机被随行的德国护航战斗机缠住,Ju 88乘机以俯冲轰炸方式向目标投下炸弹。德机摧毁了2个大型储油罐,并造成了其他一些损失。英国战斗机设法冲向德国轰炸机,在短时间内便击落了5架Ju 88。在被击落的德国轰炸机中,便包括Ⅱ./KG54大队指挥官库尔特·莱昂哈迪少校的座机。
Ju 88第二天遇到的情况更加糟糕。这天,第51轰炸机联队(KG51)旗下的3个大队倾巢而出,对朴次茅斯的海军船厂和文特诺的雷达站发动空袭,大批Bf 109和Bf 110随行护航。Ju 88投下的炸弹准确命中船厂和雷达站,对英军造成了严重损失。英国空军再次出动大批战斗机拦截,结果10架Ju 88被英国战斗机和高炮击落。德军的最大损失当属KG51联队指挥官约翰-福尔克马尔·菲塞尔上校的座机被击落。
3天后的8月15日,Ju 88再次遭受重大损失。这天中午,第30轰炸机联队的3个大队从丹麦阿尔堡出动50架Ju 88,对英国约克郡德里费尔德的英国空军基地展开空袭。这次行动的飞行距离超出了Bf 109的作战半径,但德国空军最高司令部认为,对英国北部发动空袭会令对手措手不及。为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联队派出手上所有的Ju 88C重型战斗机为轰炸机编队护航。
但德国飞机的动向早已被英国雷达发现,1个中队的“喷火”和半个中队的“飓风”在海岸线附近对德机实施拦截。Ju 88C虽然试图阻止英国战斗机的进攻,但却在与英国战斗机的交手中完全处于下风。在激烈的短兵相接中,5架重型战斗机被击落,1架在荷兰迫降时坠毁,还有1架带伤返回。德军轰炸机集中攻击了德里费尔德,破坏了4座机库,炸毁了10架停在停机坪上的“惠特利”轰炸机。德国轰炸机编队损失2架Ju 88A-5,还有1架在战斗中受伤。
当天下午,第1教导联队第1大队(Ⅰ./LG1)和第2大队(Ⅱ./LG1)的2个大队60架Ju 88在Bf 110的护航下,空袭了位于米德尔瓦勒普和沃思唐的机场。他们遭遇3个“飓风”大队和1个“喷火”中队的截击,8架Ju 88被击落。德军只对两处机场造成了轻微伤害,部分轰炸机错过了目标,转而轰炸了奥迪厄姆机场。事后,德机报告称还轰炸了位于安多弗的机场。endprint
通过这些作战行动,德国人得到一个教训,那就是亨克尔He 111和道尼尔Do 17虽然在速度和机动性方面逊于Ju 88,但却有着更强的抗战损能力。
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把目标从英军机场转至伦敦后,英国首都遭受了夜以继日的空袭。Ju 88没有参加9月15日的昼间行动,但却在15日和16日夜晚对英国首度进行了轰炸。首先是第806轰炸机大队的7架Ju 88在晚上8时袭击了伦敦,接着Ⅲ./LG1的10架Ju 88、Ⅰ./LG1的10架Ju 88、Ⅰ./KG54的10架Ju 88和Ⅱ./KG51的8架Ju 88分别在8时50分、9时46分、11时12分及11时50分相继空袭伦敦。
当天夜晚的主要目标是伦敦东部的码头区,当时英国的夜间防空体系还相当薄弱。借助这一有利条件,德机为达到尽可能干扰地面人员的目的,尽可能长地时间在目标上空停留,每隔5分钟便投下1枚炸弹。英国空军战斗机司令部的战斗机当晚出动64架次,但却一无所获。但是还是有2架Ⅲ./KG51的Ju 88没能返回基地,飞机和机组人员的命运已无从得知。
对英国的夜间空袭一直持续到1941年5月,德国轰炸机部队此后向东部转移,准备参加另一场大规模会战。
夜间战斗
1940年5月,英国开始出动轰炸机对德国的工业目标发动空袭。戈林命令卡姆胡贝尔上校组建一支夜间战斗机联队。到同年7月末,新成立的第1夜间战斗机联队(NJG1)下属3个大队,其中第2大队装备Ju 88C,另两个大队分别装备Bf 110和Bf 109。
1940年9月,Ⅱ./NJG1与第1夜间战斗机分离,被改编为第2夜间战斗机联队第1大队(Ⅰ./NJG2),旗下的Ju88C负责对英军轰炸机基地展开袭击。由于英军轰炸机在最后着陆时,基本没有多余的速度进行机动,因此极易受到攻击。Ju 88C击落了一些英军轰炸机,但自身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不少飞机在着陆时因冲击力过大而受损,原因是飞行员不愿在进场前先绕场一周,以免在遭到对方突然袭击时毫无还手之力,结果导致进场速度过快。
比雷埃夫斯大爆炸
1940年秋冬对英国的空袭结束后,Ⅰ./KG30的Ju 88转至西西里岛的格比尼,成为第X飞行团的一部分,负责支援在阿尔巴尼亚和希腊作战的意大利军队。1941年4月6日,希特勒发动了旨在征服希腊的“马里塔行动”。当天傍晚,Ⅰ./KG30出动20架Ju 88前往比雷埃夫斯港布雷,并顺便攻击停在港内卸货的船只。
当天夜晚希腊西部的气候十分恶劣,浓密的暴风云高高悬挂在轰炸机群上方的天空,导致飞机在飞行中不停地摇摆并出现结冰现象,划过飞机无线电天线和翼尖的气流闪耀着奇特的颜色。几架轰炸机的机身被厚厚的冰所覆盖,不得不抛下炸弹,提前返回格比尼。当机群飞越科林斯后,天气一下好转了起来。在半月的光线下,汉斯-约阿希姆·赫尔曼很快便找到了比雷埃夫斯港。他驾机爬升,在港口上空盘旋,以便投弹手海因里希·施梅茨测定方位和风速,再将这些数据输入Lofte轰炸瞄准镜。赫尔曼驾机爬升至3048米高度,随后将机头对准港口,并关闭了节流阀,以无声滑翔的方式展开攻击。施梅茨选中了1艘停在码头边上的大型货船作为目标,他把眼睛紧紧的贴在瞄准镜的目镜上,仔细对设备进行调节。随后,施梅茨在914米高度上拉动了炸弹释放拉杆,赫尔曼随即驾机进入侧滑,观察轰炸效果。
片刻之后,港口内的船只突然消失在一片巨大的火光中,整个天空瞬时亮如白昼。几秒钟后,飞机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的撞击下猛烈摇晃。赫尔曼说:“那种声音听上去就像有人在外面用大锤使劲敲打我们的飞机一样。”港内这时又发生了一连串的爆炸,一团团火球四散纷飞。发生爆炸的是1艘名为“弗雷泽部族”号(Clan Frazer)的货船,其排水量为12000吨。它于当天早些时候进港,船上的货物中有350吨弹药,其中100吨在卸货工作停止前卸下。爆炸是由剩下的250吨弹药引起,巨大的爆炸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甚至11千米外雅典的房屋玻璃都被震碎了。“弗雷泽部族”号当场被炸得粉碎,另有10艘总计41000余吨的船只在爆炸中化为废铁。
赫尔曼在炸弹投下后因好奇做出的倾斜侧滑动作救了他一命,使飞机没有被爆炸产生的大部分冲击波击中。德国飞行员接下来继续在港口上空盘旋,想看看下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但除了一些零星火光外,下面似乎仍相当平静。在巨大爆炸的震撼下,炮手们停止开火,港口内的探照灯有如无头苍蝇般四处乱照。这时,赫尔曼座机左侧发动机被1发突如其来的炮弹击中。要驾驶1架无力爬升的飞机在305米高度回到西边805千米外的格比尼基地是不可能的。若想生存下来,唯一的选择是飞往东边354千米外意大利占领军手中的罗得岛。在克服了一些困难后,赫尔曼飞抵罗得岛并成功实施了迫降。
“弗雷泽部族”号的爆炸对在希腊作战的英军造成重大打击。比雷埃夫斯港大部分被夷为平地,货物吞吐能力大为下降。时任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司令的安德鲁·坎宁安将军用“极大的打击”来形容这一事件。通过摧毁英国在希腊唯一获取物资的港口,德军征服希腊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东线作战
1941年5月,对英国的空袭逐渐平息,德国轰炸机开始实施战略转移,准备参加希特勒的下一个军事冒险: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的大幕在1941年6月22日凌晨的夜空中拉开,德军完全达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23个装备Ju 88的轰炸机大队中的18个参加了作战。
当天黎明前,少量亨克尔He 111、道尼尔Do 17及Ju 88在精心挑选出的机组人员的驾驶下,攻击了苏联一些较为重要的军用机场。他们的目的是使机场的运作陷于瘫痪,直至第二天大规模进攻开始。即便是在德军的空袭展开后,苏联空军的主要作战单位仍没有接到警报。德国轰炸机飞临苏军机场上空时发现,上百架苏联战机一字排开整齐的停放在机场停机坪上。Ⅲ./KG76属下的Ju 88的目标是位于立陶宛克鲁迪兹的机场。参加作战的迪特尔·卢克施上尉回忆了当时的情景:“天空美丽而清澈,所有景物一览无余。我们起飞后不久,就看到了浓烟滚滚、炮声隆隆的前线。但当我们飞越前线时,并没有遭到高炮的攻击。我们没有、也不希望在第一次攻击就需要护卫。在我们越过其他机场时,看到俄国战斗机正在起飞,但他们的爬升速度比我们的巡航速度慢得多。因此,我们很快就把他们甩在身后。”endprint
Ju 88机群在3048米高度飞行,每架飞机都携带了4枚250千克和10枚50千克通用炸弹。当他们抵达目标上空时,轰炸机首尾相接,以小角度俯冲发动攻击。卢克施看到20多架图波列夫SB-2轰炸机在机场的一侧排成一长串。
“高炮没有开火,甚至在战争已经打响约3个小时的时候也是如此,这令我们很吃惊。当我们发动第一轮攻击时,看到地面上的地勤人员正站在机翼旁边为战机加油。我们靠近时,他们好奇的抬头观看。随着炸弹开始触地爆炸,他们仓惶逃入附近的树林。”
正当卢克施准备投弹时,他看见另1架容克斯从左侧向他靠了过来。
“我只得让开,盘旋一圈后,在编队末尾发动攻击。我是大队中最后一架发动攻击的飞机。这时,地面上的许多飞机已经燃起大火,冒起滚滚浓烟。但飞机后面的一排树木帮助我们找到了一些还未遭到攻击的飞机。在攻击中,我的投弹手用机枪向敌机扫射。
“我们完成任务撤离时,几架俄国战斗机出现在视野中,他们是‘老鼠和‘塌鼻子(德军为波利卡尔波夫伊-15和伊-16起的外号)。尽管他们向我们逼近,却并没有向我们开火,可能是因为没有携带弹药。我依靠更高的速度,很快把他们甩开。”
德国空军在新战线上长时间保持较高的出动频率,结果带来了严重的损耗。在头100天战役中,德国空军平均每天损失各型战机16架。在短期内,这样的损失是可以承受的,但时间一长就会慢慢耗尽部队的作战能力。在苏德战争的头一百天,德国空军损失了1600架飞机——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当时德国的飞机生产能力。
对地攻击
德国空军常常派遣双发轰炸机执行近距支援任务,以协助陆军作战,上文提到的损失便是出现在这类战斗中。这些体形相对较大的飞机在低空极易遭到地面炮火的打击。相比较小的对地攻击机或俯冲轰炸机,失去1架Ju 88带来的损失是前两者的两倍。这不仅是因为Ju 88更为昂贵,更在于每失去1架Ju 88,就要再寻找4名训练有素的机组人员来替换阵亡的机组人员。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样的双发轰炸机使用方式还是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例如在一支邻近地区的敌军部队发动可能攻占友军部队的攻击时。不过,随着战争的进行,中型轰炸机被派往许多战况并不紧急的地区执行近距支援任务。空军联队的指挥官们担心手下的部队会因出动频率不高而被调往其他战线。因此,即使是在相对平静的地区,作战单位也得不停地参加战斗,甚至是几乎没有可能取得多大战果的任务也是如此。这样一来,机组根本没有时间进行休整和训练,而后者在战争中对那些没有完成足够训练的替换机组人员尤为重要。
1942年夏季的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堪称苏德战争初期最为艰苦的战役之一。KG30联队指挥官维尔纳·鲍姆巴赫少校在战役期间曾数次驾机观察战斗的进行情况,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
“从空中望去,塞瓦斯托波尔就像是画家笔下的战争全景画。早晨的天空挤满了忙着向城市投掷炸弹的飞机。成千上万枚炸弹——超过2400吨高爆炸弹和23000枚燃烧弹落向城市和要塞,每次出动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当你刚爬升至必要的高度时,便已经身处目标区域内……俄国的高炮在最初几天很平静,因此飞机在攻击高加索港口和机场时并不危险。但在塞瓦斯托波尔的行动对人员和物资提出了最高的要求。每组机组人员每天要出动12、14甚至18架次。1架加满燃料的Ju 88可出动3~4架次,机组人员连伸下腿的时间都没有。”
需要指出的,美国陆航和英国皇家空军的机组人员执行够一定数量的任务后便可休假,德国空军并没有这样的制度。德国机组人员必须长时间持续作战,他们只有在部队退出战斗进行休整或换装新战机时才有机会休息,结果导致机组人员在长时间的战斗中变得身心俱疲。
对空作战行动
1941年10月之前,Ⅰ./NJG2的Ju 88C一直在英国空军基地附近执行夜间巡逻任务。东线的开辟将德国空军战线拉得过长,该单位便转而遂行传统的远程战斗机行动。Ju 88C的生产则继续低速进行,在整个1942年该机仅完成了65架。
Ju 88家族中第一种“专用”重型战斗机型是1941年投产的C-4。新机型装上了翼展从18.26米增至20.08米的新机翼,同时加装机组人员防护装甲,取消了内置炸弹舱。它的下一种改型是当年晚些时候推出的C-6,其前射武器由3门MG FF型20毫米机炮和3挺7.9毫米机枪组成。
1942年,德国第一种机载截击雷达“里希腾施泰因”BC大批投入使用,其最大搜索距离4千米,最小183米。一开始机组人员对新装备的到来并不欢迎,雷达起初暴露出了很多棘手的难题,而且装在机头的雷达天线会使飞机的最大速度降低8千米/时。只有英国于1942年年末开始在没有月色的夜间发动空袭后,雷达的作用才显现出来。这时,雷达的可靠性也大为提高,逐渐成为所有德国夜间战斗机的标准装备。
直至1943年夏季,Ju 88的数量只占德国本土夜间战斗机部队的一小部分,仅完整装备了一个大队,在其他部队仅零星配备。当年秋季,德国空军夜间战斗机部队放弃了近距控制战术,转而让夜间战斗机与盟军轰炸机展开尽可能长时间的周旋。自此之后,更加适合新战术的Ju 88逐渐取代梅塞施米特Bf 110,成为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的主力战机。与Bf 110相比,Ju 88不仅速度更快,而且有着更长的续航距离,并能携带更多的武器和电子设备。到1944年,Ju 88已经取代了Bf 110在大多数夜间战斗机大队中的位置。
夜间战斗机飞行员的回忆
1943年年底,艾米尔·农嫩马赫军士在完成夜间战斗机飞行员训练后,被编入驻荷兰斯希普霍尔的第2夜间战斗机联队第3大队(Ⅲ./NJG3),驾驶Bf 110出战。没过多久,整个大队便集体换装Ju 88C。换装新飞机起初令飞行员们感到恐慌,农嫩马赫回忆说:
“我与其他不少飞行员对换装Ju 88感到担心——有消息说它在没有经验的飞行员手中是一种危险的飞机。当我们的忧虑被证实是毫无根据后,换装工作顺利完成。Ju 88的操纵特点令我喜出望外。我一开始对坐在飞机右侧,而不是像Bf 110坐在中间感到有些不太适应,但很快就习惯了。Ju 88的操纵要比Bf 110重一些,但稳定性更好,更适合仪表飞行。如果配平正确,可以双手松开操纵杆让它自己飞行。一名出色飞行员能在Ju 88上飞出任何Bf 110能做出的特技动作。Ju 88的速度要快25~40千米/时。”endprint
艾米尔·农嫩马赫于1944年1月14日至15日夜晚参加了一次拦截行动,当晚英国空军出动496架轰炸机空袭了不伦瑞克。对Ⅲ./NJG2而言,这天晚上的作战行动不怎么成功。
“有关敌机方位的信息送到的太晚,而且我们的通讯还受到敌人的强烈干扰。我们的无线电通讯频道上不断传来‘Dodle Dodle Dodle的声音。后来又听到:‘由于地面出现大雾,所有Dromedaries(NJG3的无线电呼号)和Cockatoos(NJG2)飞机立即返回基地。这条命令没有受到干扰,因为它来自敌机!我根本不相信它,而且指挥官没有使用正确的代码,但有一些飞行员按照他的指示回到基地。事后为此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
其他作战单位没有被假命令蒙骗,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当晚英国损失38架轰炸机,占总数的7.6%。
一周后的1月21日至22日夜晚,在648架英国轰炸机对马德格堡的空袭中,农嫩马赫取得了个人的首次空战胜利。从吉尔泽-里耶恩起飞后,他被告知目标正在柏林上空。他便向该方向爬升,在飞行途中他听到了德国控制员的广播,英国人试图对其进行干扰:“这有点令人厌烦,但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当Ju 88飞抵马德格堡上空时,他听到该市遭到空袭的消息,并看到地面燃起的大火。看来这时要追逐敌机为时过晚,农嫩马赫便掉头返航。
“大约在我们离开马德格堡10分钟后,我发现前方约400米稍高处有1架飞机,它在黑暗中看上去很像1架Bf 110。我从模糊的影子中辨认出飞机的双垂尾和方向舵,看来可以结伴返航,因此我飞至它的右侧与它组成编队。然后,随着距离的不断接近,我产生了一种不详的感觉。突然,我在那架飞机方向舵右面和机身中部隐约看到一些玻璃。我肯定是在与这架飞机一道高兴地飞行了2分钟后才发现:这是1架四发轰炸机,1架‘哈利法克斯!1架敌机!”
如果说我们是大吃了一惊,那些英国轰炸机上的机组人员一定是什么都没有发现,因为他们继续向前直线飞行。我收小节流阀与它拉开距离,接着慢慢移动到它后方的开火位置。我逼近到50米的距离,轰炸机的炮塔已经填满了反射式瞄准镜圆环的一半,通过瞄准镜能够看到炮口指向上方的炮塔。现在已无需再做任何修正,我按下了开火按钮——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在惊讶地发现敌军轰炸机后,飞行工程师忘记打开机枪供弹机构的压缩空气开关。农嫩马赫大声叫喊着命令他打开压缩空气开关,同时继续瞄准敌机。
“英国轰炸机的尾炮手还是没有发现我,我再次按下开火按钮,武器这次正常工作。我在射击学校曾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在夜间开火这还是第一次。我集中全部精力进行瞄准,炮口火焰的突然出现令我一时间什么都看不见了。结果我的开火时间长达5秒,是正常时间的2倍。过了4秒,我的眼睛才渐渐能看到前面的物体。我从火光中看到炮弹射向敌机,碎片从其机身上下纷飞。在这之后,我才想起来将手指从开火按钮上拿开。”
农嫩马赫再次靠了上去,想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他希望看到轰炸机起火燃烧、爆炸或发生其他什么状况,但敌机仍继续向前平飞,看来机炮刚才没有打中目标。
“于是我又移动了一下,再次开火,轰炸机这次还是没有着火。这次我对炮口的火光有所准备,开火时眯着眼睛,看到炮弹击中了敌机,许多碎片飞了出来。所以我又调整了一下,第三次开炮,但我前两次开火的时间太长,这次没打几发炮弹,所有的机炮就都卡住了。我把距离拉远了一些,看到轰炸机开始缓缓下降,机身上没有起火。轰炸机下降的角度不断加大,以近乎垂直的姿势落入云中。透过云层,我看到了轰炸机坠地爆炸的火光。”
艾米尔·农嫩马赫到战争结束时共取得6次空战胜利,全部是在Ju 88上取得的。
德国轰炸机部队的衰落
1944年年初,计划用来取代Ju 88的Ju 188和He 177依然没能大量装备部队。结果,Ju 88继续扮演着德国空军轰炸机部队主力的角色。1月的第三个星期,德国空军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轰炸机部队,准备实施“黑公羊”(Steinback)行动,计划对伦敦和其他英国城市发动新一轮空袭。共有524架轰炸机参加这次作战,其中Ju 88的数量达290架。
这些Ju 88中有少量为新的Ju 88S型,它拥有更为简洁的气动设计,由Ⅰ./KG66使用,在行动中充当引路机。Ju 88S以2台附甲醇水加压装置的BMW801G发动机为动力,高空最大速度610千米/时。其任务是在目标上空9144米高度投下信号弹,它们令守军难以拦截,在行动中损失很小。可是,大部分参加“黑公羊”行动的Ju 88仍是老旧的A-4型。这种机型的性能自1941年以来几乎没什么提高,到1944年时已经过时。这些陈旧的轰炸机在面对英国皇家空军“蚊”式夜间战斗机时损失惨重。
“黑公羊”行动于1944年5月告一段落。没过几个星期,德国轰炸机部队又被卷入了另外一场战役:攻击在诺曼底登陆的盟军部队。德国空军在法国南部组成了大规模的反舰部队,它们由KG30的2个大队和KG77的2个大队组成,麾下共有123架Ju 88A-17鱼雷轰炸机。该型由过时的A-4发展而来,两侧翼下靠近翼根位置各挂有1枚F-56鱼雷。
6月6日,也就是D日当天晚上,Ju 88鱼雷轰炸机对参加登陆战的盟军舰船发动攻击。除鱼雷轰炸机外,常规轰炸机当晚也出动130多架次,Ju 88S占了其中很大一部分。盟军在诺曼底海域部署了7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105艘驱逐舰、上百艘小型舰艇和400余艘登陆艇。德机遇到了一个令他们异常头疼的难题:当他们从海滩返回时,不仅遭到盟军夜间战斗机的攻击,就连长期见不到己方飞机的高炮部队也把他们当作敌机予以打击。这些德军轰炸机飞抵登陆地区后,遭到岸上和舰艇炮火的有力反击,很多次攻击因此被迫终止,当晚没能击沉1艘盟军舰船。
末日降临
在随后的10个夜晚,德军战机在反舰作战中遭到了更大的损失,却只击沉了2艘驱逐舰和4艘小型舰船。最后,Ju 88放弃直接对盟军舰船发动攻击,改为在诺曼底海岸附近的浅海区布撒水压水雷。这种新式水雷通过附近航向的船只引起的水压变化引爆,常规手段难以扫除。盟军为此特别命令船只在浅海区航行时将航速降至最低,以使其无法起爆。不过,这些水雷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减缓了盟军的登陆速度,并且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只不过这点有限的战果根本无法对战役的最终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endprint
在诺曼底滩头稳定下来后,盟军轰炸机开始对德国的石油工业发动毁灭性打击:1944年4月时德国的航空燃料产量为175000吨,到6月急剧下降至55000吨。燃料危机在7月开始显现,德国空军不得不减少或取消多发轰炸机的作战行动。一支支轰炸机单位撤回德国,其中大部分随之解散。侦察机部队的Ju 88还继续服役了一段时间,但出动频率大为减少。
Ju 88作战生涯的最后一章在1944年夏季拉开。上百架Ju 88按“槲寄生”计划被改装成飞行炸弹,机头和座舱被拆除,换上重达3538千克的战斗部。1架Bf 109或Fw 190被架在轰炸机机身上方,两架飞机由战斗机飞行员控制。飞行员驾驶子母机飞至目标区域,完成瞄准后,起爆支架上的炸药线与Ju 88分离。Ju 88在自动驾驶仪控制下继续向前飞行,直至命中目标爆炸。战斗机飞行员则立即脱离目标,以最快速度返回基地。
“槲寄生”使德国空军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用威力强大的炸弹攻击高价值目标的能力。德国空军制订了用“槲寄生”对英国斯卡帕湾的海军基地和苏联供电系统发动大规模袭击的计划,但两项计划最终都没能付诸施行。大部分为这两次行动准备的“槲寄生”被用来摧毁桥梁,以减缓苏军的攻势。但差劲的准确性使“槲寄生”在攻击这些体积较小的目标时很难发挥作用,只取得了十分有限的作用。
1945年4月9日是最后一次对Ju 88数量有准确记录的日期,这时尚有350架Ju 88在夜间战斗机部队服役,还有少数由侦察机部队使用。到这一阶段,已经没有仍在使用Ju 88的一线轰炸机部队了。
结 语
1939年之时,刚刚开始服役的Ju 88代表了当时轰炸机设计的最高水准,是当时世界上最为优秀的中型轰炸机之一。按当时的标准衡量,Ju 88的性能和机动性均堪称一流,它能携带足够数量的炸弹,利用俯冲轰炸将其准确投向目标。战争时期盟军的测试与作战报告都清楚地流露出了对Ju 88的深刻印象。然而,要在战争时期保持这样的优势,唯一的途经是引入新式飞机或是对现有机型进行改进,使其性能大幅提升,并且及时投入战场。但这一切均没有发生在Ju 88的轰炸型上。结果到了战争中期,Ju 88就已经显得过时。在盟军战斗机和地面防空系统大为改善后,老迈的Ju 88A-4及其改进型便无力应对这些威胁。Ju 88作战单位在各条战线上不可避免地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战损,而摧毁目标的能力也逐渐丧失殆尽。高性能的Ju 88S出现得过晚,且数量也太少,对战局发展已产生了不了太大作用。
1943年,德国空军不得不转入本土防空作战,Ju 88以夜间战斗机身份大批投入夜间空战。到1944年年底,它成为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的中坚。由于生产工厂被盟军陆续占领,Ju 88的生产最终于1945年5月宣告结束。至此,德国空军先后接收的各型Ju 88达14500多架。客观来说,Ju 88是世界航空史上的杰出战机之一,从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到德国最后战败,它始终活跃在战争的第一线。
(编辑/一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