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辉煌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巩固生物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熟练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验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能够更好地践行新课改的精神,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更深刻的领悟。本文就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案例加以说明,以飨读者。
一、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应创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合理引导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的材料、试剂、步骤及结果分析中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可在实验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实验中,在学生未接触教材内容时,可先让学生了解三种物质的鉴定原理后,设置问题:实验中应取什么材料分别进行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这时,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自由的,我们可能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如有学生提出用甘蔗鉴定还原糖,有学生提出用西瓜汁,有的说用蜂蜜,因为蜂蜜更甜,甚至有学生拿起桌上的饮料瓶说用红牛也可以。这时整个课程是开放的,我们应该尊重并赞赏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并在学生发表完他们所有的观点后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甘蔗汁虽然是甜的,但其所含有的蔗糖并非还原糖;西瓜汁虽然含有还原糖,但本身含有色素而呈红色,会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等。这样让学生在实验取材时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二、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思维的培育者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中,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帮助学生自主地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反思的意识。如在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时,有些教师认为前面已做过“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本实验稍微介绍即可带过,又或只局限于讲解该实验低温诱导加倍原理及步骤便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认为,该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绝佳课程。该实验在材料处理、试剂使用及步骤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良。授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该实验为何不再以龙胆紫或醋酸洋红作为染色剂,而改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学生通过实验可知,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染色的效果较好。此时我们可抛出另外一个问题:既然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染色效果好,为何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不采用该试剂?亲自动手实验的学生都知道,在配制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时,由于需要添加苯酚试剂,故需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不便且有一定的危险性。此时便会有学生联想到老师在讲授秋水仙素时说过,秋水仙素虽然实验效果较好,但为剧毒物质,因此该实验应采用低温处理。这样,学生学会了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建立了创新思维,明白任何实验都可能具有改进或改良的空间,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极好的。
三、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要求摒弃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高中实验中,通常需要2~3位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学生之间的合作相处尤为重要。如在高三实验复习总结时,可引导学生合作,找出实验试剂中涉及酒精或染色剂的实验,找出实验材料中涉及洋葱或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高中生物实验较多,教师可布置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该总结,此时学生之间自然而然地寻求合作。教师亦可在此时适当引导学生分组或按教材分册进行总结,并最终形成总结报告,同时由各自的代表做总结发言。另外,教材中“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及“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实验,材料及实验器材均可从生活中获得,可让学生在家里自主完成,并形成实验报告呈交。
四、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缺一不可。我们需格外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也应穿插其中。如在“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时,可布置学生调查红绿色盲。在具体调查过程中,学生需学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特别是与陌生人之间的交流,对待患有色盲症的人,也应该持有正确的态度与情感。在讲授实验设计时,可能经常涉及小白鼠或其他动物,甚至在人体上进行临床的实验,我们更应该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人生的引路人。教师应建立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新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等,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若能在实验取材、试剂使用、实验原理及实施过程与结果评价等方面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就能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目的,也能对新课程理念有更深刻的了解,进而更好地促进常规教学的发展。
(责任编辑黄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