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中区抗战文化线路保护策略探索

2014-09-22 09:39肖洪未黄瓴
中国名城 2014年9期
关键词:保护策略

肖洪未 黄瓴

摘 要:引入文化线路的概念,尝试通过线性交通的联系,将城市中不同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历史遗迹有机联系起来,探索城市线性历史遗产整体保护策略。以重庆渝中区抗战文化线路保护为例,通过挖掘抗战遗址,梳理抗战文化线路,以抗战文化线路的复兴为目标,从空间、文化、旅游、管理等四个维度初步探索了城市线性历史遗产整体保护的方法。

关键词:文化线路;城市线性历史遗产;整体保护;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4)-09-58(5)

1 文化线路概念的解读

关于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以“线路,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Routes as Part of our Cultural Heritage)”为主题的会议,此时,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作为遗产类型的理念开始形成。2008年,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六届大会上,《文化线路宪章》得以通过,文化线路作为一种遗产类型,从遗产内涵到定义与构成、从类别与指标到识别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均有了基本确定的解释和界定,具备了一定的可操作性,标志着文化线路正式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的新领域。《文化线路宪章》中将“文化线路”定义为:任何交通线路,无论是陆路、水路,还是其他形式,拥有实体界限,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特定发展动力和历史功能为特征,以服务于特定的、十分明确的用途;且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其一,是必须产生于并反映人们之间的相互往来,以及贯穿重大历史时期的人类、国家、地区甚至大陆之间的货物、思想、知识和价值观、多维度持续的相互交流和价值观。其二,是必须促进其所影响的文化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融合,并通过其有形的和无形的遗产反映出来。其三,是与线路存在相关的文物和历史关系,必须已经组成了一个动力系统。

2 “文化线路”理念的提取

文化线路作为一种新型历史遗产与一般历史遗产存在诸多共性,如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反映了文化遗产真实的和全部的历史信息,有利于人们了解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但是,从文化线路定义、遗产内涵中可以发现,文化线路具有特殊的整体性、历史性、文化性特征。

2.1 特定的空间观:交通线路作为连接不同历史遗产和不同文化群体进行交流的空间路径

不同于单个历史遗产在空间上是以点的形式存在,文化线路作为一种特有的线形遗产,必须由交通线路及其交通线路上不同的历史遗产共同组成,并且作为传播人类文化和不同文化群体进行交流的空间路径,因此,文化线路必须将线路上不同历史遗产通过交通线路串联起来,文化线路所具有的特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必须是通过交通线路本身实现。

2.2 特定的整体观:交通线路上不同历史遗产产生的整体性价值大于各部分遗产价值之和

文化线路作为跨区域空间连接不同地理文化群体进行交流与对话的载体,实现了其整体性价值大于线路上各部分遗产价值之和,因而赋予了其整体性特征。因此,交通线路、与功能相关的遗产内容,见证交流和对话的遗产内容,均要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内容,以表达文化线路整体的普遍价值,将文化线路上各部分历史遗产割裂出来判断其价值,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

2.3 特定的历史观:交通线路上不同文化群体交流是较长时期和持续历史过程的特定历史现象

文化线路反映了特定历史现象,意味着文化线路需要较长历史过程的积累,以及线路上的人类往来和交流是较长时期和持续的,从而形成不同文化群体的相互融合、相互影响,这恰是文化线路作为一种遗产类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是文化线路作为历史现象的特殊之处。因此,特定的历史观是文化线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时间维度的必备要求,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所具备的历史价值体现。

3 城市文化线路:一种特殊的城市线性历史遗产

3.1 城市文化线路定义

城市文化线路,是指城市中位于过去较长时期与较长区域内,通过对已有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能较真实地反映过去历史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交通线路。城市文化线路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线性空间,虽非世界文化遗产类型,但正因为城市文化线路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因此,也是一种特殊的城市线性历史遗产,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3.3 城市文化线路的构成要素

3.3.1 交通线路:特殊的城市线性空间

城市文化线路中的交通线路在空间形式上是线性的,也是连续的,但部分交通线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而遭到破坏,或已经消亡,也有部分交通线路经过城市的历代发展,其功能已经转变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其他功能,如过去的交通线路较窄,经拓宽后成为城市主次干道。

3.3.2 与历史相关的有形要素

与历史相关的有形要素,包括能见证过去历史的建筑物、构筑物、遗址及其环境等,通常这类有形要素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历史变迁而遭到破坏,但可通过保护、修复或重建的方式能较真实较完整地反映当时历史,修复后的建筑也可评定为历史文物建筑,如名人故居、陈列馆、纪念馆、博物馆等。

3.3.3 能见证历史的无形要素

这类无形要素与有形要素密切相关,包括过去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人物,也包括跨越较长历史时期见证历史变迁过程的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工艺技术等,通常可以通过文献记载可以获取相关历史信息。如北京中轴线,蕴含了皇权制度文化。

3.4 城市文化线路的分类

3.4.1 隐性的城市文化线路

城市文化线路按可见性分为隐性的和显性的两类。隐性的城市文化线路主要指该线路随着历史的变迁而遭到破坏,现已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整体性、历史性和文化性,目前并不能通过视觉感官到,但通过现有的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遗产以及线形交通的挖掘和保护,才能较真实较完整的反映过去历史风貌,如隐藏在渝中区的抗战文化线路。

3.4.2 显性的城市文化线路

显性的城市文化线路能较真实较完整反应过去历史风貌,通过视觉感官能清晰看见的交通线路,并不需要建构,只需要保护和利用。如中国许多城市的古城中轴线,均是城市文化线路的典型。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历史最古老、文化氛围最浓、文化群体最多、最长的线形交通,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同时,该中轴线延伸至奥林匹克公园,该城市段反映了集皇权文化、科技文化、市民文化等为一体的历史风貌。又如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城市大道,是法国最具魅力、历史最悠久的街道,位于卢浮宫与新凯旋门连心中轴线上,东起巴黎的协和广场西至星形广场(即戴高乐广场),反映了法国“11世纪—17世纪—19世纪—20世纪”的历史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4 城市线性历史遗产的保护应用——以重庆渝中区抗战文化线路为例

4.1 抗战文化线路的梳理

4.1.1 渝中区抗战遗址、遗迹的统计

重庆在抗战时期,作为中国的陪都和盟军远东反法西斯指挥中心而蜚声海内外。八年抗战,给重庆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抗战陪都文化遗迹,既有实物的,也有文献记载及民间流传的。然而,抗战遗址的保护却不容乐观。重庆已调查统计登录的抗战文物遗址共720处,其中已消失毁损372处,占抗战遗址总数的51.7%,现存遗址中亟待维修的达200处,占现存总数的57.5%。据《陪都遗址寻踪》不完全统计,重庆大大小小的抗战陪都遗迹有近400处之多,比较重要的抗战遗址遗迹266处,保存完好的仅有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宋庆龄旧居、蒋介石旧居、马歇尔旧居等5处,保存基本完好的有178处,部分残存的81处,已拆毁的54处。这266处遗址,需要维修的达210处,大量抗战历史遗址遗迹失管失修的情况严重。

根据《陪都遗址寻踪》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官方网站最新信息整理,渝中区共有抗战遗址、遗迹183处,其中保存基本完好的85处,部分残存的48处,已毁以及拆除改建的50处。这些抗战遗址按照使用性质大体可分为七类:一是政治机构旧址类,如国民政府、国民政府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经济部等;二是军事机构旧址类,如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军政部等;三是外事机构旧址类,如苏联大使(领事)馆;四是文教卫机构旧址类,如东方文化协会、抗建堂、新华日报社等;五是金融机构类,如中央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金汇业局等;六是名人故(旧)居类,如宋庆龄旧居、郭沫若旧居、沈钧儒故居、马歇尔旧居、鲜英故居等;七是遗址类,如“六·五”大隧道惨案遗址、跳伞塔、抗日战争胜利记功碑等。

4.1.2 渝中区抗战遗址、遗迹的分布

渝中区作为抗战时期远东反法西斯的后方指挥中心,其遗址、遗迹相对于沙坪坝区、南岸区及其他区更侧重于政治、军事机构、旧居功能,在政治、军事机构旧址和旧居中,较重要且保留较好的以国民党和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办公旧址、旧居为主,因此,抗战遗址的分布形成了以中共和国民党重要领导人办公旧址和旧居为中心的空间结构,如中国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国民政府行政院、外交部等,在所有遗址遗迹中占据核心地位。在保留基本完好的处陪都遗址分布中,红岩村、李子坝、上清寺曾家岩沿线陪都遗址最密集,也是中国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国民政府行政院等所在区域,是抗战大后方指挥中心,其中红岩村和曾家岩是战时最重要核心地带。

4.1.3 抗战文化线路空间结构的梳理

梳理渝中区抗战文化线路的空间结构应首先明确渝中区与外围抗战遗址的空间联系,线路走向应根据历史较悠久的道路划定,并满足现代城市文化旅游的需求,结合重庆红色旅游景点共同打造,如与沙坪坝的白公馆、烈士群雕等,南岸区的黄山抗战遗址博物馆,江津的陈独秀旧居、聂荣臻纪念馆等连接,形成区域抗战文化线路。

依据陪都遗址的重要等级与保留情况,结合现有的城市街道系统,渝中区抗战文化线路了形成以红岩村、李子坝、曾家岩、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纪念碑五处重要抗战遗址群为中心、联接其他陪都遗址的“一主线多分枝多小环”的空间结构。“一主线”经化龙桥—李子坝正街—上清寺路—中山四路——人民路—中山三路—中山二路—中山一路—民生路—邹容路—民权路—中兴路—重庆长江大桥,最后达到南岸黄山抗战遗址博物馆,连接了红岩革命纪念馆、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特园、桂园、周公馆、大礼堂、中共代表团旧址、宋庆龄故居、抗建堂、新华日报营业部旧、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纪念碑等重要抗战遗址与遗迹。“多分支”是从主线延伸并城市次干道或之路连接其余较次要的抗战遗址、遗迹形成的多条枝状线路。“多小环”是从主线绕道依托城市道路或社区内部道路连接抗战遗址的多条环形线路,如从上清寺路延伸经嘉陵桥西村社区内部连接怡园、特园(鲜英旧居的客房和马房)、邮政局,最后连接到特园(鲜英旧居康庄),这时的社区内部生活道路也成为抗战文化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抗战文化线路的保护策略

4.2.1 空间策略:线性交通上历史遗迹的整合

4.2.1.1 历史遗址、遗迹的有机串联

历史文化遗址、遗迹是城市文化线路关于历史、文化特征的最有力的见证,然而大部分历史遗址、遗迹弥散于城市老旧居住社区内,尽管部分历史遗址、遗迹被评为不同等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但实际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和利用,因而显得孤立。将历史遗址、遗迹与城市文化线路有机联系起来,可以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4.2.1.2 集中打造抗战遗址公园

可将诸多原已毁灭的历史遗址复原,进行集中保护和展示,如抗战文化线路上重庆首个抗战遗址公园李子坝抗战公园的建设,采取了原址修复、异地迁建两种修复方式,对园内5组抗战历史文物建筑进行修复,分别是高公馆、李根固旧居、刘湘公馆、国民参议院旧址、交通银行学校旧址,集中展示了重庆抗战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金融等各个方面的历史风貌,是抗战文化的新符号和新阐释。其中,高公馆、刘湘公馆为异地迁建,使用了旧砖砌筑,使其保持了原有建筑外立面的风格,其余三组为原地修复。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的建设已成为曾家岩—红岩村抗战文化遗址走廊的典范。

4.2.1.3 建造历史陈列馆或博物馆

针对已消失的抗战遗址、遗迹,可以依据文献记载或民间传说进行实物复原,如在抗战文化线路上适当地点,结合当年的文献记载、历史见证人的回忆等,建造抗战历史陈列馆或博物馆。还可以采取模型、蜡像等形式,集中复原重庆在抗战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的背景。如上清寺复原的特园康庄部分现已建成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该馆通过历史图片、文物资料、多媒体及各民主党派主要创始人塑像、景观浮雕、语录墙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的成立和发展历程。

4.2.1.4 打造历史街区

通过建造历史街区的形式,对抗战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体保护与展示。如已实施的中山四路陪都风情街,依据现有桂园、周公馆、戴公馆等抗战遗址,结合现代城市功能,打造集历史文化旅游、办公、商业购物等为一体的反映抗战时期繁华生活景象的抗战历史街区。

4.2.1.5 线性交通两侧空间尺度的控制和建筑风貌的恢复

抗战文化线路上的建筑实体,是抗战文化线路历史性与文化性特征的重要见证,因此,抗战文化线路沿线建筑风貌应与抗战文化线路的性质相一致。应对抗战文化线路核心段“红岩村——李子坝—曾家岩”段两侧建筑与街道的高宽比进行合理控制,通过对建筑立面的整治,恢复陪都风貌,将其打造成抗战之都为城市名片的集中示范段。

4.2.2 文化策略:加强线路文化的塑造

4.2.2.1 历史文化元素的植入

可以通过历史文化元素如雕塑、文化墙的植入,进一步反映抗战文化线路的历史文化内涵。历史文化元素除了从场所空间的文化内涵塑造、建筑风貌保护与修复、景观界面的艺术化处理等方面的反映外,还可以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生活场景等以景观小品、构筑物、铺地、标志标牌等空间载体的形式进行室外展示,将历史文化元素渗透到城市文化线路上每个角落,以强化其真实性、历史性与文化性。如可通过张贴反映抗战时期历史生活场景的铜板以及雕刻的浮雕墙等,可以对过去历史生活进行再现。

4.2.1.2 线路主题文化的塑造

宏观层面的线路主题文化是以反映抗战时期历史事件为题材的抗战主题文化。微观层面的线路主题文化,是将抗战文化线路细分为不同段落的主题文化,应结合不同段落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遗址类型等具体塑造。如抗战文化线路红岩村段以红色文化教育为主题,中山四路段展示名人旧居、重庆谈判以及集办公、文化娱乐、影视、商业购物等为一体反映抗战时期繁华景象的陪都风情文化。

4.2.1.3 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历史事件的展示

定期举办符合线路主题文化的历史文化活动,如以“重温红色历史、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通过历史照片、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展示,以传承红色精神、进行爱国教育等。

4.2.3 旅游策略:推广线路旅游品牌

抗战文化线路旅游的开发不仅是抗战遗址保护的一种特殊方式,而且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特色进行认知的有效方式,抗战文化线路旅游是连接多个抗战遗址景点的路径,其产生的社会价值远远大于单个旅游景点的社会价值。因此应加大抗战文化线路旅游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塑造重庆渝中区独一无二的抗战文化旅游新形象。

4.2.4 管理策略:加强抗战文化线路与线路上历史遗产的管理

4.2.4.1 组织抗战文化线路保护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管理

由市政府号召,规划局领衔,相关部门配合,共同组织抗战文化线路及其沿线两侧保护控制规划的编制,将编制成果作为抗战文化线路管理以及编制其他相关规划的有效依据,并定期对抗战文化线路保护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4.2.4.2 将抗战文化线路纳入地方法规进行管理

抗战文化线路因其固有的历史、文化特质和具备一种都市旅游的功能,而带来了附加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对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因此,应将其纳入到地方法规层面进行保护,并且将线路上相关历史遗址、遗迹及其环境等作为线性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抗战文化线路视为一种城市线性历史遗产,其目的是通过建立一种法规制度,达到保护的自觉。

4.2.4.3 制订历史遗产保护的控制措施

抗战文化线路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或符合“文物保护单位”条件应按“文物保护单位”的方法予以保护的,按《文物保护法》的要求,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办法》为依据,提出保护要求和措施。对适合以“历史建筑”的名义进行保护的,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管理条例》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的要求,提出指令性的管理措施。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中,有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历史文化街区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为依据,提出保护要求和措施,实施规划管理。

4.2.4.4 抗战文化线路的整体管理

抗战文化线路跨越较多区域,各行政区在管理模式上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应建立线路的整体管理模式,加强不同区域不同行政主体间管理的协调。

4.2.4.5 鼓励公众参与

地方法规制度的建立,尽管能对抗战文化线路的保护形成较有力的保障,但仍然是一种被动的保护模式。因此,应以基层社区为单位,以改善社区形象、重塑社区精神为指归,发挥居民主动保护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对外地城市旅游者,应对其加强宣传保护工作。只有城市居民、城市旅游者、城市管理者的共同参与,被动管理与主动管理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城市文化线路管理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整体保护并实现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平衡。

5 结语

城市文化线路遗产,见证了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过程,是城市各种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映射,是城市文化、历史特色和城市精神的象征。文章从策略层面探索了抗战文化线路的整体保护方法,呼吁将城市文化线路作为一种线形历史遗产进行保护,旨在通过线性交通关联,将孤立的历史遗迹(历史点)并入同组历史链条,并通过城市文化线路的历史展示,共同演绎过去发生在城市中真实历史生活画面。

注释:

① 《文化线路宪章》(ICOMOS)分为前言、宪章目标、定义、文化线路的定义要素、专项指标、文化线路的类型、识别,完整性与真实性、方法、国际合作等九方面内容。《宪章》前言:“文化线路是通过交通路线而发展起来的人类迁徒和交流的特定现象,其所蕴含的遗产内客,由“文化线路”概念所带来的创新而揭示出来。这有助于人们流动的交通路线,是用于或完全是为一个具体的和特定的用途服务的。”“文化线路,不是简单的、可能包含文化属性的、联系起不同人群的交通运输路径,而是特定的历史现象。”

② 组成交通线路的动力系统,是指文化线路具有的动力因素,使得交通线路作为一种导体或通道,相互的文化影响才得以通过,并促进不同文化群体相互影响和发展,是一种完全的人类行为过程和利益趋向。

参考文献:

[1] 文化线路宪章(ICOMOSCharter on Cultural Routes)[EB/0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946799.htm.

[2] 王建波,阮仪三.作为遗产类型的文化线路一一《文化线路宪章》解读[J].城市规划学刊,2009,(4).

[3] ICOMOS. THE ICOMOSCHARTERONCULTURALROUTES[R].Québec (Canada) ICOMOS 16thGeneral. 2008:1-11.

[4] 冯开文.主编.陪都遗址寻踪.重庆:重庆出版社[M].1995.

[5] 佚名.重庆首个抗战遗址公园今开园[EB/0L].http://www.cq.xinhuanet.com/news/2010-06/11/content_20051211_3.htm.

[6] 聂飞.以文立城渝中区将建2公里“抗战文化长廊” [EB/0L].http://cq.qq.com/a/20100823/000559.htm.

[7] 杨晓霞,陈国生.重庆陪都旅游文化资源旅游与开发[J].经济地理,1997,(3).

[8] 王景慧.文化线路的保护规划方法[J].中国名城,2009,(7).

责任编辑:蒋亚林

猜你喜欢
保护策略
汝州风穴寺边界空间经营手法与保护策略研究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保护策略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隐私保护策略研究
滇南古村落—城子村人文艺术保护策略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策略
浅析油气层损害机理及保护策略
湖北民间舞蹈的特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移动阅读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探究
庐山牯岭近代别墅旅游资源现状与保护策略研究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文化遗产豫方言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