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阐述金融资源配置影响居民消费机理的基础上,对金融资源配置状况之于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我国投资占比较大、消费占比较小的经济结构下,金融体系更趋市场化的变革反而会降低消费率;随着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上升,未来的金融资源应更多地流向农村;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存在偏差,应更多支持消费。
关键词:金融资源配置;消费率;消费信贷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4-05-15
作者简介:梁媛(1976-),女,吉林四平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3220012211310。
如何调整和转变增长模式,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已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增长的关键。对于中国居民消费不足和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讨论。从金融的角度进行分析,有必要回答如下问题:为什么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金融没有发挥提升居民消费率的作用?应该如何以促进居民消费为目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设计我国金融体系未来的发展路径?本文旨在分析金融资源配置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为促进消费需求、改善经济结构提供可资借鉴的研究结论。
一、文献回顾
关于金融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国外研究主要是基于消费者个人或家庭的微观视角,分析资产配置、融资借贷等活动以及消费者个人的金融行为等。在存在流动性约束的情况下,消费金融的可得性缓解了消费者面临的流动性约束,所以消费金融对消费具有刺激作用[1]。在存在消费金融的背景下,金融资产[2]、收入风险[3]、家庭负债意愿[4]都会对家庭消费产生影响,而消费金融又可以降低消费者面临的金融风险[5]。
国内研究较多关注宏观层面的居民消费水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类研究是以居民消费的绝对数值或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用特定的金融发展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其结论一般是金融发展或金融深化促进了我国的消费增长;第二类研究涉及对消费信贷与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大多数理论分析都认为消费信贷可以缓解流动性约束、促进消费,部分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第三类研究是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消费关系的研究,认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并缓解农民的流动性约束,所以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民消费。
由于本文分析的是宏观层面的居民消费水平,所以主要与国内研究相衔接。如上所述,大多数国内研究都认为通过金融发展可以支持居民消费增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度量居民消费的指标往往是居民消费的绝对水平或其增长率,而居民消费水平的绝对数量或增长率确实与金融发展呈现了一定的同步性。但我们需要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虽然我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我国居民消费率却在大幅下降。因此,我们认为,要想更全面地分析金融和消费的关系,需要以居民消费率替代居民消费的绝对水平或其增长率,因为以居民消费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可以更好地衡量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是否同步,从而研究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另外,在考虑金融发展绝对水平的同时,需要考虑到金融资源配置的状况,要注意到消费金融发展不足、农村金融发展不足等问题均属于某些特定金融机能发展的欠缺,本质上是金融资源配置状况的具体表现,而金融资源配置的状况和居民消费率过低的经济结构失衡是直接相关的。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金融资源配置状况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
二、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状况分析
根据白钦先(2001)[6]的定义,金融资源分为三个层次:最基本的层次是基础性金融资源,即广义的货币或资金;中间层次是实体性金融资源,包括金融组织体系、工具体系、金融制度和金融人力资源;第三个层次是指整体功能性的金融资源,即金融体系的总体效应。本文是在中间层次的意义上使用金融资源这一定义的。在这个意义上,金融资源“是指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制度在内的一系列构成金融市场体系和影响金融市场运转的要素的总称”。金融资源配置“就是指通过国家调节和市场调节,对金融资源的分布和调配进行合理的安排”[7]。
我国的金融资源配置形成于政府对金融体系的诸多控制,又因为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改革而得以固化。由此,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特征明显体现了政府行为的影响。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通过金融抑制来强化金融资源流向特定的部门。在地方政府的政绩竞争中,各地方政府为了争夺金融资源,纷纷介入金融资源的配置,通过提供隐含担保的方式,干预当地金融机构的经营决策,这促成了总体金融资源的配置格局[8]。具体来说,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具有明显的城市和工业偏向。为了配合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在农村长期实行金融抑制政策,使得金融资源高度集中在城市,大量的金融剩余被外生的金融机构政策性地从农业抽向工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农村金融机构只是动员农村储蓄以提供城市工业化资金的一个渠道[9]。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政府发起了国有金融改革,遵循市场原则的金融机构向农村提供信贷的激励减弱,逐渐大规模撤出农村,农村的金融功能弱化,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种类单调,陷入了金融排斥之中。
二是金融资源的所有制偏向。由于政府掌握金融资源,中国的金融体系高度国有化,金融资源配置主要向国有部门倾斜。尽管金融机构数量较多,但国有金融机构占据了绝大部分金融市场,大型金融机构几乎都属国有。虽然政府鼓励并扶持中小型金融机构,但民间资本很难与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竞争[7]。并且,政府对控制金融资源的追求还形成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另一特征,即银行在资金配置中占主导地位。
三是投资偏向。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对金融资源配置实施干预,金融资源被更多地用于支持投资,对消费的支持十分有限。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不仅相对滞后,而且在被统计为消费信贷的银行贷款中,也有80%-90%其实是房地产抵押贷款[10]。
总之,金融资源配置结构的特点体现为金融资源未能在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国有与非国有、投资与消费之间实现均衡配置,城市、工业、国有资本和投资项目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积聚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其他领域的金融支持则较为有限。
三、金融资源配置状况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路径
金融资源配置状况从居民收入水平、收入分配差距以及居民消费倾向三个方面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
(一)金融资源配置状况对收入水平的影响
不管基于何种消费理论,收入都是决定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变量。在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格局中,金融资源过度集中于城市中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这种配置格局会降低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因此不利于提高居民消费。1978-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87%和7%,同期GDP 年均增长99%。1990-2012年间,居民可支配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由556%下降到435%。
(二)金融资源配置状况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城乡之间、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之间获得金融资源的不平衡,直接拉大了收入差距。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认为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倒U型的“库兹涅茨效应” [11],但有学者的实证研究却表明我国的金融发展只是拉大了收入差距[12],出现这一结果的关键因素正是金融资源配置特定结构使得部分群体在金融市场的资金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13]。金融资源向大型国有经济倾斜,不利于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而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对扩大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收入分配公平化都会带来很大影响。同样,金融资源在农村地区的稀缺性和金融资源在农村的低效率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拉大城乡收入差距[12]。但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对居民消费率取决于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对比关系,其影响并不明确。如果城市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低于农村居民,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会降低总体居民消费;如果城市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高于农村居民,则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会提高总体居民消费。
(三)金融资源配置状况与居民消费倾向
在一定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状况下,金融发展对居民能实现多少最终消费——即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财富效应、不确定性预期以及流动性约束。具体来说,随着一国金融的发展,金融资产总量扩大、种类增加,金融效率逐渐提高,不仅会增加居民的金融资产数量,而且还会使这些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得到更好的发挥;高效率的金融体系通过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避险资产,产生较强的风险规避效应,降低居民的不确定性预期[14];包括消费信贷在内的各类金融产品的发展会降低流动性约束。在我国倾向于支持工业和投资的金融体系中,消费领域的金融发展受到了抑制,为居民设计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极为有限,这会对居民消费产生负面影响,而和消费最为密切相关的消费信贷的发展应该会较为有效地促进消费。但要注意的是,我国消费信贷的较大比例并不是真正用于支持消费的,其中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占据了主要份额[10],并且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由于很少是房地产净值贷款,并不利于促进消费[15],相反却有可能由于抬高了房价而进一步压制消费[16]。
四、金融资源配置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实证检验
总结上述分析,仅仅从理论上是无法确定金融资源配置状况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效果的,故下面进行实证检验,采用若干指标度量金融资源配置状况,检验其对居民消费率产生的影响。
(一)变量定义及数据说明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居民消费率(CR),解释变量主要是金融资源配置的度量指标,控制变量是人均GDP增长率(PGDPG)。变量设定中的重点是如何度量金融资源的配置状况。根据前面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分析以及统计数据的可得性,本文设定了如下变量:
1.农村贷款占比(RLR):农村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其中农村贷款由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加总得到。
2.城乡人均贷款比(URR):城市人口人均贷款和农村人口人均贷款的比值,其中,农村人口人均贷款为农村贷款与农村人口数相除得到,全部贷款减去农村贷款后再与城市人口数相除得到城市人口的人均贷款。
3.国家银行存款占比(NBDR):国家银行吸收的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值,其中2006年以后的国家银行存款由国有银行存款、政策性银行存款和邮储存款三项加总得到。
4.国家银行贷款占比(NBLR):国家银行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值,其中2006年以后的国家银行贷款由国有银行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和邮储贷款三项加总得到。
5.非贷款融资方式占比(FR):衡量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除去国家预算资金和国内贷款,通过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方式获得融资的比率。
6.消费贷款占比(CLR):衡量在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中,消费性贷款所占的比率。1997年之后我国才开始出现消费贷款,之前年份的这一指标设为0。
上述指标从四个方面衡量金融资源配置状况:农村贷款占比(RLR)和城乡人均贷款比(URR)两个指标度量金融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状况;国家银行存款占比(NBDR)和国家银行贷款占比(NBLR)度量金融资源配置的所有制结构;非贷款融资方式占比(FR)代表通过非银行主导方式实现的金融资源配置比例;消费贷款占比(CLR)度量金融资源对消费领域的配置状况。
本文选取1980-2009年相关经济年度时间序列数据,而分析的时间段截止到2009年的缘由是,由于统计口径调整,部分数据2009年后不再可得。数据来源为对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所有变量均剔除了价格因素。回归软件采用Eviews60。
(二)建立回归模型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金融资源配置中以银行为主、银行体系中又以国有银行为主的格局,可能降低居民收入,不利于提高居民消费,同时会拉大收入差距,但收入差距扩大与居民消费率的关系不确定;还有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包括了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国家银行体系,也提供了相当程度的基本的金融服务,这些金融服务仅靠商业化的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可能是难以获得的,而且国家银行保障下的金融稳定也会降低居民对金融风险的预期,对居民消费的提高是有利的。消费贷款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要取决于消费贷款的具体类型和功能。
(三)单位根检验
(四)协整检验
在给定这一增长模式的效应之后,回归结果进一步显示了金融资源配置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NBDR和NBLR前的符号为正,说明国有银行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占的份额与居民消费率之间是正向的关系。同时,FR前的符号为负,说明金融资源配置的多样化与居民消费率之间是负向的关系。根据前文的分析,金融资源配置以银行为主导、银行体系中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模式对居民消费率有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个影响是金融资源将更多地配置给国有部门,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可能降低居民收入,拉大收入差距,进而可能降低居民消费率;第二个影响是,这种配置方式提供了基本的金融服务和金融稳定的保障,从而可能会提高居民消费率。回归结果表明,第二种影响的效果更为重要。
农村贷款占比(RLR)前的符号为负,城乡人均贷款比(URR)前的符号为正,说明农村占有金融资源的比重上升反而会降低居民消费率。根据上文分析,这说明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当农村居民占有较多金融资源,收入上升后,反而会降低总体的居民消费率。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在变化的,表3 给出了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和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可以看出,从2003年开始,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开始高于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从2005年开始,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开始高于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只是在样本区间的大部分时间段里,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较低,我们的回归结果正是来源于此。
最后,DCLR前面的符号为负,说明我国消费信贷的增长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是负面的,原因是我国的消费信贷主要是以房地产抵押贷款为主,不能起到缓解流动性约束、促进消费的作用,反而由于拉高了房价、催生了“房奴”而压制了消费。
五、结论
本文的分析表明,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会对居民消费率产生影响。具体来说,在我国投资占比较大、消费占比较小的经济结构下,金融的发展并不会自然地促进消费率的上升,金融体系更趋市场化的变革反而会降低消费率,这在研究结果中表现为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国有银行所占份额的下降都与居民消费率呈负向的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是基本金融服务提供和金融稳定预期受到了影响。这说明,在未来的金融发展中,在更多通过市场配置金融资源、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必须兼顾提供基本金融服务和维护金融稳定。对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与居民消费率的分析则表明,随着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上升,未来应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流向农村,这将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其消费水平。最后,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率之间的关系说明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出现了偏差,应该纠正消费信贷主要以房地产抵押贷款为主的结构性问题,使消费信贷真正发挥促进消费的作用。总之,只有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才能使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对促进居民消费增加、实现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Cochrane, John H. A Simple Test of Consumption Insura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5): 957-976.
[2]Campbell,J. Y. and Cocco,J. F. Household Risk Management and Optimal Mortgage Choic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7,1181:449-1494.
[3]Cardak,B. A. and Wilkins,R. The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Risky Asset Holdings: Australian Evidence on Background Risk and Other Factor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9,33:850-860.
[4]Fabbri,D. and Padula,M.Does Poor Legal Enforcement Make Households Credit Constrained?[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4,28:2369- 2397.
[5]John Y. Campbell,Howell E. Jackson,Brigitte C. Madrian,Peter Tufano. The Regulation of Consumer Financial Products:An Introductory Essay with Four Case Studies. HKS Facult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2010.
[6]白钦先.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导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7]冯果,袁康.反垄断视域下的金融资源配置和社会公平[J].法学杂志,2011(8):35-39.
[8]何风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金融资源配置权博弈[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2-43.
[9]林毅夫. 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10]梁媛. 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北京和全国的比较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7-88.
[11]Greenwood,Jeremy and Boyan Jovanovic. Financial Development,Growth,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1076-1107.
[12]叶志强,陈习定,张顺明.金融发展能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吗[J].金融研究,2011(2): 42-56.
[13]王婷. 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与金融资源配置差异研究[J].经济问题,2010(10):22-28.
[14]翟晓英,刘维奇.中国经常账户失衡问题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8):38-49.
[15]汤向俊,任保平.信贷偏好与中国低消费、高投资的经济增长结构[J].经济评论,2011 (1):96-104.
[16]杨文辉.利益格局与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2012(增1): 28-37.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llocation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Rate
LIANG Yuan
(School of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llocation affecting household consumption,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n empirical test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allocation on China′s household consumption rate. It is shown that, in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er proportion of investment and a lower proportion of consumption,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financial system will reduce the consumption rate; with the rising consumption propensity of rural residents,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should be more directed to rural areas in the future; there is bias in development of consumption credit in our country,and consumption should gain more support.
Key words:financial resources allocation; consumption rate; consumption credit
(责任编辑:张曦)
[10]梁媛. 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北京和全国的比较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7-88.
[11]Greenwood,Jeremy and Boyan Jovanovic. Financial Development,Growth,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1076-1107.
[12]叶志强,陈习定,张顺明.金融发展能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吗[J].金融研究,2011(2): 42-56.
[13]王婷. 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与金融资源配置差异研究[J].经济问题,2010(10):22-28.
[14]翟晓英,刘维奇.中国经常账户失衡问题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8):38-49.
[15]汤向俊,任保平.信贷偏好与中国低消费、高投资的经济增长结构[J].经济评论,2011 (1):96-104.
[16]杨文辉.利益格局与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2012(增1): 28-37.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llocation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Rate
LIANG Yuan
(School of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llocation affecting household consumption,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n empirical test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allocation on China′s household consumption rate. It is shown that, in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er proportion of investment and a lower proportion of consumption,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financial system will reduce the consumption rate; with the rising consumption propensity of rural residents,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should be more directed to rural areas in the future; there is bias in development of consumption credit in our country,and consumption should gain more support.
Key words:financial resources allocation; consumption rate; consumption credit
(责任编辑:张曦)
[10]梁媛. 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北京和全国的比较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7-88.
[11]Greenwood,Jeremy and Boyan Jovanovic. Financial Development,Growth,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1076-1107.
[12]叶志强,陈习定,张顺明.金融发展能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吗[J].金融研究,2011(2): 42-56.
[13]王婷. 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与金融资源配置差异研究[J].经济问题,2010(10):22-28.
[14]翟晓英,刘维奇.中国经常账户失衡问题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8):38-49.
[15]汤向俊,任保平.信贷偏好与中国低消费、高投资的经济增长结构[J].经济评论,2011 (1):96-104.
[16]杨文辉.利益格局与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2012(增1): 28-37.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llocation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Rate
LIANG Yuan
(School of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llocation affecting household consumption,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n empirical test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allocation on China′s household consumption rate. It is shown that, in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er proportion of investment and a lower proportion of consumption,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financial system will reduce the consumption rate; with the rising consumption propensity of rural residents,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should be more directed to rural areas in the future; there is bias in development of consumption credit in our country,and consumption should gain more support.
Key words:financial resources allocation; consumption rate; consumption credit
(责任编辑:张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