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雨生
201 4年6 月18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举办的“2014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经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推荐,作为中国化工企业的唯一代表,刘鹏凯荣膺“全国优秀企业家”光荣称号。
他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他的公司是全国胶粘剂行业内明星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企业文化竞争力30强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文化建设十佳示范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等诸多荣誉,并成为3M、汉高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伙伴。
他是一位作家,多年来每天早上四五点钟起床读书写作,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黑松林,我的太阳》、《细节的响声》、《心力管理》等书,系中国化工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企业作家协会副主席,并成为《企业管理》、《中外企业文化》、《经理日报》等多家报刊杂志的专栏作家。
他是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专家,虽然没有系统学过管理理论,他的“心力管理”理论却被评为“全国化工管理创新一等奖”、“全国企业文化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社科成果三等奖”,他本人应邀到清华大学等十余所高校讲课,《人民日报》、《中国工业报》、《新华日报》等媒体对“心力管理”进行了多次深度报道。
199 1年1 0月,刘鹏凯从黄桥镇工业公司“下海”到濒临倒闭的泰兴县胶粘剂二厂(黑松林粘合剂厂前身),临危受命当厂长。刘鹏凯接手时企业“只有十几个人,二三台反应釜,外加一屁股债”,已处于破产的边缘。他认识到,企业底子薄,起步迟,在同行业中毫无名气,市场形势严峻,要进军大市场并非易事。
企业所在地黄桥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和丰厚底蕴的文化名镇。在这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流传着很多动人的故事,传说北宋熙宁年间黄桥出了个人叫季三鞑子,自幼聪颖过人,京城殿试,高中状元,并被皇帝招为驸马,后因得罪权贵被充军发配,因不愿去他乡,启奏圣上:“天涯海角都愿去,唯独不去黑松林,黑松林的蚊子有麻雀大。”皇帝中计,偏要将他发配到此,黄桥古称黑松林,发配黑松林就是回到家乡。刘鹏凯自幼听着这个故事长大,他看中了“黑松林”背后蕴藏的浓厚的文化背景。虽然传说中的黑松林已消失了,“黑松林”牌粘合剂却诞生了,刘鹏凯的心里开始勾勒起别人无法想象的“黑松林”的明天。
20多年来刘鹏凯和员工共同奋斗,进行改制重组、科技创新、开拓市场、特色发展,产销利连年增长,从当年仅10多名员工、两种产品,年产值不足30万元的乡镇作坊式企业,成长为全国胶粘剂行业的明星企业。在刘鹏凯的领导下,黑松林多年来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打造了自己的“五个一”工程:创造一个心力管理模式,打造一个“黑松林”名牌,实现人均销售100万元以上的营销业绩,兑现员工收入5年翻一番的承诺,构建一个幸福和谐大家庭。
我的工作是你的,你的生活是我的,刘鹏凯时刻将员工的生活放在心上。早在十几年前,黑松林就推出了“双周工资制”和“双薪工资制”的模式,一线员工两个周发一次工资,管理者和特岗人员的工资是一般员工的两倍。在国家未出台清明、中秋为国定节假日之前,黑松林就规定包括冬至、中元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为特定假日。2010年底,黑松林出台“5年内员工工资每年递增不低于15%”的承诺书,张贴在厂内,让员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物质需要的关心,使企业真正成了员工放心的地方。2013年,黑松林又实施“321员工分享计划”,即每个月发给员工30个鸡蛋、20斤大米、10斤食用油的实物补助,平抑日益上涨的物价给员工带来的影响。最近黑松林建立“激励基金”制度,对年度作出贡献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奖励。
这些年,刘鹏凯着力培育一种和谐大家庭的氛围,用爱播种,聚心合力,让员工心灵愉悦,培育一种员工身在企业就是在家的归属感。
一顶头盔——员工买了摩托车,黑松林总要送上一顶头盔;两只水瓶——黑松林厂庆,每人送了两只不锈钢水瓶,希望企业永不“生锈”,同时希望大家像热水瓶一样,对企业满腔热情;三项决定——黑松林出台了三项决定:母亲节、父亲节给员工放假,让他们回家孝敬父母;设立洗衣房,安排人兼职为员工清洗工作服;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员工退休后可在企业同酬工作;四级助学——每年九月,黑松林员工的子女按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不同级别享受100~500元不等的助学金;五块津贴——营销员、驾驶员一个月只要出差满18天,每天就可享受到5元钱的爱人津贴;六对新人——黑松林有6对新人结婚,公司为他们举行了盛大而热闹的集体婚礼;七十大寿——一位退了休的老工人70岁生日那天,黑松林专门将这位老工人请回企业为其祝寿;八月中秋——中秋节,黑松林将商标做图案,订做8寸大的月饼送给每个职工和客户;九月开学——每年9月,黑松林都要提前发放工资,以解员工替子女缴纳学费之急需;十全十美——每当有员工退休了,黑松林都要组织全公司员工欢送,要求全体员工把终点当起点,一代又一代发扬传统,做一名十全十美的黑松林人,把企业干好。
除了关爱自己的员工外,刘鹏凯还是一位热心公益、有责任感的好公民。
当年刘鹏凯钻研车工技术的长篇通讯在一家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山东一位因过失杀人被判无期徒刑的小王读完报道后,给刘鹏凯写了一封长信,希望拜他为师学习车工技术。刘鹏凯读完小王的来信,满足了他的要求。为小王寄去了相关资料,还通过信函向他传授经验。两年时间通信达上百封,不仅向小王传授技术,而且教育他如何做人。小王不负所望,在狱中刻苦钻研技术,大胆进行小改小革,多次受到减刑奖励,提前回归社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湖南一家贫困山区生产胶粘剂的校办工厂因技术难题陷入困境,工厂领导带领技术人员前来黑松林学习取经,刘鹏凯安排技术骨干对他们进行培训,且管吃管住,直至他们完全掌握了该项生产技术,帮助这家工厂走出困境。
在刘鹏凯看来,生为人,必须要具有“利他之心”。据不完全统计,刘鹏凯帮困济贫、捐资助学等累计已达数百万元,其事迹曾以《一个厂长和一个囚犯的故事》、《“好人”刘鹏凯》和《众心成城》为题,分别刊登于《新华日报》、《中国化工报》和《化工管理》杂志。
201 0年年末,刘鹏凯提出“心力管理”的新概念,并出版了他的第五本专著——《心力管理》。刘鹏凯提出,心力在实践中就是指人依据自身的心思和能力、精神与体力、思想和才智,发自内心做好某一件事的精神力量。心力管理是将企业员工的心之所及,转化为力之所达的过程;是将企业团队层面的意识培育转化为物质层面的生产力资源,并有效地进行集聚、发散和增效的过程;是不断引导员工在工作与生活中,善用其心,自净其心,消除恶心,增加爱心,发自内心,共同构建心心相印的和谐发展环境的过程。
黑松林“心力管理”就是以“细节管理为手段,文化管理为归宿,和谐管理为灵魂”的文化管理模式。“心力管理”的核心是心力开发,精髓是用心管理,管到心里,并从“知心”、“聚心”和“塑心”等三个方面维度进行了创新实践。“知心”维度即“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实现无障碍沟通;“聚心”维度,包括物质聚心和精神聚心,“凝聚人心”留住人才;“塑心”维度,即塑良心、塑爱心、塑雄心。用企业独有的价值观、传统和风俗,塑造出员工的进取之心、报恩之心、敬业之心、友爱之心、奉献之心,这样的员工队伍才是战无不胜的。
“心力管理”概念的提出,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及企业家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高度的肯定。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德教授专门为他编著了《中小企业的成功范式——“心力管理”解读》,系统解读了心力管理,认为这对于“研究中国经济的崛起之路,研究中国中小企业振兴之路,无疑提供了一把文化钥匙。”
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徐惟诚指出,“我国小企业普遍忽视企业文化,而黑松林是一个典型,他们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首创的‘心力管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帮助人提高认识的管理,值得我们学习。”
每个做企业的人都渴望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上市,做成行业老大,世界五百强,刘鹏凯却声称:“我的梦想是在中国胶粘剂的绿洲有一片黑松林,不做500强,要做500年,我要把‘黑松林’打造成精致的盆景;要建设一个幸福和谐的黑松林,使员工倍感幸福,企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