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教会了孩子“斗富”?

2014-09-22 13:49黄夕梅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4年2期
关键词:压岁钱老妈学会

黄夕梅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斗富”攀比之风在成人中间愈演愈烈,而这种现象在孩子们中间也普遍存在,甚至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在赶时髦。

儿童“斗富”现象聚焦

镜头一:比谁的压岁钱最多

大年初三,某游乐场附近:孩子们聚在一块,攀比谁收到的“压岁钱”最多。明明说:“我奶奶、舅舅、还有我爸爸的下属,一共给我一万多,被我老妈没收了去,只剩三千!”涛涛说:“我没你多,我只有六百,还是我拼命跟老妈要来的,老妈也要把我的压岁钱全部没收!”“没关系,我比你多,我请你KTV……”明明自豪而又爽快地答道。

过年了,比一比谁的“压岁钱”多,这让孩子们感到兴奋,觉得有面子,很多孩子会拿着这些压岁钱在游乐场所大方地消费。

斗富,让孩子容易迷失方向。

镜头二:比谁的家里最有钱

某幼儿园大班:六岁的苗苗说:“妈妈说今年过年带我去海南度假,那儿可美了,有大海、有贝壳儿,天气还不冷,还可以穿裙子,妈妈还说要给我买好多好玩的好吃的东西……还坐飞机去呢!因为我爸爸有好多钱!”坐在苗苗旁边的可欣流露出羡慕的眼神,但是小嘴巴却一撅,轻声说:“我爸爸说过年带我去北京玩,爸爸说要买一架真的飞机送给我……”

这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因为“斗富”而编造谎言。

斗富,让孩子学会撒谎。

谁教会了孩子“斗富”?

攀比、斗富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理状态。攀比、斗富心理的形成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家庭生活方式、消费习惯都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孩子攀比、斗富的第一任老师恰恰是家长,他们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地说贫比富时,不能分辨是非的孩子很快就学会了。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可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对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品质的形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家长有时碍于面子,一味满足孩子,任其发展,促使了孩子“攀比”心理的膨胀。还有的家长图省事,教育孩子的法宝就是用金钱“收买”孩子,导致孩子拥有“斗富”的资本。

其次,目前有少数幼儿园、学校老师的师德存在问题,对一些家境比较好的孩子特别关注,百般照顾;而对一些家境不好的孩子比较冷淡,不理不睬。作为老师,同样要注意言行,不能作一些不恰当的比较,促进孩子的攀比心理的形成。尤其在一些学费比较贵、门槛比较高的幼儿园和学校中,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孩子有攀比的心理,说明孩子的内心有竞争的倾向或意识。如何利用孩子的竞争心理,引导他们进行良性攀比,是当务之急。

谁为孩子的不良心理负责?

作为孩子的家长、老师,作为孩子可以信赖的人,当我们觉察到孩子的攀比、斗富、铺张浪费的心理之后,有责任改变孩子盲目攀比的现象。

首先,家长以身作则。不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来比,不拿自己的工作、能力、表现等去跟别人比较,要影响并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跟自己比,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学会拿自己的这次跟上次比,今天跟昨天比。

其次,家长和老师应该教孩子学会“理财”。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念,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薪水和每月支出的标准。给孩子买东西时由孩子自己来付钱,让他学会记账,了解自己的索取与父母的付出。这不仅能让孩子懂得感恩、节制消费,还能培养其家庭责任感。

总之,要设法将攀比转化为动力。把孩子攀比的焦点转移到学习、创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这会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压岁钱老妈学会
爱逛街的老妈
“精明”的老妈
谁来保管压岁钱
压岁钱
“快点儿”老妈
压岁钱驾到
压岁钱争夺战
做个新版老妈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