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促进亲子关系的有效性策略

2014-09-22 13:27孙芳华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4年4期
关键词:亲子家庭游戏

孙芳华

现在家长们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都很重视,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投入,选择一个科学合理的,且又适合自己孩子的早期教育方式成为大家热心关注的话题。倡导亲子游戏,把游戏引进家庭,形成家庭中“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戏”的和谐氛围,对改善家庭育人理念、促进孩子长远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试图通过调查研究、现状分析和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幼儿园的纽带桥梁作用,整合多方资源,寻找适宜途径,选取合适内容,选择有效方法,提高幼儿园、家庭亲子游戏质量,推动家园沟通合作,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一、家庭亲子游戏的现状

我们采用问卷法对“家庭中开展亲子游戏及其亲子关系”的现状进行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实施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半封闭式及开放式问题为辅。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长、幼儿对亲子游戏的态度,亲子游戏的类型、条件创设及指导策略等方面的情况。共发放问卷103份,回收问卷90份,回收率为87%,剔除无效问卷3份(未填写完整、非父母所填写问卷),保留有效问卷87份。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

家长们对亲子间沟通的重要性基本上表示赞同,大部分持同意观点,并尽量做到抽出时间——哪怕是晚餐前后和睡觉前的时间来陪孩子,说明家长的观念在更新、在转变。家长在家庭中与孩子共同开展亲子游戏的形式还是比较多样的,包括与孩子聊天、一起玩耍、游戏、运动、郊游、教孩子学习等,和孩子开展棋类、拼图等益智游戏,阅读等语言游戏,户外体育游戏等占了比较高的比例。

以上都是我们在调查中看到的可喜的地方,说明被调查的家长中,大多数对亲子活动的重要性都是比较认可的。亲子游戏的传播虽然愈来愈广,遍及千家万户,但从亲子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看,却不太乐观,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亲子游戏存在的问题

1.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以母亲为主,其他家庭成员参与的比较少。家长普遍认为教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情,和孩子玩谁都一样。同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孩子智力发展尤为重视。

2.在家庭中,没有属于孩子的游戏场地,家长提供给孩子的只是一些玩具和图书。在对待亲子游戏的态度上,孩子对与父母一起游戏非常感兴趣,但家长因受教育观念的影响,不能完全认识到亲子游戏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作用,没有主动陪孩子游戏的意识,不能有意识地安排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

3.在游戏的选择上,每天都是重复几种简单的游戏,如“藏猫儿”的游戏经常进行,不了解亲子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在亲子游戏条件的创设上,家长缺乏选择玩具的相关知识,不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投放适合的材料,如把八九岁孩子才能拼凑的飞机模型送给三岁的孩子,他当然拼不起来,而这样会导致孩子失去对拼图或与拼图相似的游戏的兴趣。大部分家长还怕孩子弄脏房间,根本不给孩子使用半成品材料和废旧材料。

4.在游戏的指导策略上,家长主动参与孩子游戏的意识较差,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大部分家长总是在孩子的要求和带动下被动参与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家长仅认识了游戏的娱乐性,忽视了教育性。常表现为两种态度:一种是孩子控制着游戏的进程,这样虽能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但由于受孩子自身能力的限制,常出现孩子不能驾驭游戏的现象。另一种是家长过多干预孩子的游戏,总是对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感觉不满意,从而使孩子失去了自我,缺乏自信和主见。

三、亲子游戏的指导策略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对亲子游戏教育价值的认识

家长观念的转变、更新是先决条件,只有对亲子游戏有正确的认识,他们才愿意多花时间参与到亲子游戏中来,才能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与支持者。因此,我们通过亲子游戏实验班家长会、亲子游戏资料的发放、家园联系栏的宣传、校讯通的互动、开展免费体验咨询活动等方式,向家长传递最新的有关亲子游戏的信息。让家长们在自学、辨析、撰写心得体会中,明确亲子游戏的意义、价值,提升对亲子游戏的认识,从而愿意“走近”亲子游戏。

(二)科学引导,提高家长对亲子游戏的指导

家长们充分认识到了亲子游戏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在实际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技巧,往往效果适得其反,而违背了“亲子互动”的初衷,自然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需要教师用其专业知识影响和引导家长,从而提高家长开展亲子活动的教育技能。教师对亲子教育活动的指导是立体的,包括理论的、形式的以及活动过程的具体指导。

1.分层施教式。

对主动性强,具有设计游戏能力的家长,课题组成员每月定期访问2~3名幼儿家长,给予实施指导,并对游戏开展情况如实记录。

对于对亲子游戏表现积极,但自己设计游戏有困难的家长,课题组每月向家长提供2~3个游戏案例,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亲子游戏,如实记录指导情况。

对在家庭中无法进行亲子游戏的家庭,课题组教师设计多种游戏并准备好材料,每学期分2次组织部分实验班家长到幼儿园参加游戏,让家长感受亲子互动的愉悦,促进游戏的广泛深入开展。

2.观摩学习式。

邀请家长参加现场观摩亲子游戏,让家长直观地学习与孩子互动、沟通的技巧,提高亲子活动的有效性。如在“大手牵小手”六一亲子游园活动中,活动前教师向来观摩的家长发放观察记录反馈表,问题有:“此次游戏内容孩子感兴趣吗?是否积极参与?”“家长和孩子是如何分工的?”“孩子喜欢玩哪些亲子游戏?”“当孩子在游戏遇到困难时,家长是如何处理的?”……

通过问题的提示,引导家长对亲子互动的过程有针对性地观察记录。活动后通过反馈交流,引导家长了解选择的活动必须是孩子感兴趣的,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活动中应体现孩子的主体性,避免包办代替。很多家长在观摩活动后感概:“让我发现了平时表现好强的孩子,并不会为一时的失败失控,能正确对待竞争场上的输赢。特别是在这样需要团队一起来合作完成的游戏中,能正确面对队友的失误,这点让我很欣慰。”“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还给孩子家长和老师沟通交流的机会,让家长能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园老师对孩子最真切的呵护和关心,让孩子和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园就是孩子的第二个家。通过游戏还让孩子在游玩中增强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家长们亲眼目睹了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感知不同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并通过亲身的尝试与讨论,明白孩子是在自己不断探索中积累经验而成长起来的,从而逐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3.随机点拨式。

亲子游戏中,在父母指导孩子活动有了困难时,教师加强对家长和幼儿的随机指导,帮助父母提供解决的方法,并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家长在以后再碰到此类问题时就有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如在亲子游戏“小脚踩大脚”活动中,乐乐和爸爸总是走不快,乐乐很着急,开始责怪爸爸,并且明显失去了信心。这时老师及时介入,“乐乐,想想看为什么走不好?”“爸爸的脚像滑滑梯,我老是要滑下来。”“那有什么办法呢?”“我想爸爸抱紧我,我的脚在爸爸脚上放平,爸爸的脚再勾起来点就好了。”进而教师对乐乐爸爸说:“你瞧,孩子其实很有自己的想法的,我们家长应把问题提出来,调动孩子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孩子做游戏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在于过程中孩子的习得。”

4.以点带面式。

合理地挖掘家长们的资源,对于教育效能的发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扮好“桥梁”的角色,整合家长教育资源,以点带面,带动家长积极参与,提高家长的教育技能。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不仅能有效协助教师深入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家园的全面互动,而且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其他家长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在原有家委会的基础上,还成立班级家委会,鼓励其他家长主动与他们结对子,形成家庭互助小组,通过电话联系、串门或结伴外出郊游等形式增进联系、加强沟通。家长之间成为好朋友,孩子之间也成为好朋友,就在这种“好朋友”的氛围中顺利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如“到小朋友家去做客”家庭聚餐、“和春天有个约会”亲子郊游、环保时装秀、风筝制作节……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家长们感受到了这些互动与以往教学活动的不同之处,体会到对孩子的教育既不是高深莫测的,也不是呆板生硬的说教,它就存在于孩子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5.分享交流式。

游戏后的交流反馈是亲子活动的源泉,家长在交流反馈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

重视家长的意见反馈。当亲子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搜集家长的意见反馈,总结活动中的成与败,然后张贴在家园联系栏,让家长感受到他们也是参与活动的主人,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感受到参与亲子活动的意义。同时还将活动中观察到的父母指导孩子的一些好的案例介绍给大家,分析其中科学的观念及方法,以此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注重家长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特点,有的家长具有较强的教育意识,能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有的家长心灵手巧,善于引导孩子制作精巧的手工作品让孩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与父母一起无拘无束地摆弄玩具、制作手工作品;有的家长富于耐心,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环境。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亲子游戏经验交流会”,有头脑风暴型、情感交流型、亲身体验型、分享经验型、集体反思型等,给家长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将这些优势资源转化为其他家庭的共同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

亲子游戏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它的价值是全方面的,成人的参与在游戏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促进幼儿不断地成长,进一步培养了成人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它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锻炼了幼儿的操作技能,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猜你喜欢
亲子家庭游戏
家庭“煮”夫
爆笑游戏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