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入园分离性焦虑的研究与对策分析

2014-09-22 13:02王艳梅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4年8期
关键词:性焦虑入园情绪

王艳梅

多年来,解决新生入园时所伴随的分离性焦虑情绪一直是幼教人员和新生家长十分关注、担忧的问题。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对新的环境既感到新奇,又感到陌生,同时面临与依恋对象的分离,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分离性焦虑”情绪是幼儿离开家人进入幼儿园时的正常现象。分离焦虑不是一件坏事,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于对自身保护的一种能力。但如果引导措施不得当,很有可能会导致焦虑症或其它情绪障碍以及退缩行为、过度顺从等社会适应不良行为。此外,帮助幼儿缓解与克服焦虑情绪也是儿童早期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核心。

一、幼儿入园分离性焦虑的概念

焦虑是童年期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由于儿童生理、心理都没有发育成熟,他们对周围的世界经常会产生一种无力感,由此产生非常大的压力,而焦虑恰恰就是一种心理压力的体现。儿童焦虑是儿童在感知到内外界刺激对自己存在某种威胁,或者自己没有办法达到某种目标、克服某种障碍时所产生的愤怒、痛苦、内疚、羞愧、不安等不良的情绪体验或者心理状态。鲍尔比(1973)认为分离性焦虑是由于依恋对象的失去而造成的,是幼儿和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感的反应。简单地说,儿童分离性焦虑是由于儿童与家长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二、幼儿入园分离性焦虑的表现类型

幼儿突然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家人,接触陌生的人和事时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这种不适应现象便是分离焦虑的表现。从幼儿分离焦虑的时间和程度来分,可以将分离性焦虑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过于淡漠型:对于与母亲的分离表现的无所谓,没有明显的分离焦虑。对于母亲回来也没有表现的太兴奋。进入幼儿园可以很快去探索新环境,对陌生的老师也没有怯懦。

短时哭闹型:与母亲分离时哭闹,不愿让母亲离开。但是母亲真的离开后,老师稍加安慰就安静下来。心情放松后就可以去探索新环境,接纳新事物,看着母亲回来,情绪会很高兴轻松。

粘人追问型:与母亲分离时会一直哭闹,家长走后会寸步不离地粘着老师,并重复地问问题,即使老师已多次给过答案。如“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妈妈一会就来接我吧?”“打电话给我妈妈”“老师,我一会就回家了”。

持续哭泣型:与母亲分离时就开始哭闹,直到妈妈来接,情绪很难平复。拒绝和别人交往,拒绝参与活动,与母亲重逢时立刻就要离开幼儿园。

默默不语型:与母亲分离后就不与人讲话,默默坐着等母亲回来。母亲来接时情绪也很低落。即使有母亲陪伴在身旁,也不能完全安心地探索新环境。

狂暴型:与母亲分离时哭闹地特别厉害,抓住母亲的手或衣服不愿放开。被强行从母亲身边抱开时,会乱踢乱跳,大哭大叫,有的甚至会哭闹一天。

混合型:一天内幼儿分离焦虑的几种表现相互交织在一起。如幼儿先是狂暴型后转成粘人追问型,或先是持续哭泣型后转成默默不语型。

三、幼儿入园分离性焦虑产生的原因

(一)个体因素

第一,个体年龄。个体年龄越小,分离性焦虑越是严重。当个体身心发育到某一特定阶段,分离性焦虑就会下降。罗增让(2002)研究表明随年龄增加,儿童分离焦虑逐渐下降,3~5岁儿童分离焦虑最高。第二,认知水平。根据皮亚杰的研究,人类婴儿大约在出生的第二年,形成“客体永久性”,即是说,幼儿不仅知道妈妈离开并非消失了,同时也知道妈妈往何处去。但是由于幼儿认知水平的限制,使得幼儿产生了倒退的行为。第三,气质类型。“容易型”幼儿与母亲分离时容易适应,而“迟缓型”和“困难型”幼儿适应新情境很缓慢很困难,易产生分离性焦虑。第四,性格特点。性格敏感内向的孩子很在意环境的变化,即使是很细微的变化都能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应,并且这样的孩子不太愿意亲近老师和同伴,也不愿意参与各类活动。

(二)外部因素

第一,亲子过分依恋。孩子平时一直与母亲呆在一起,不与外界接触,而母亲对孩子过于珍爱、过分保护,使孩子对母亲过分依恋。一旦与母亲突然分离,就容易出现分离性焦虑。第二,幼教人员的态度。幼教人员的关心体贴、积极关注能使幼儿把老师作为陌生环境中的保护者,让幼儿很快对老师产生移情。但如果幼教人员态度生硬、语言严厉,使幼儿情感上得不到满足,令其产生不安全感、不信任感,会加剧幼儿分离焦虑的体验。第三,环境因素。对于未知的陌生环境的一种本能的不安全感和害怕感是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动因。面积狭小、色彩单调不鲜艳、气氛冷清不温馨的环境下亦会增加幼儿的分离性焦虑。

(三)其他因素

第一,遗传因素。患焦虑症父母的子女,焦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父母的子女。有研究表明母亲焦虑与幼儿焦虑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第二,生活事件影响。常见的生活事件有与父母突然分离、在幼儿园受到挫折、不幸事故、亲人重病或死亡等。第三,幼儿身体状况。受疾病困扰的幼儿表达他们病痛的方式就是缠人,想在母亲的怀抱里寻求舒适安慰。

四、幼儿入园分离性焦虑的对策分析

为缓解幼儿在入园前的分离焦虑,家园要配合,教育要保持一致,父母和幼儿园要共同合作为孩子做好入园前的生理、物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1.生理准备。

基本的自理能力的缺失往往是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穿衣、洗手、大小便等,并鼓励幼儿学会自己表达需求,如想喝水、上厕所、想要玩具等。在日常的生活中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本领和技能,有助于幼儿自信、独立等优秀个性品质的形成,为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做好准备。

2.物理准备。

首先,幼儿园教室内整洁、宽敞、明亮的物理环境能给幼儿带来宽松、温馨、舒适的感觉;幼儿园内的玩乐设施齐全、多样化,提供的玩具多式多样,色彩鲜艳并富有新异性,能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可引起幼儿强烈持久的兴趣,在幼儿产生分离性焦虑时为转移其注意力做好准备。其次,幼儿教师要为刚入园的幼儿准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可以帮助幼儿尽快熟悉陌生的环境以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教师带幼儿做游戏可以很快缩短幼儿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消除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并增进亲近感。与此同时,游戏还可以诱发幼儿间相互交往、接触,在同龄伙伴中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并体会到与同伴游戏的快乐,以此缓解或避免分离焦虑的发生。

3.心理准备。

首先,父母经常给孩子描述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有趣的生活,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告诉幼儿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可以陪他一起玩,有许多好玩的玩具,还有老师带着做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产生期待和向往。其次,父母和幼儿多用捉迷藏的游戏来增强幼儿对客体永久性的认知。其目的是让幼儿认识到,不必担心父母会消失不见,即使有段时间看不见,过后还是会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再次,父母带幼儿参观幼儿园,提前让其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并告诉幼儿这是他今后生活学习游戏的地方,增加幼儿对幼儿园的认知。最后,幼儿入园后,父母一定要按时接园,不要让孩子在等待中再次体验到焦虑和恐惧。和孩子多沟通,询问孩子在园里的表现。对于孩子的良好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以缓解及消除第二天的分离焦虑情绪。

参考文献:

[1]隋悦英.城市幼儿园幼儿的焦虑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

[2]Bowlby J.Attachment and loss:Separation.London:Hogarth Press,1973.

[3]佘翠花.依恋类型理论对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启示[J].教育导刊.心理康乐. 2006(8).

[4]罗增让.儿童分离焦虑的发展变化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

[5]翁晖亮.儿童分离性焦虑.中国社区医师[J].2004(10).

[6]罗增让.儿童焦虑内容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1998(21).

猜你喜欢
性焦虑入园情绪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怎样克服 期待性焦虑
怎样克服期待性焦虑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