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在本科阶段实施中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而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但鉴于当前我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就业指导课程还存在边缘化、内容设置不合理、保障措施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建议从加强课程自身建设、配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增强物质、制度保障三个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育;就业指导课程;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36-03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
1.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简述。当前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人才的竞争,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将任重而道远。但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必须对高等教育进行分类,以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就关注并重视高等教育的分类,但我国起步较晚,真正进行分类研究并运用到实践中的是最近十几年的事。高等教育的分类可以是多元化标准,但就我国教育体系来说,学界一般都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高等教育进行分类。从纵向来分为可以划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从横向上可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类型。从这个角度来看,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横向和纵向综合划分的结果。要想进一步界定应用型本科教育,首先必须区分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因为人才培养是各类教育的最终目的。当前,社会上普遍有一种观念,就学术型人才层次要高于应用型人才,如学术型硕士的报名人数和录取分数要高于专业硕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应用型人才不等同于操作型、技能型人才,从理论上来讲,法律硕士、工程硕士、医学博士等都是应用型人才。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发现自然科学领域的规律或构建某个学科的概念、学说、理论体系,偏重于基础理论知识,强调原创性思维;应用型人才专注于把发现、创造的理论创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强调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远比学术型人才要大,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所有的专科层次高等教育都应该是培养应用人才,本科特别是地方本科高校也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目标是培养较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得出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在本科阶段实施中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应用型本科教育更加注重全方位的社会需求,课程设置上能更广泛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并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教学内容更加注重与生产实践的结合。
2.开展就业指导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殊意义。①有助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相比研究型教育,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培养社会需要的知识含量较高或高科技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如软件开发工程师、会计师等。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就决定着毕业生就业质量和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是其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在应用型本科中设置就业指导课程能够从一个人的一生职业发展角度出发,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使高校和学生及时了解人才要求趋势,从而利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不断改进人才培养工作,使学生更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另外,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向学生传递准确的社会信息,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新趋势,以便把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最大度地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从而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可以说就业指导课程在应用型本科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职业生涯的生长,只要职业生涯发展顺利,生活才有物质保障,只要就业指导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培养目标才能真正实现。②有利于促进应用型本科育教学改革与办学水平的提升。为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必须不断地进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应用型本科本身就是高等教育改革中探索的一种高等教育模式,并且应用型本科教育还在不断探索改革中。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本身应该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一个突破口,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可以使学生明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这些本身就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改革的动力和目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办学目标要全面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学生的就业状况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学水平和层次的直接体现,反过来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此过程中,就业课程本身要不断提升,也促进了教学改革和学校的办学水平。③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毕业的学生刚开始绝大部分都要走向基层工作岗位,这在过去精英教育的背景下是不被接受的,很多人还抱着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观念去选择职业。当前的大学生教育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包分配到市场经济的自主择业。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学生职业目标的锁定,在面对就业岗位选择时,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和兴趣爱好,针对性地做出准备;同时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避免学生产生一些脱离实际的思想和观念,克服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按照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探索阶段是15岁到25岁,确立阶段25到44岁。
从阶段的划分来看,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发展阶段中的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人们面对着对职业的选择和初次就业,但本身的能力往往并不具备规划人生与正确择业的能力。所以在此阶段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本身特殊性导致其被边缘化。为了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和遵照上级文件精神,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院校中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与一般的课程相比,就业指导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就业指导课程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它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政策变化、学生自身需求等诸多方面安排教学内容。其次,就业指导课程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相比传统的理论课程,就业指导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最后,就业指导课程是要贯穿大学从入学到毕业全程的课程,在整个大学期间会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开展教学指导。正是有以上特点,就业指导课程在课程名称、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与其他传统课程有相当程度的不同。比如在学科归属上,就业指导课程学科实行不清,教学管理模糊,使得很难建立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很难有致力于就业指导课程研究和教学的老师;另外,缺少对课程的统一筹划和整体安排。所以,应用型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首先要保证专业课和相关基础上课时数,再考虑基础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数,最后才能顾及到就业指导课,至于把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配备专职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就更难保证了。
2.课程内容设置随意,缺乏系统性并且和社会需求脱节。一个好的课程开展必须在教学大纲、内容、进度和考核方课程科学面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取得教学效果。其中教学大纲直接决定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授的内容及作业的安排等;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和知识信息;教学进度是对教学内容的前后顺序和时间上妥善安排。这些工作直接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目的的实现密切相关。在很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特别是那些新建的本科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设置随意,教学大纲不规范性甚至没有大纲,教学考核随意化,学生考核方式设置不合理。这些因素使得就业指导课程流于形式,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受益。
3.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不完善。按照教育部2007年12月颁布的《关于职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就业指导课程应逐步列入学生课堂,但由于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同,各高校的课程建设发展不平衡,普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很多高校未建立专门的教研室,已建立的也通常形同虚设。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是其他课程老师或者学生工作者过来兼课,没有专业培训和进修机制,很难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业指导课程老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目标在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没有达到。
三、应用型本科教育就业指导课程改进建议
1.加强就业指导课程自身的建设。课程自身建设是就业指导课程完善的根本性条件,只有课程确实起到应有的作用,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学校的重视。首先,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定位,完善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就业指导课程要明确自己的价值理念,和其他课程一样要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做出不同的调整。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利于课程指导和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其次,组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组织机构。由于就业指导课程普遍存在被边缘化、学科归属不清等问题,避免此类问题就是建立实实在在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机构,这个机构必须有能力组织、筹划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有能力组织集体备课和教学交流、实施教学检查、辅导学生进行职业测评等工作,能促使就业指导课程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再者,要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采取大班授课,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已不适用现代就业指导的理念。相关管理者和教师应该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改进教学方法。
2.配备一支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涉及法学、社会学、心理学、交际礼仪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还要求其对社会现象和人才需求有较深层次的认识。所以,对就业指导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非常高。要改进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必须提高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加教师强遴选工作,就业指导课程绝不是像某些高校中人人都可以去上的课程。考虑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部分都是新建的,组建一支全部专职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不是很现实,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教师的遴选:第一,从现有的教师中遴选出一批核心人员,组建一支相对固定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根据研究专长和倾向组成几个教学研究小组,分别由有专长的资深教师担任组长,主攻擅长的几个教学模块,促进教学研究和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第二,由专业教师组建一支辅助力量,由于学生将来职业前景、职业规划等和学生的专业背景密切相关,专业老师对本专业的就业市场大多数能深入了解,能从专业角度给予学生指导;第三,可以定期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组建一支校外的指导队伍。最后,支持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等各类认证考试,鼓励教师参加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交流研讨会等等,多为其创设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
3.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物质和制度保障。就业指导课程的物质和制度保障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二是经费的保障。第一,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教研室,负责组织、筹划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包括教学计划和大纲、组织集体备课和教学交流、实施教学检查、安排教师学习和培训等等工作,使就业课程建设进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第二,就业指导课程的经费保证与设施建设对于就业指导课程,必须划拨专项经费保证建设,而不是笼统归于就业经费总盘子里面,具体经费的额度可以根据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程度及发展规划来逐年度或按学年核拨。第三,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制度化、规范化运行,促进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讲,就业指导课教研室可以由就业中心和教务处共同管理,将其作为正式的课程,必须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内容、进度要求,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并严格教学检查制度。
潘懋元先生说过:“应用型不是层次的高低,而是类型的不同”。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现在国家需要大量的专门性人才。在教育改革中,我们要转变观念并将其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就业指导课程改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由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会选择就业并从事基层工作,在学校期间开展就业指导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也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从而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3).
[2]转引方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16.
基金项目:本项目系2010年合肥学院教研项目(0402171071)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江玉荣,女,安徽合肥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