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是何永国老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在领略了这种教学法的精神实质之后,在本校进行了实验教学。
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教学预设又有了全新的认识。三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提问来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因此,教师对课前的预设主要是研究文本,吃透文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自主学习,自主提问,合作探究。整个课堂教学都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三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前两步一般放在第一课时来进行,让学生与文本充分接触,通过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文本,激发他们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为下面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做过多的掌控,真正体现郭思乐教授的放牧生命的教学理念。
作为语文教师,根本的还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许多时候,教师按照一定的程式写出教案,然后按部就班根据教案上课,教师成了教案的奴隶,结果导致教学的低效或者无效。
就教学设计来说,教师考虑需要让学生掌握些什么,却没有考虑学生能掌握什么。教师都是站在专家学者的层次上,或者是站在自己的层次上来进行教学,总是以一个行家的角色来引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读,但是鲜有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内容该如何来教,只是根据教材的情况来设定教学内容,却没有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来设定教学内容,这样,教师的教学就和学生的实际脱离开来,造成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隔膜。笔者常常看到有些教师在谈到自己的教学设计时,总是把要掌握的内容设计成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是否脱离学生的认知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学生是否能够达到他们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他们全然不管。
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是有效教学?笔者认为真正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是对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对学生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语文课和其它学科不同,语文学科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主观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编者,教师,学生面对同样的文本可能产生不同的认识,这就使得语文教学的内容充满了不确定性。其实,语文课程的内容正是因为不确定,才使得语文教学充满了诱惑。可以说这种不确定性给了教师很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给学生的表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因此,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教师对文本的认识到什么程度,教师认识的越深,对文本的理解越透彻,那么教学的内容就越丰富。另一个方面是学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学生的理解认识越深,教师教学的空间越大,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相互之间的融合点越多,教学的生成越多,教学就越有效果。许多语文课堂教学之所以低效或者无效,就是因为一些教师只注意自己的教学,却严重的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有效地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寻找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学习之间地融合点,语文教学的内容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比如,我们在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我们把文章的基调放在爱国情感的体验上,但是学生是否能正确的体验到爱国主义情感,这就很难说了。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不理解小弗朗士为什么会具有爱国情感。他是那样一个顽皮的孩子,小弗朗士为什么会产生爱国的思想感情,学生所能接受的是他们的国家被德国人占领了,他们再不能学习自己的语言了。为什么不学习语言就使得韩麦尔先生如此的悲痛,又如此的伤心。韩麦尔先生的这种感情学生究竟又能体会多少?这不能不是个问号。一些教师只是让学生了解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怀,小弗朗士的爱国情怀,但是,他们不知道这种情怀从哪儿来,他们很难体会到这种情感。因此,最后一刻的教学预设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还需要从根本上了解他的爱国情感的来源,这些不是通过人物分析所能感受到的。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的那种情感体验,才是我们认识文本的一把钥匙。
生本教育提出要放牧生命,怎么样才能放牧生命,就是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文本亲密接触,从他们对文本的具体感受入手,来进行教学,我们的教学就要建立在学生的这种学的基础之上,有了这个基础,教学才能顺藤摸瓜,找到学生的学习思路,找到学生认识提升的突破口。
教师的预设不仅仅要考虑文本存在的东西,我们还要学习文本中没有存在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才是理解文本的一把钥匙。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探究文本,看学生对文本能懂得一些什么,还需要懂得一些什么,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果仅仅从教师的预设出发,把一切都设计的那样完美,不知道这些东西在学生那儿生成了多少,想当然的就认为只要提高文本的高度,学生就能达到认识的高度。这种认识,使得许多教师在课前把教学过程设计得那样精细、那样分明,不惜牺牲学生的时间。教师不是为了学生服务,相反的,倒是学生为了教师所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来服务,这一些在公开课中得到了集中的表现,公开课之所以备受人们的诟病,关键原因就在这里。
语文教学是最具有自觉的一种活动,语文教学不是将自己的感悟、体验让学生来体验、感悟和认识。一些教师不能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认识实际出发来施教。教师不是要学生接受,而是要从学生的认识出发,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认识,让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深刻,更广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寻找到一条语文有效教学之路。
(肖玉辉 甘肃省山丹县位奇中心校 734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