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凯胜+沈庆标+邓维明+徐俊健
摘 要:美术作品表现人们的内心精神世界,这是艺术精神的本体,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自我的认同感,在创作艺术时只有直视自己,不断的揣摩自己,才能表现精神的本体,所以艺术家必须要有对自身的认同,艺术家不可以失去这种心理,自我认同对艺术有着深层次的影响。
关键词:自我认同;艺术家;艺术创作;认同;精神本体
中图分类号:J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219-02
艺术工作者在他们的创作中主体地位的确立的其中一个信号是自画像的出现,自画像预言了个人化的艺术趋势,而且它深刻改变了美术史的陈述方式,没有自画像的艺术史是一部美术作品史,有了自画像的艺术史则成为了美术家的美术史。我们看到自画像的发展史,从个性萌芽的镜中绘画式的自画像到个性强烈的叙事性自画像和当代的个性张扬的符号式自画像的过程,它们的背后隐藏着艺术家“自我认同”的核心推动,以“自我认同”作为轴心的自画像的发展史就是艺术个性解放的表现。而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和自身的某方面会有相似其实也是“自我认同”在起作用。
一、自我认同感的解释
自我认同是由自身认同与外部社会认同组成的。从个人角度来分析,认同指的是自身对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的理性认识。自我认同,有些学者称之为自我同一性,是由美国的著名精神病医师埃里克森所提出,主要内容是人在个人的价值观、信仰、工作等中对自身的定位。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画论家琴尼尼(CenninoCennini)的理论中预示了一部分绘画制作者将由匠人转变为真正的艺术家的趋势。当时他把画家分为两种:一种是为爱好而从事绘画的人,另一种是为赚钱而从事绘画的人。琴尼尼认为值得赞扬的是那些为爱好而从事绘画事业的人。他的这一朴实的见解显然已具有自我认同的倾向。“认识你自己”这一出自苏格拉底的古老名言是抵抗一种对事物妄下断言的轻率,提醒人们去追究组成这个世界的个案,造成对事实的追问。
二、自我认同心理在西方艺术家创作中的影响——以伦布朗·哈尔曼宋·凡·来茵为例
伦布朗·哈尔曼宋·凡·来茵(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是荷兰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他的绘画表现出来的人情味是其明显的特征。这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画家曾经说过:“他更喜欢表现人们内心的精神世界。
伦布朗对创作自画像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仅数量多,其艺术价值也非常高。而且越到晚年,表现技巧越炉火纯青。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可以说是酸甜苦辣都受过,现实生活对他的磨砺使艺术家对人生和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的自画像数量虽然非常多,但并非是在简单复制。他不仅是对每个年龄阶段的展示和记录,更是蕴含着个人追求和对丰富的人性的追求。
在阿姆斯特丹前期的伦勃朗创作了《自画像》。这个时期伦勃朗事业有成,活的非常滋润。画中的人物头戴宽大天鹅绒圆帽,服饰华丽,身穿昂贵面料的刺绣衬衫和皮毛外套,表情既自信又玩世不恭地坐着,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既生动又稳定。轮廓虚实有度,明暗关系把握到位,把观众的眼球吸引到画面的中心。运用侧光,使得画中的肖像更加立体。
伦布朗54岁创作的一幅《自画像》,身材肥胖,缠着头巾,右手叉腰,左手拿着画笔和调色板,穿着随意,显得生活贫穷。但一对眼睛还是那么炯炯有神,显得是那么自信,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神情严肃地站在画架前。虚化的背景,显得画家的上半身更加突出。这时他承受着日益加剧的生活压力,但在艺术上却达到了他的高峰。这件作品是人生逆境的时候所画,看到画时人们可以感受到画家此时复杂的内心世界,他希望通过作画来发泄。
伦布朗在1665年创作了最后一张《自画像》,由于晚年的画家视力严重衰退,画面的色彩效果做得没有以前那么好看,但那时他的笔法更加豪放且苍劲有力,每一笔都表现出画家锐利的观察能力。画面有些地方堆得非常厚,使得画面的肌理效果很丰富,并且采用了透明的色彩重叠法,产生既通透又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这种技法直到今天很多美术工作者依然在使用。在这幅画面上画家的面孔显得是那样的苍老,衣服破旧,他微张着嘴巴,嘴边带这笑意,眯缝着眼睛,神情复杂,平静地看着自己,似乎在回忆着自己的人生经历。
三、当今女性艺术家的自我认同现象——以喻红为例
世界美术史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但女性美术家的名字却极少出现,她们的思想、才华等都被遮盖在强大的男性文化之下,因此人们不知道女性是怎样解释、雕刻和塑造世界的,其实,自我认同可以说是很多女性艺术家创作的一个内在动力,自我认同轨迹也是女性艺术创作的自觉程度的证明与体现。
喻红从附中到研究生阶段都是在中央美院度过的,在绘画手法上是属于传统具象写实画法,但在观念上由于受到现代社会影响而又具有个人绘画语言。
她的很多作品都是利用一系列相片来完成的。其组画《目击成长》一共由45幅画组成,作品有明显的自传性与叙述性。这组画虽然是从照片移植过来的,但经过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后更加能够打动人心,带给人们很多共鸣。
在《目击成长》系列组画里,从幼年、学生阶段到结婚、生子,大家从画中主角的服饰、神情、背景和作品中所营造的气氛,可以领会个人与其生活的变化,以及自我意识的逐渐显露。
在这幅作品中,存在国家社会历史与个人生命叙述的两个主轴,相对于前者来说喻红似乎对后者更感兴趣。反映出她所投入的高度经营与时间,从而获得了一种较显著和重要位置的效果。在画面里,个人的生命经历是主角,而对国家社会历史的叙述,则只是作为提示时空背景的配角。《目击成长》也是一组对女性的一种赞美画,除了显示时代变化及女性成长经历之外,更显现出女性对自身与外在环境的关注。《目击成长》其实也是一系列自画像,也是对自我认同的一种表现。
从2003年起,画家开始创作她的另一个主题《她》系列。喻红认为女性在社会中依然充当着被忽略的角色,她们大多只是有着从属的地位。当今世界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高,她们开始对世界有了更强烈的关注,不再甘心站在被“审视”的位置,女性们更多地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发展以及谋求一定的社会地位。
《她》系列作品现在一共有11幅,作品中女性的地位凸显,年龄身份各异的女性成为画家描绘的对象,以写实肖像画的方式表现出女性的思想与生活,其中包括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女老板、女艺术家、女作家、售楼小姐、西藏姑娘等等,她把不同身份的女人状态都尽可能的记录下来。这系列作品显示了她作为一名女性画家特有的内心意象和对自己性别的认同感。
喻红的作品不仅是对时代的记录,更是在对自身体验的基础上找到了自我呈现的确切方式,也掌握了与外部环境展开对话的语境方式。这些无疑是对自我的一种认同。
当今中国发生的种种变化对我们的生活、经验造成了全面的影响,种种变化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也是我们共同的自身语境,商品社会全球化的趋势使我们要在这一空间下重新发现与认识自我的位置与身份。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哪个地域、哪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痕迹,虽然不可能完全消失,但原有的文化符号、历史符号都已不能定义今天的生活。无论大传统、小传统,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根系,却已经不是创造的对象,正在经历的和即将面临的才是大家真正的焦点所在。当代中国艺术家的自我认同现象,也许是这种现代性进程下的敏感反应。
美术作品表现人们的内心精神世界,这是艺术精神的本体,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自我的认同感,在创作艺术时只有直视自己,不断的揣摩自己,才能表现精神的本体,所以艺术家必须要有对自身的认同,艺术家不可以失去这种心理,自我认同对艺术有着深层次的影响。
自我认同情结是人类强烈生命意识的一种表现,对艺术家来讲这种感觉会更重要。自我认同实质是对生命的关怀与珍惜,这也是它之所以在艺术家身上格外突出的原因。
——————————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张老师.心中的自画像.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04.
〔3〕许江,焦小江.具象表现绘画文选.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4〕顾铮.自我的迷宫.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5〕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弗兰克·哈里斯[M].奥斯卡·王尔德.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 姜黎梅)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