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冷战结束后,传统的外交模式遭遇信任危机,冷战阴影严重制约了政治外交和军事外交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经济外交的地位愈加凸显,国家经济活动逐渐摆脱政治交往的框架束缚,经济外交逐渐成为政府间外交的重要方式。因此,如何把握经济外交的内涵与优势,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实现综合国力的稳步增长,推动我国整体外交的持续发展是当前经济外交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经济外交;外交政策;外交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4)08-0006-02
[作者简介]李鞍钢,男,浙江温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YJAGJW004。
冷战结束后,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经济因素已成为维系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经济外交逐渐从传统外交中独立出来,成为许多国家对外交往的首选。但是,经济外交的出现并非意味着传统外交方式的瓦解。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传统的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方式依然占据主体地位,而经济外交正与传统政治外交相互交融,在国际关系中日渐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一、经济外交的内涵
“经济外交”一词首次见诸于日本政府1957年发表的《外交蓝皮书》。其定义为:“在对外政策中,为实现某国的诸经济利益而由该国政府尽可能地动员本国的资源来推行的对外交涉的一种方式”。包括有关贸易、资本、金融服务等的市场开放,伴随经济摩擦的出口限制,以及经济制裁、经济援助等的日本政府的诸多政策。国内学者张学斌认为:经济外交是主权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以及专门的外交机构,围绕国际经济问题开展的访问、谈判、签订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经济组织等多边和双边活动。周永生认为,经济外交是由国家(国家间的国际组织)或其代表机构与人员以本国经济利益(本组织的经济宗旨或经济利益)为目的,制定和进行的对外交往政策与行为。
严格意义来讲,经济外交并不属于经济行为,而是外交行为,只不过它的特性在于其经济性。具体地说,经济外交是指一个国家通过大力发展本国经济与对外经济贸易关系,运用经济、贸易手段来实现其对外战略的外交活动。其实质性内容包括:由一国政府或代表本国政府的机构或官员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或以经济力量为手段或依托、为实现和维护本国国家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同时,经济外交决策不仅仅局限于外交活动,还包括指导经济外交活动的政策。经济外交的主体可以是国家, 也可以是国际组织。
二、经济外交迅速发展的原因
从广义角度来讲,经济外交几乎与传统政治外交同时产生。但是,受限于过去经济发展水平和的国家间关系,经济外交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往往以传统外交形式出现。而经济外交迅猛发展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突破式发展源于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浪潮。冷战后各国对于他国政治行为的猜忌严重阻碍了传统外交关系的发展,各国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交流虽然呈现回暖的趋势,但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交流。得益于经济的无国界特性和对单纯国家经济利益的追求,使得经济外交摆脱传统外交方式的束缚,在全球外交领域得到普遍支持。同时,冷战后全球经济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发展速度为经济外交的突围奠定了基础。
其次,经济全球化为经济外交的凸显提供了实现的舞台。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导致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更加紧密,国家间的政治经济问题因为经济全球化而成为全球性问题已经成为不可辩驳的事实。日本福岛核泄露导致的全球电子产品的波动,东南亚海啸导致的全球股市震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海啸已经充分证明了世界经济的一体性,经济外交因此成为各国政府无法回避的现实选择。
再次,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的迅猛发展为经济外交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信息革命极大拓展了各国的外交舞台,同时也为各国在各领域的交往,尤其是经济领域的实时交往提供了可能性。伦敦股市和纽约股市吸引着所有国家的眼球,东京股市和上海股市也正在成为影响全球经济走向的风向标。国家间的经济交往行为已经逐渐摆脱过去的迟缓和隐蔽的旧疾,公开、坦承的交往方式进一步、促进和吸引各国政要竞相参与,成为经济外交的现实动力。
最后,日本等国的示范作用。经济外交之所以能盛行,除了历史原因之外,还由于各国在经济领域的示范作用,其中最主要代表是日本。经历二战重创的日本,在相关条约的约束下,国际政治形象大幅滑坡,国际关系发展严重萎缩,军事发展被严格限制,再加上本国物资严重短缺,因此只能集中精力恢复和发展经济,致力于通过经济发展修复对外关系,同时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
1973年“石油危机”时,日本顶住美国的压力,对阿拉伯国家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针对东南亚地区的反日情绪,日本加大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援助,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往来,积极加入“10+1”等经济组织和联盟,从经济上改善了该地区国家的反日立场。为了稳定油气来源,实现经济的转轨,日本又于1997年提出“欧亚大陆外交”,成功与中亚地区国家建立了经济与政治往来。日本经济外交的成功极大刺激了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的神经,各国竞相分析和模仿日本的成功经验。
三、中国开展经济外交的政策建议
新时期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尤其是随着加入WTO后对外交往的扩大,传统的外交理念和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国家利益的需求,必须通过经济外交做补充。
作为崛起中的新兴大国和经济大国,中国有必要借鉴日本当年的经验,通过经济外交最大程度地维护和实现国家权益。中国的国情和实力决定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以经济外交为中心,推动其他领域的外交发展。这种安排不但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也能很好地保障和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endprint
中国开展经济外交的举措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充分认可,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为了更好维护自身利益,提高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中国开展经济外交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利益。一方面,国家利益是一国经济外交的根本目标,必须明确国家利益的地位,防止本末倒置。在开展经济外交活动时,必须把握好底线,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另一方面,经济外交相关部门应该对相关的主权让渡条款做出充分评估,明确让渡行为可能带来的主权风险和整体利益,最大程度地保证主权利益付出的回报价值。
(二)巩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外交,稳步发展大国外交。作为拥有最多邻国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周边国家,中国正在尽力促进该区域实现更大程度的经济合作、政治合作和安全合作。推动区域各领域深入合作就能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创造出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周边环境,与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相呼应。如在中亚,中国有保证自己能源安全的战略需要。稳固与中亚各国的关系,使其成为中国的能源贸易伙伴。与南亚关系的融洽程度直接关系中国藏南问题。帮助南亚国家政局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巩固中国南部的稳定,使其成为中国的战略缓冲区。东南亚国家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开展与东盟国家经济外交有助于南海的稳定,打破西方国家的政治军事包围。开展大国外交是中国在原有分散主义外交基础上的推进。稳步发展好同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有助于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经贸纠纷,切实保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深化大国经济外交,争取国际利益和国际支持,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发挥新兴大国的潜力和提升自身软实力。
(三)积极参加国际和地区性经济组织。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各国充分意识到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无论是双边合作、多边合作、区域合作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合作才能共赢,不合作则会被边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涉及到的经济问题越来越复杂,遭遇到的经济纠纷也越发频繁,同时通过合作得到的利益也更加显著。因此,中国通过积极加入各种经济合作组织来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政策的改革和制定,通过制度的力量解决经济纠纷,扩大经济利益,切实维护好本国利益,推动经济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形成经济外交和经济组织的良性互助。
(四)积极承担与本国经济实力相符的对外援助工作。对外援助工作是国际责任的体现,也是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和优良传统的重要实现形式。而且,经济援助并非单方面的给予,而是一种互助双赢的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也逐步经历了接受援助、对外经济援助和对外单方面援助的转变,基本确立了援助、贸易和投资共同进行的策略模式。对外援助作为我国的一项战略支出,是对未来的投资,我们需要使用有限的援外资金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金熙德.日美基轴和经济外交[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0.
[2]张学斌.经济外交[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牟洪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