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恒
中图分类号:S83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4)04-0048-02
青年鹅是指4周龄以上到转入肥育或选留作种用时为止的鹅。在我国,一般将4周龄以上到60日龄或70日龄以内的鹅称为仔鹅。
1 青年鹅的特点
青年鹅觅食力、消化力、抗病力不断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很强,是肌肉、骨骼和羽毛生长最快的阶段。此期间的鹅食量大,耐粗饲,在管理上一般以放牧为主,同时适当补饲一些精料,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求。青年鹅的生长发育好坏,与出栏(上市)肉鹅的体重、品质以及作为后备种鹅的质量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一阶段的管理虽比育雏鹅简单,但仍十分重要。
2 青年鹅的饲养方式
青年鹅的饲养方式根据品种、规模、季节、生产条件等确定,一般可分放牧、半放牧和舍饲3种。对周围放牧场地充裕或饲养规划较小的,可采用放牧方式,饲养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同时,放牧可使鹅得到充分运动,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
对放牧条件限制大,具有一定饲养规模的,可采用半放牧方式。如结合种草养鹅,也能获得高的经济效益。
无放牧条件或生产规模大的,采用舍饲方式,一般品种鹅可采用全精料舍饲,但饲养成本较高;目前采用种草养鹅方式最佳,利用周边土地人工种植牧草,并按饲养规模确定种草面积、牧草品种和播种季节,做到常年供应鲜草,这种方式不受放牧场地和饲养季节等的限制,并能减少放牧时人工的劳动强度,劳动力、土地利用率高,是现代化大规模养鹅的主要途径。
3 放牧技术
必须循序渐进,早期除放牧外,每天还需补给精料,以后逐渐过渡到完全放牧,让其采食天然的青绿饲料和落谷遗粒。
3.1 选好放牧场地 放牧场地要求牧草丰富、青草鲜嫩、靠近水源并且水质优良无污染,如荒山荒坡、田埂、沟塘边及滩涂等都是理想的放牧场所,一般300只规模的鹅群需自然草地100亩或人工草地30亩左右。
3.2 合理组织鹅群 鹅群大小依放牧场地和饲养数量而定,鹅群太大会影响生长发育的均匀度。放牧鹅群30~50只为小群,一般以200~500只为宜,大群的也可以700~1000只,但要有大的放牧场地和放牧人员充裕。
3.3 放牧时间 放牧的时间要尽量延长,逐步做到全天放牧。一般每天放牧9h,让鹅吃5~6次饱,以适应鹅“多吃快拉”的特点。鹅对炎热的天气很敏感,天气炎热时,放牧要起早待晚,早出晚归,中午让鹅在树荫下休息,防止中暑。
3.4 放牧方法
3.4.1 草地放牧 根据草地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放牧方式。如果牧地面积大,草源丰盛,可将其分成若干小区,进行轮牧;如果牧地面积较大,牧草不茂盛或者草质差,可让仔鹅分散自由采食;如果牧地小而饲草料多,鹅群可赶得集中些,使仔鹅慢慢吃过去;如在苗圃、果园和育林丛中放牧,更要让鹅充分自由采食。无论在什么牧草地放牧,都不能让鹅走回头路。
3.4.2 稻、麦茬田放牧 稻、麦茬田放牧与牧草地放牧不同,需要进行调教。首先将洗净的稻谷、麦粒撒在食垫上,让鹅采食。待其习惯后,抽去食垫,将谷粒撒在地面上,让鹅练习在地上觅谷。最后将谷粒撒在浅水滩边,使水中滩上都有谷,让鹅自由觅食或驱赶其去觅食。鹅群采食谷实后,极易长膘,大大节省了补饲精料。仔鹅到稻、麦田放牧,应即停喂精料,一般每天放牧3次,每次1~2h就可吃饱。
3.4.3 归牧 归牧,归牧前一定要让鹅吃饱。回舍前让鹅在水中洗净污泥,待羽毛干后赶入舍内。每天放牧归来,都要对鹅群数量、体况进行观察和检查。如果需要补饲,则在补饲后让鹅休息。补饲量视牧草质量、采食情况和增重速度而定,一般以糠麸和谷物为主,还应补给1.5%骨粉、2%贝壳粉和0.3%食盐。
3.5 调教鹅群和选择“头鹅” 为了便于放牧管理,要讲究放牧技巧。鹅的合群性强,可塑性大,在放牧初期要对鹅群进行调教。对出牧、归牧、下水、休息等行为加以相应的信号,使鹅群熟悉并建立起条件反射。首先,每天的放牧、饮水、休息、补饲等的安排要有规律,不能随意更改;其次要固定呼鹅信号,给每一项管理内容配上相应的、固定不变的呼鹅信号——“语言信号”,通过较长时间的调教,使鹅群建立起对“语言信号”的条件反射。只要一听到信号,鹅群就会按相应的管理项目去做。调教鹅群要有耐心,应避免过激行为。
在调教过程中,将胆大、机灵、健壮、条件反射建立快的老龄公鹅选择为带头鹅,在其身上涂以标记,利用“头鹅”领鹅放牧,效果较好。例如,要将鹅群在固定牧地放牧,只要稳住头鹅,其余的鹅就会安心地专心觅食,不四处乱奔。又如通过狭窄的通道或叉路口时,只要头鹅引路,其他鹅就会依次从容地通过。
4 舍饲技术
舍饲的青年鹅,要实行种草养鹅。舍饲时,要注意游水、塘水的清洁,勤换鹅舍垫草,勤清扫运动场。舍饲的青年鹅饲料以青绿饲料为主,添加部分粗饲料和精饲料。但因关养而缺少运动,特别要注意在饲料中保证蛋白质的营养和钙、磷比例合理,运动场内必须堆放砂砾, 以防消化不良。舍饲的青年鹅需使用全价配合饲料,有条件的应尽量扩大运动场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