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 赵林
(大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护理教研室,辽宁 大连116001)
随着科学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护理教育面临人们健康保健需求快速增长带来的契机,同时亦面临卫生服务转型带来的变革[1]。因此,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定位为: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具有更广泛的知识,更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更高的就业岗位适用性,成为不仅能从事临床护理,而且能独立承担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的实用型人才[2]。由此可见,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已成为护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实施改革势在必行。笔者2011年9月~2013年1月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阶段化教学法,使高职护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快速、有效的提高,现介绍如下。
1.1 研究对象 将大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2011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共207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7人,女生200人,年龄为19~22岁,平均(20.5±1.5)岁。均已学完护理学基础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课程。选择的教材为赵秋利主编的《社区护理学》,授课课时32学时,其中实践12学时。
1.2 研究方法 根据高职护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为核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将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社区见习、模拟实训及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了以护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社区护理教学改革。
1.2.1 准备阶段
1.2.1.1 修订教学大纲 教师收集社区护理实践文献和教学资料,依据我院和当地社区的实际条件,重新编写实践教学大纲,设计“带领学生真实走进社区”为特点的实践教学内容,具体实践内容(表1)。
表1 《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内容
1.2.1.2 加强社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 为更好地开展社区见习,开发了街道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院、妇幼保健院等单位作为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与合作单位签订教学协议,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1.2.1.3 成立学习小组 根据护生学习成绩与能力分组,每组4~5名,各小组选出组长1名,建立基本的小组管理模式,进入社区进行实践。
1.2.2 开展内容多样的社区见习 在相应的理论讲授结束后,指导学生分组利用课间见习时间,通过参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周围社区,了解中心的布局、规模、人员配备、设施及功能,深入了解社区公共卫生“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并完成社区健康评估报告;通过上门入户或对前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居民进行简单的体检,询问健康状况,使护生了解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并完成家庭健康评估[3];在老年护理院开展老年人的护理,重点对老年人的健康史、居住环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与老年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注重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等[4]。
1.2.3 进行常见慢性病的健康指导 为了提高护生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要求他们结合已学过的医学基础课及专业课的相关知识,特别是社区护理教材中慢性病管理的内容,参考和借鉴专著、期刊杂志、网络等多种途径收集的最新资料,在学院社区护理实训室开展以“我的讲台我做主”为主题的模拟实训,即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讲座。教师和各小组学生共同进行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指导学生查阅疾病健康教育资料,制作讲座的幻灯片和健康教育手册,最后教师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点拨和讲解。
1.2.4 开展丰富多彩第二课堂活动 为加强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学院学生科、团委、附近的居民小区居委会合作,近年以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在课余时间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进入街道社区,参加测血压、测血型、测视力及各类健康指导和咨询服务,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预防和自我护理知识等的宣传。
1.3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了“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效果满意度(学生用)”及“护理职业能力自评问卷”,主要是了解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效果。其中,“护理职业能力自评问卷”包括3个方面内容,9个条目。总的Cronbach’α系数为0.909,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均符合要求。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方法,最高为5分。分别在《社区护理学》实践课程开始前及结束后,将问卷集体发放给学生,进行现场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1 成绩考核 本研究中,学生实践教学成绩:家庭健康评估(92.55±8.62)分,居民健康档案(95.55±8.52)分,健康教育讲座(86.75±6.72)分,健康教育手册(90.78±6.43)分。
2.2 护生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效果满意度情况非常满意64人(75%),比较满意9人(11%),一般7人(8%),不太满意5人(6%),没有非常不满意。
2.3 “职业能力自评问卷”的自评结果(表2)
表2 护理职业能力自评问卷调查结果(±s,分)
表2 护理职业能力自评问卷调查结果(±s,分)
时间专业能力护理技术应用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卫生保健指导能力方法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能力社会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施前 3.47±0.82 2.95±0.05 3.26±0.43 3.63±0.58 2.84±0.36 3.63±0.47 3.79±0.51 3.26±0.98实施后 3.95±0.38 3.32±0.23 3.79±0.40 4.11±0.54 3.27±0.42 4.15±0.25 4.16±0.36 4.26±0.42 t-1.88 -3.03 -2.53 -1.95 -2.07 -2.71 -1.72 -3.6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1 护生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效果满意度 从课程结束后护生对社区护理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护生对教学效果是比较满意的。笔者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将社区见习、模拟实训有机地融为一体,突出了护生的主体地位,让护生的思维更活跃,参与性更高。通过社区实践,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体会了社区护士的职业角色、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它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直接途径。
3.2 《社区护理学》阶段化实践教学有利于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和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3个方面组成[5]。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成为知识内化为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6]。表4的结果表明,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根据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及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以使护生获得更全面的社区护理实践机会,提高其职业能力。
3.2.1 学以致用,促进专业能力的培养 社区见习使护生走进社区、接触社会,对社区护理服务站有基本的认识,掌握社区健康评估的基本方法,并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在模拟实训阶段,根据查阅的资料,自主选题,制作PPT课件,并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如演示测量血压的过程,知识问答评价患者知识掌握情况等,巩固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将各临床知识进行整合及宣讲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护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3.2.2 社区护理实践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教学中,护生由教师带领参加院内外咨询服务、健康教育等活动,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护理实践,提高了护生独立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此外,模拟实训使护生利用课余时间查询资料、主动参与实践教学,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意识,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3.2.3 社区护理实践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护生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应的任务,提高了护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性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护生主体”作用的教学过程,是推进体验性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了护生的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
3.3 明确了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 通过阶段化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管理,丰富了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内容,优化了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在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课时数少,部分过程,如第二课堂需要护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难以保证每名护生的积极参与,希望能将课外的活动放进课内实践,以便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在进行家庭访视时,存在居民配合度不够或拒绝配合的问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和家庭健康护理,建立长期服务项目,以提高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质量。
[1]黄万琦,张红菱,舒剑萍.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7):585-587.
[2]林梅.学校- 社区- 医院联合型护理实践教育模式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36-538.
[3]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
[4]阎红,刘书文.社区护理教学实践体会[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16(4):254.
[5]姜大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初探[J].教育研究,2004,22(5):49-53.
[6]吕一婷,姚跃英,林秧,等.以能力为本位的专科护理实践教学模块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护理教育杂志,2010,7(8):34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