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海鹏
(新乡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马山是韩国最早向外国企业开放的工业区,20世纪70年代,为振兴出口、增加就业、提升技术水平以实现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韩国打破贸易壁垒的自由出口区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企业,成立了第一个外国人专用出口加工区——马山出口加工区。马山出口加工区总面积79万平方米,是韩国国家级工业区。在成立之初,出口加工区就致力于为外国企业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向入驻园区的外企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包括税务减免、低廉租金、设施支援等。由于大量的技术和人才流入韩国,马山出口加工区为当时韩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0年,马山出口加工区通过扩建和整合被正式更名为马山自由贸易区。30多年来,自贸区实践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建立出口商品基地”的建区宗旨,被世界加工贸易协会评为成功范例。马山自由贸易区为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分别设置了1000万美元及500万美元的进驻门槛,符合条件的企业能享受前三年免征100%企业所得税,第四、第五年免征50%所得税的优惠。进口到自贸区的商品暂免征收关税及增值税。在自贸区内建立的合规企业,可以享受当地收购、登记、产权和土地税的全额减免等优惠政策。
为促进经济发展,韩国在国内设置了不少自贸区,并非出于经济考虑而是政治原因,如为了所谓的区域平衡发展。虽然为其提供了不少政策优惠,包括税收减免以及放松监管限制等,然而很多自贸区设立之后并不能吸引到足够的外国投资。由于引资困难,韩国对其自贸区进行系统改革,政府根据自贸区的运营情况进行评估,按照结果将缩小或关闭部分自贸区。
仁川自由贸易区(IFEZ)集聚了丰裕的人力资源并拥有舒适环境,仁川是韩国唯一拥有世界最大空港和码头的城市,具备了面向全球市场顶尖产业的最佳条件。2003年起步的仁川自贸区,将周边资源打造成集国际商务、高新技术、未来住宅、航空物流、金融、旅游在内的综合体。仁川自贸区将在2020年前分两期开发,创造484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可带动韩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该自贸区是包括仁川港自贸区和仁川机场自贸区在内的综合物流通道,总面积约132.8万坪(1坪约等于3.31平方米)。其中仁川港自贸区占地约69.8万坪,由内港、第四码头腹地和一期仁川集装箱码头三部分组成;仁川机场自贸区占地约63万坪,主要由航空货运区和机场物流园区构成。
目前,仁川机场自贸区航空网络发达,客货运增长稳定,正在向航空城转型。截至2013年,约有700多家物流运营商选择使用仁川自贸区,其中包括国际货运巨头敦豪(DHL)、大韩航空、三星物流等。敦豪、泛韩物流和三星物流已将仁川机场作为其洲际物流集配枢纽。自贸区巩固了仁川机场在东北亚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货物枢纽地位。自贸区用税收和土地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例如进驻园区的外资企业根据不同行业和投资规模,在今后5~15年内,可享受减免税收、土地使用费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货运航空公司入驻或拓展新货运航线;不断完善机场物流配套设施,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等。同时,发达的信息平台也极大提高了清关效率。
依托釜山新港而建的釜山自贸区总面积104平方公里,分为新港湾、物流、流通区、商务居住区、海洋运动娱乐休闲区、专业教育R&D区、知识产业区5个区,区域之间互相联合。港湾腹地的工业园区斥资4.6亿美元,总面积93万平方米,鼓励对物流、仓储、组装加工、包装设施等进行投资。65万平方米的釜山科学产业园旨在吸引汽车零部件、新材料、IT等领域的投资。同时,机械、电子、专业教育、物流、休闲娱乐、材料等不同的产业,也在毗邻的1500余平方米区域中安家,保持着相对独立又彼此扶持的格局。釜山自贸区采取7年完全免税的政策,此后3年减免50%。政府还会对土地收购费、建筑物租用费进行补贴。在雇佣、教育训练、顾问费等方面,自贸区内的企业也将获得补助金。
从2009年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组成的上海综合保税区正式成立开始,到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使“自由贸易园区”转变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名称上的变化,表现出开放促改革的大格局思维。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上海自贸区范围包括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面积28.78平方公里。自贸区建设有助于上海机场国际物流、加工仓储和转口贸易的发展;上海机场在客货运、空港经济转型和商业价值提升方面将长期受益;客货运量激增又促进航空性业务持续增长;同时提升枢纽商业价值,非航性收入有望步入高增长通道。通过分析韩国自贸区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对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有以下启示。
自贸区将实施“一线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一线”是指境外和区内之间的关系,货物在区内可自由出入境;“二线”是指区内和境内之间的关系,货物从自由贸易区出入境到非自由贸易区要征收相应的税收。因此自贸区要在现有的开放试点里,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化繁为简,整合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形成有效路径。可以预见,在自贸区内,质检工商等所有的市场行政管理职能都会汇总到一个机构,可以建立一个金管局,使分散在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都能有机整合,力争实现真正意义的大部制改革,实践“小政府”的全新执政理念。公平的规则和井井有条的秩序有利于促进上海自贸区更好更快发展。政府则要扮演好仲裁者的角色,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提高行政透明度,理清市场和政府最优边界,并进行地方立法试验和履行投资者权益保护功能。
上海自贸区应注重贸易的便捷化与自由化,突破现有条款,更加强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推进与自由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发展,特别是配套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及航运金融交易平台,允许境内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和航运远期交易。在自贸区内允许境外期货交易所指定或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使货物进口、制造和再出口不受海关监管、查禁、关税干预。吸引跨国公司总部进驻自贸区,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通过互联互通的管道,为自贸区内企业建立国际资金池和国内资金池,解决跨国公司的资金管制问题,进一步降低进行全球资源调配和商品价格风险管理的跨国企业的门槛和成本,促进自由贸易港繁荣发展。
上海自贸区在相关制度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则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的全球调拨,同时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在区内注册开业。具体措施包括,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自贸区内投资大部分实行备案制,取消外资持股比例或经营范围等诸多限制。在试验区范围内改革投资项目管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管理、工商登记三个环节。现代生产型和生活型服务性行业,都将对内外资实施公平的准入标准,彻底开放,积极参与全球资源竞合。放松资本项目管制,投资和贸易相关的资金可以自由兑换,积极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鼓励其建立综合交易平台,全面推进金融衍生品创新。变革自贸区内企业外债管理方式,实现外汇资金集中运营,建立跨国企业的全球资金管理中心。
总之,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经济走向高度市场化和自由化的一个探路者,自由贸易区试验的目标是实现全国范围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自贸区通过取消关税保护,使企业重新在产品市场、生产要素资源等方面布局,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也会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1] 杨永.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建设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3(24):61 -62.
[2] 黄添.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及其前景探析[J] .西部论坛,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