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乐器是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词作为一种和音乐密切相关的文学形式,词中就有很多乐器。据笔者统计,《全宋词》中和“箫”有关的词有六百二十八首,箫在词中是如何增加词的感染力的,本文将从乐器的角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箫 音乐 全宋词 北宋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全宋词》关于箫的词中,北宋的有66首,“箫”在这些词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词人是怎样让“箫”在词中增加表现力的,这就是笔者要讨论的。
箫作为一种管乐器,相传是舜所造,《通典》引《世本》曰:“箫,舜所造。其形参差像凤翼,十管,长二尺。”[1]箫作为乐器,就其材质来说箫多为竹制,有六孔和八孔之分,六孔箫就是洞箫。就其音色效果而言,箫曲以清空、悲怨为多,这种境界极易引发传统文人的共鸣和心理认同。我们最熟悉的苏轼《赤壁赋》中有一段描写箫声的经典文字“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2]这段描写把箫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故在诗词曲赋中多能看见关于箫的描写。
一、合奏
可以发现,在包含“箫”的词中有很多是“箫鼓”连用,关于“箫鼓”,于雨琴在她的文章中分出了箫鼓合奏,北方箫鼓[2],《全宋词》中的所写的“箫鼓”多用于乐舞百戏,歌唱宴饮,自然属于箫乐和鼓乐的合奏了。“鼓”属于打击乐器,打击乐器演奏时可以用鼓槌,用手拍,相比用气吹的管乐器声响要大很多,更加富于表现力,它的乐器特点决定“箫鼓”连用时用来表现一种很热烈的、欢快的气氛。“鼓箫”连用是古代音乐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对于“箫鼓”的使用,最多的是出现在节日词中,如元宵词、春节词、冬至词等,如何能让词中的节日气氛更加的欢快、热闹,许多词人选择了用声音来增加表现力,这当然不能少了“箫鼓”。如王庭珪的《虞美人(辰州上元)》“城东楼阁连云起。冠绝辰州市。莲灯初发万枝红。也似江南风景、半天中。花街柳陌时年时静。刬地今年盛。棚前箫鼓闹如雷。添个辰溪女子、舞三台。”[3]词人写元宵节时,写“楼阁连云起”,灯火通明,房屋一片连着一片,树枝上挂满了彩灯,河里也飘满了莲灯,从视觉上描述完了人多热闹后,再从听觉描写。戏棚前箫鼓正在演奏,打鼓的人甩着胳膊,吹箫的人摇着脑袋,卖力的演奏着。用“如雷”来比喻热闹的场景,完美地再现了当时的风情。再如刘弇的《佳人醉(元宵上太守)》“月到楼台第几。十里金虫成缀。袅琅玕、争罥绛球起。试新妆、嬉春粉黛,盈盈暗香,结谁家秾李。 拥缇骑。箫鼓沸三市。别指春风画隼,归度鳌山影里。闲红翠。挥觞不待、游人分袂。悄朱帘十二。”[4]写元宵节佳人试穿自己的新衣服,化上美丽的妆,香喷喷的,这么动人是许给哪家公子了呢。箫鼓喧天“沸三市”,用夸张的手法说明喧闹的程度。
二、独奏
(一)演奏方式
箫作为吹奏的乐器,在和鼓乐结合时是表现热闹场面,而作为独奏乐器,箫的特点注定它最常被用来表现离愁别恨。在箫的演奏中,气息的运用至关重要,出气要集中、要均匀,呼吸要深,在吹气时,要配合上一定的颤音,才能使吹出来的声音柔美、圆润,如果气颤音大小不合适,箫声就干涩,不好听,甚至中断。从这个意义上讲,箫的发声与人的心境保持着最为紧密的联系。所以《全宋词》中的描述箫声常常用“断”“乱”“短”“软”等字来形容。比如刘辰翁《宝鼎现(春月)》“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5]。吴文英《倦寻芳(上元)》“乱箫声,正风柔柳弱,舞肩交燕”[6]。史达祖的《钗头凤(寒食饮绿亭)》“莺声晓,箫声短,落花不许春拘管。”之所以箫声断、乱、冷、短,就是箫的本身结构所导致的,当词中的主人公吹到伤心之处时,难免呜咽,以致气供不上,呼吸不匀,这种短时间的停顿会使箫声断、乱,其实真正断的是情思,乱的是心境罢了。
(二)音色特点
前文讲到箫的吹奏特点使得其更容易表现哀情,此外箫音低沉哀婉,箫声幽远,听到箫声,就好像看到了一个眼角下垂、神情哀伤的人独自靠着阑干,对着夜空,用箫声来诉说他无限的愁情,它的这种特点注定它要在词中占据一席之地。
如柳永的《合欢带》:“身材儿、早是妖娆……况当年,便好相携,凤楼深处吹箫。”[7]写对曾经爱人的怀念,那么如何怀念呢,这里,词人通过写一件当年他们共同的爱好,那就是一起吹箫来怀念。箫声本就有凄凉的情愫,与知己时是美好的音乐,而今知己不在时,便更添凄凉。伯牙和子期弹琴识知己,而作者与爱人则是吹箫认知音。词人想起当年一同谈论词赋,感受音乐的美好场面,不由得感慨万分,此处的“箫声”为全词的伤感增色不少。
晏几道《浣溪沙》中“翠阁朱阑倚处危。夜凉闲捻彩箫吹。曲中双凤已分飞。绿酒细倾消别恨,红笺小写问归期。月华风意似当时。”[8]这首词表达的是情人分离的痛苦,一个“危”字似乎是失去你,我全然没有了安全感,没有你的日子,夜晚都是那么的冰冷,生活是如此的无聊,想念你时,我拿出制作精美的箫,独自吹奏,这是曾经我们一起吹过的曲子,可如今,你已不在,再美的箫曲都已没有意义。词人通过写吹箫,更加凸显了离别的痛苦、分离的伤感,用彩箫衬托出了分离的那种灰暗,使词的感情更加丰富,表现力更加深刻。
箫作为一种管乐器,常成为演奏曲子的重要伴奏乐器。而词作为一种和音乐密切相关的文学样式,大量的出现箫,用于词人情感的表达和增强。箫的这些作用使得它成为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箫不仅是词的一部分,更是词人创作生活的一部分。音乐学在词的研究中的运用使得词的研究出现了许多的新成果,而对于乐器与词、与文学的研究都是值得开发的领域,本文对于这一方面的尝试属于初级阶段,尚不成熟,望读者给予意见。
注释:
[1][唐]杜佑撰,王文锦、王永兴、刘俊文、徐庭云、谢方点校:《通典》,中华书局,1982年版,卷一百四十四,乐四第1152页。
[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中编第二册,第326页。
[3]于雨琴:《箫鼓合奏、短箫饶歌与箫鼓》,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28期。
[4][5][6][7]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繁礼补辑:《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063页,第583页,第3999页,第3703页,第2999页。
[8]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繁礼补辑:《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0页。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全宋词[M].中华书局,1999.
[2][唐]杜佑撰,王文锦、王永兴、刘俊文、徐庭云、谢方.点校.通典[M].中华书局,1982.
[3]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于雨琴.箫鼓合奏、短箫饶歌与箫鼓[J].科技创新导报,2009,(28).
(哈燕 甘肃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73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