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官员落马后,常有“身不由己”之说。有对官场风险的反思,有对喧嚣生活的怨艾,但更多的是对随波逐流行为的自我开解。尽管殷鉴在前,明知是非对错,依然身不由己地“和光同尘”,甚至“身不由己”地走进监狱、毁掉前程。
不可否认,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许多面子确实不好驳,尤其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贫贱闹市无人问,富贵深山有远亲”,几乎时刻都面临着“说不”的压力。如果人情成了精明利益计算的借口、无所顾忌索取的理由,甚至违法犯罪的幌子,明智的人有什么理由不拒绝呢?
相比于人情的“软约束”,还有一种“硬压力”更不好违抗。比如,上级“吩咐”你“关照关照”,你能否承受拒绝的后果?在所谓的权势面前,原则是不是要退避三舍?一旦怕穿小鞋的畏惧、将受重用的诱惑占得上风,“身不由己”就显得更加心安理得。甚至有受惠于此的人总结经验,“为领导干一百件好事,也不如与领导一起干一件坏事。”果真如此么?近年来,一些窝案的发生,一些圈子的覆灭,恰恰给出了相反的答案。热衷于小圈子、搞人身依附,到头来拔出萝卜带出泥,栽跟头的还是自己。
“物必先腐也,然后虫生之”。纵观种种“被动腐败”,与其说是身不由己,还不如说是情不自禁。身不由己,往往是因为心为物役,被一些东西劫持了、软化了、消解了,因此不愿去抵抗或者不能去抵抗。城池失守,不是因为敌军太强,而是堡垒从内部被攻破;精神沦陷,不是因为诱惑太大,而是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自己扳倒了自己”。
人生在世,把握自己最重要。人云亦云,不会有正确独立的见解;随波逐流,也难以有理想自主的人生。“身不由己”关键还在于一个“身”字,换言之,就是如何理解原则、如何理解权力。如果能在这些问题上有正确的认识,哪还会有那么多的“不由己”?(人民日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