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红色土地 建设绿色家园

2014-09-19 07:27谢土新
源流 2014年9期
关键词:党和政府老区建设

谢土新

清远市是全省革命老区较多的山区市之一,老区的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老区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些革命老区分别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涌现了一批批仁人志士,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翻身英勇奋战,流汗流血。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作出了牺牲。

党和政府历年来十分关心老区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采取多项政策措施帮扶老区,使老区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行路难、读书难、看病难、住房难、饮水难等问题已明显改善,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缓解了影响老区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进步。近年来,清远市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老区建设收到明显的效果,对老区的宣传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有效地营造对老区的宣传氛围。

革命老区多处僻远地区、高寒山区,受自然、历史、地理的各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缓慢,老区人民生活相对还很贫困,老区人民的年均纯收入一般比全市平均数低20%以上。其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经济缺主导产业,人才难留住,资金难引进,资源难开发,产业难形成,产品难变商品,群众难增收。制约老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其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缺乏均等化,老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基础设施落后。其二是观念意识较陈旧,现代文化意识落后,缺少现代经济的新观念,管理手段落后,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不强,也缺乏根治贫穷的新项目。其三是人的文化素质偏低,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和有战略头脑的带头人,守着资源不懂得开发利用。其四是缺少一以贯之的国家帮扶致富的有力政策,特别是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长效性的特殊政策。帮扶老区的政策与援疆、援藏及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相差甚远,有些政策少有实质性的内容。老区建设欠账较多:全市的老区有三成的自然村共两千多公里的道路未实现水泥硬底化;有两千多个自然村农田水利建设未达标;有近二成的老区自然村2万多户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还有占老区总户数四分之一的4.6万户老区人民仍住泥砖房屋。

老区有其独特的优势和资源,关键是如何发展和利用。老区的红色资源、绿色生态是很好的旅游资源,老区有淳朴的乡风民俗资源,这份淳朴的真情是对党和政府的真诚和对信念的坚定,也是建设家乡的原动力。老区有先天的优势,山区污染少,可利用山地、森林、矿藏较多,只要能正确地引导和合理地开发利用,将会产生更大的效益。

加快老区发展,使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党和政府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责任。老区要加快发展并且能够实现加快发展,一是靠党和国家对老区的大政方针。二是靠地方党委、政府的执政服务理念。三是靠本地优势产业的利用和兴起。老区人民感到欣慰的是,党和政府越来越关心老区,社会越来越关注老区,政策越来越优惠老区。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去年就如何加快清远老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步伐提出了五点很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并多次在有关材料上批示给有关领导和部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要把革命老区作为一个重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具体措施,加大帮扶力度。

老区正面临着提速发展的美好前景,老区人民盼求发展的愿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通过围绕新形势下加快老区建设发展为主题的老区现状大调研活动,老区和老区人民对党和政府最集中、最突出、最迫切的诉求有几方面。

一是强化老区意识,提高各级领导对老区的认识,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老区、支持老区的共识。老区是共产党的根,老区精神是共产党的魂,老区的发展是共产党人的责任。我们党不能让老区淡出社会大众的视野,更不能让老区淡出我们的执政理念,对老区的宣传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对老区的关心支持,取决于各级领导对老区的感情,有了感情,就有思路,就有办法,就有政策,对老区实行“同等优先”的政策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各级政府实行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各类资源向老区适度集聚和提速建设老区、繁荣老区的一项制度安排。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议程,形成一个认识老区、支持老区、反哺老区的社会氛围。

二是利用扶贫开发的资源,使老区早日实现脱贫致富。上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帮扶工作,全市有101个老区行政村被列入省的贫困村,有7万多老区群众列入帮扶对象。经过三年帮扶,人均收入增长363%,达到5882元,村集体收入从原来的1.85万元上升到9.8万元,增长530%,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新一轮的扶贫“双到”工作,全市有121个老区行政村列入省帮扶的贫困村,有3万多老区群众列为帮扶的贫困人口,各级要求充分利用这一帮扶契机,抓工作落实,督促检查帮扶单位如期实现目标任务,使被帮扶单位和群众按期脱贫,这样,经过两轮的“双到”帮扶,全市就有222个老区贫困村实现脱贫,占老区行政村的四成多。老区的贫困现状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好转。

三是完善老区的投入机制,加大对老区的投入。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老区发展的保证,加大资金投入是老区发展的关键。要继续完善市、县两级老区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机制,把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安排,并整合有关职能部门的资源,加大对老区投入的力度。如农业部门对老区申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三品(品种、品质、品牌)工程建设项目、财政部门对老区“一事一议”奖补申报项目、水务部门对老区通自来水建设项目、交通部门对老区自然村水泥路建设项目、民政部门在福利彩票公益金留成的安排上、教育和卫生部门在有关资源分配上、住建部门在改造农村泥砖危房工作上等都能给予老区“同等优先”,“适当倾斜”的优惠政策,力所能及地为老区多办好事、实事。使革命老区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急、难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四是着力培养本土的老区建设人才,发掘老区的优势资源,找准当地经济发展的路子,发挥老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老区发展的“造血功能”。在红色的土地上建设美丽的家乡,使老区赶上时代发展步伐,是老区人民的期盼。诚然,老区人民也不能丢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能在先辈的光环下吃“老本”,老区除了自身的奋发图强外,还希望党和政府加大智力、科技的帮扶,提高农民技能培训率,挑选一些优秀的老区青年到党校和农科院校培训学习,改善老区的文化结构和专业知识结构,培养一批热爱老区、素质能力强的干部和骨干,扶持一批创新发展、勤劳致富的牵头人,采取财政支持、项目带动、产业扶持等政策,加大“造血功能”力度。要突破发展的瓶颈,发掘利用老区的优势,把革命老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

解决老区发展缓慢问题,关系到当地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关系到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社会长治久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老区人民看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与当政者、管理者、领导者的利益诉求高度的一致;当今,共同的愿望、共同的利益同样把党和政府与老区人民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老区人民看到了希望,激发了潜能,充满着信心,决心守望着红色的土地,建设好绿色的美好家园。endprint

猜你喜欢
党和政府老区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老区在努力奔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努力建设一批新型高校智库 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