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4-09-19 16:21刘字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3期
关键词:蔬菜产业宁国市对策建议

刘字平

摘要:在调研宁国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提出了宁国市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宁国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72-0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宁国市蔬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化发展迅速。与此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区人口的快速扩张,宁国市“菜篮子”基地建设滞后、本地自给率不高、市场流通环节不畅、价格不稳定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1 宁国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宁国市在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中,将蔬菜产业纳入全市农业产业化“五大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推进了蔬菜产业发展。2009年宁国市蔬菜开始纳入农业产业化奖励,从2012年起蔬菜基地建设被纳入市定民生工程,2013年兑现各项奖补政策,金额达200余万元。

2013年宁国市商品蔬菜生产面积为1 466.67hm2(复种指数2.5),总产量5.5万t,总产值达1.65亿元,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633.33hm2。全市蔬菜年加工产值近3.2亿元。组建了蔬菜(食用菌、竹笋)合作社达60家,投入蔬菜产销与加工类龙头企业30余家,其中亿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茂盛食品有限公司2家蔬菜产业公司跃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大村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功通过国家级蔬菜标准园验收。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宁国市“菜篮子”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基地不足,季节性、区域性供求失衡,风险应对能力差等突出问题。长期以来,宁国市蔬菜供应60%从外地调入,年均从外地调入8万t左右,流通成本较高。

2.1 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蔬菜产业在基建和生产环节上投入成本都较高,菜农无力投入,导致水、电、路、沟渠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蔬菜设施条件薄弱,抗灾能力不强,生产绩效不高,很难适应现代蔬菜生产的需要。虽然近几年在“菜篮子”上政府投入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增强,但与蔬菜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总体需求相比,仍需不断加大扶持与倾斜力度。

2.2 蔬菜生产供应总量与市场消费需求矛盾突出 根据人均专业菜地不低20m2的标准,按照供应中心城区20万人口的蔬菜最低保有量计算,宁国市至少需要稳定的专业蔬菜基地400hm2,而该市目前的保障性蔬菜仅有195.33hm2,缺口高达51%。加上近几年随着城区面积不断扩张,公路和城市建设的土地征用,使得城郊传统专业菜地仍在大幅减少。

2.3 菜农生产积极性降低 蔬菜生产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劳动强度大,生产环节多,风险高等,加上用工难,工价高等,使得传统菜农普遍认为种菜难赚钱,并且种菜不如卖菜,卖菜不如贩菜。调研中发现,在蔬菜价格构成上,种菜农民只能得到零售价的47%,批发商得15%,零售商得38%。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菜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其它资本也不愿投资加入蔬菜产业,影响了蔬菜生产发展后劲。

2.4 农民“卖菜难”与居民“买菜贵”问题并存 一是缺乏市场营销与基地生产相结合的平台,销售渠道不畅,部分蔬菜生产者只懂生产,无力顾及销售,产销脱节现象较为突出;二是虽有蔬菜批发市场,但农贸市场出现“菜农难进、难卖”现象,流通环节不畅,导致存在阶段性蔬菜价格过高。宁国市区仅有大华、中心市场2个较大农贸市场,以及其他小型农贸市场及超市7个,摊位资源紧张,费用较大,同时受交易市场的场地限制,很多菜农蔬菜未能进入交易场所或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出售,造成菜源浪费,影响农民售菜。

3 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宁国市蔬菜产业发展应以加强建设保障性蔬菜基地、畅通流通环节为主,以均衡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为目标,同时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势,以生态有机品牌打造面向“苏、浙、沪”的精品蔬菜生产基地。最终实现蔬菜产业步入基地加快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产品有效供给、市民得到实惠、农民增收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3.1 坚持规划引导,加强以保障性蔬菜基地为主的基地建设 结合宁国市山区资源特色和农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地制定蔬菜发展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并通过整合资源,分片推进,将蔬菜基地建设任务落实。河办、竹峰、南办、西办、港口、胡乐等乡镇设施专业蔬菜主产区,要围绕设施栽培,重点发展早春、鲜食、精细菜和“名、特、优、稀、新”的蔬菜品种,充分运用设施农业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万家、仙霞、南极、中溪、霞西等乡镇,重点发展豇豆、四季豆、茭白类等高山反季节蔬菜;以汪溪、宁墩、梅林等乡镇为主,重点发展芦笋、香椿、黄秋葵等特色蔬菜;方塘、青龙、甲路等乡镇,适度发展食用菌产业。

3.2 加强菜地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重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园区道路、电力保障以及蔬菜生产设施等配套建设,确保田、水、路、电配套,灌、排、蓄功能齐全,以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的。因地制宜引进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大棚设施,探索、积累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蔬菜产业化发展。围绕蔬菜产业发展,政府引导要将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统筹,集中投向蔬菜基地,改善蔬菜生产条件,提升蔬菜综合生产能力。

3.3 以现代物流和信息化为重点,推进市场体系建设 着力抓好蔬菜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提升改造建设,明确城市菜市场的公益性,进一步完善城区菜市场、社区菜店规划,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流通能力。因地制宜在农贸市场设立本地蔬菜批发销售专区,扩大菜农自产自销摊位比例,同时设置一定比例的政府控制性摊位,蔬菜专业合作社及规模经营大户可在市区农贸市场设立直销点,方便菜农合理有序交易,有效解决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的问题。积极推进农超对接、网上销售、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蔬菜生产基地和消费者直接对接的产销模式。加快建立全市蔬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时收集发布蔬菜生产、供求等信息;建立“菜篮子”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引导蔬菜生产主体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4 利用资源生态优势,打响生态品牌和走休闲化发展方向 在建好保障性蔬菜基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宁国市生态资源优势,使蔬菜产业在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走向更高端的生态化、休闲化和艺术化的方向,打造宁国蔬菜产业未来的“六化”。

3.4.1 大力发展高山蔬菜 高山蔬菜由于生产环境优良、品质好而深受市场欢迎。宁国市地处皖东南,天目山北麓,东邻苏杭,西靠黄山,森林覆盖率近75%,生态环境优越,被列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市。全市适宜发展高山蔬菜的山地,种植面积近1 333.33hm2,发展潜力很大。

3.4.2 充分挖掘野生菜资源 野菜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种类繁多,未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食用品质好,很多野菜的营养价值高于栽培蔬菜,大部分野菜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宁国市野生蔬菜资源丰富,利用这些天然的绿色食品来丰富人民的菜篮子供应种类,改善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同时对发展蔬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有很大作用。

3.4.3 稳步发展有机蔬菜生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从无公害蔬菜,到绿色蔬菜,再到有机蔬菜,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高。宁国市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被誉为“一级空气一级水”,为发展有机蔬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有机蔬菜生产环境及技术要求高,但产生的附加值远远超过一般蔬菜。

3.4.4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近年来,宁国市依托良好生态环境、特色农业资源,积极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培植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着力发展休闲观光采摘农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今后的蔬菜产业发展中,具备条件的地方,要积极使生产型蔬菜园区向观光采摘园方向发展。

3.5 建立保障性蔬菜基地发展长效机制 在宁国市蔬菜产业的布局中,保障性蔬菜基地的建设、维护和运行是最核心的,也是“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本质。在全市建设的所有商品化蔬菜基地,除了政府的扶持、引导外,关键还是靠市场机制运行。在全市范围内,要确定保障性蔬菜基地的范围,对被确定为保障性的蔬菜基地,要进一步加强基地后续建设、管理和维护,每年要根据基地实际的生产面积和对宁国市蔬菜市场的供应量来确定补贴标准和补贴内容,推动保障性蔬菜基地的发展,最终建立保障性蔬菜基地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保障型蔬菜基地切实发挥保障作用。 (责编:张宏民)

endprint

摘要:在调研宁国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提出了宁国市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宁国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72-0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宁国市蔬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化发展迅速。与此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区人口的快速扩张,宁国市“菜篮子”基地建设滞后、本地自给率不高、市场流通环节不畅、价格不稳定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1 宁国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宁国市在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中,将蔬菜产业纳入全市农业产业化“五大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推进了蔬菜产业发展。2009年宁国市蔬菜开始纳入农业产业化奖励,从2012年起蔬菜基地建设被纳入市定民生工程,2013年兑现各项奖补政策,金额达200余万元。

2013年宁国市商品蔬菜生产面积为1 466.67hm2(复种指数2.5),总产量5.5万t,总产值达1.65亿元,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633.33hm2。全市蔬菜年加工产值近3.2亿元。组建了蔬菜(食用菌、竹笋)合作社达60家,投入蔬菜产销与加工类龙头企业30余家,其中亿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茂盛食品有限公司2家蔬菜产业公司跃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大村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功通过国家级蔬菜标准园验收。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宁国市“菜篮子”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基地不足,季节性、区域性供求失衡,风险应对能力差等突出问题。长期以来,宁国市蔬菜供应60%从外地调入,年均从外地调入8万t左右,流通成本较高。

2.1 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蔬菜产业在基建和生产环节上投入成本都较高,菜农无力投入,导致水、电、路、沟渠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蔬菜设施条件薄弱,抗灾能力不强,生产绩效不高,很难适应现代蔬菜生产的需要。虽然近几年在“菜篮子”上政府投入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增强,但与蔬菜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总体需求相比,仍需不断加大扶持与倾斜力度。

2.2 蔬菜生产供应总量与市场消费需求矛盾突出 根据人均专业菜地不低20m2的标准,按照供应中心城区20万人口的蔬菜最低保有量计算,宁国市至少需要稳定的专业蔬菜基地400hm2,而该市目前的保障性蔬菜仅有195.33hm2,缺口高达51%。加上近几年随着城区面积不断扩张,公路和城市建设的土地征用,使得城郊传统专业菜地仍在大幅减少。

2.3 菜农生产积极性降低 蔬菜生产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劳动强度大,生产环节多,风险高等,加上用工难,工价高等,使得传统菜农普遍认为种菜难赚钱,并且种菜不如卖菜,卖菜不如贩菜。调研中发现,在蔬菜价格构成上,种菜农民只能得到零售价的47%,批发商得15%,零售商得38%。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菜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其它资本也不愿投资加入蔬菜产业,影响了蔬菜生产发展后劲。

2.4 农民“卖菜难”与居民“买菜贵”问题并存 一是缺乏市场营销与基地生产相结合的平台,销售渠道不畅,部分蔬菜生产者只懂生产,无力顾及销售,产销脱节现象较为突出;二是虽有蔬菜批发市场,但农贸市场出现“菜农难进、难卖”现象,流通环节不畅,导致存在阶段性蔬菜价格过高。宁国市区仅有大华、中心市场2个较大农贸市场,以及其他小型农贸市场及超市7个,摊位资源紧张,费用较大,同时受交易市场的场地限制,很多菜农蔬菜未能进入交易场所或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出售,造成菜源浪费,影响农民售菜。

3 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宁国市蔬菜产业发展应以加强建设保障性蔬菜基地、畅通流通环节为主,以均衡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为目标,同时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势,以生态有机品牌打造面向“苏、浙、沪”的精品蔬菜生产基地。最终实现蔬菜产业步入基地加快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产品有效供给、市民得到实惠、农民增收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3.1 坚持规划引导,加强以保障性蔬菜基地为主的基地建设 结合宁国市山区资源特色和农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地制定蔬菜发展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并通过整合资源,分片推进,将蔬菜基地建设任务落实。河办、竹峰、南办、西办、港口、胡乐等乡镇设施专业蔬菜主产区,要围绕设施栽培,重点发展早春、鲜食、精细菜和“名、特、优、稀、新”的蔬菜品种,充分运用设施农业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万家、仙霞、南极、中溪、霞西等乡镇,重点发展豇豆、四季豆、茭白类等高山反季节蔬菜;以汪溪、宁墩、梅林等乡镇为主,重点发展芦笋、香椿、黄秋葵等特色蔬菜;方塘、青龙、甲路等乡镇,适度发展食用菌产业。

3.2 加强菜地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重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园区道路、电力保障以及蔬菜生产设施等配套建设,确保田、水、路、电配套,灌、排、蓄功能齐全,以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的。因地制宜引进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大棚设施,探索、积累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蔬菜产业化发展。围绕蔬菜产业发展,政府引导要将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统筹,集中投向蔬菜基地,改善蔬菜生产条件,提升蔬菜综合生产能力。

3.3 以现代物流和信息化为重点,推进市场体系建设 着力抓好蔬菜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提升改造建设,明确城市菜市场的公益性,进一步完善城区菜市场、社区菜店规划,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流通能力。因地制宜在农贸市场设立本地蔬菜批发销售专区,扩大菜农自产自销摊位比例,同时设置一定比例的政府控制性摊位,蔬菜专业合作社及规模经营大户可在市区农贸市场设立直销点,方便菜农合理有序交易,有效解决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的问题。积极推进农超对接、网上销售、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蔬菜生产基地和消费者直接对接的产销模式。加快建立全市蔬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时收集发布蔬菜生产、供求等信息;建立“菜篮子”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引导蔬菜生产主体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4 利用资源生态优势,打响生态品牌和走休闲化发展方向 在建好保障性蔬菜基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宁国市生态资源优势,使蔬菜产业在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走向更高端的生态化、休闲化和艺术化的方向,打造宁国蔬菜产业未来的“六化”。

3.4.1 大力发展高山蔬菜 高山蔬菜由于生产环境优良、品质好而深受市场欢迎。宁国市地处皖东南,天目山北麓,东邻苏杭,西靠黄山,森林覆盖率近75%,生态环境优越,被列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市。全市适宜发展高山蔬菜的山地,种植面积近1 333.33hm2,发展潜力很大。

3.4.2 充分挖掘野生菜资源 野菜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种类繁多,未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食用品质好,很多野菜的营养价值高于栽培蔬菜,大部分野菜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宁国市野生蔬菜资源丰富,利用这些天然的绿色食品来丰富人民的菜篮子供应种类,改善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同时对发展蔬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有很大作用。

3.4.3 稳步发展有机蔬菜生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从无公害蔬菜,到绿色蔬菜,再到有机蔬菜,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高。宁国市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被誉为“一级空气一级水”,为发展有机蔬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有机蔬菜生产环境及技术要求高,但产生的附加值远远超过一般蔬菜。

3.4.4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近年来,宁国市依托良好生态环境、特色农业资源,积极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培植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着力发展休闲观光采摘农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今后的蔬菜产业发展中,具备条件的地方,要积极使生产型蔬菜园区向观光采摘园方向发展。

3.5 建立保障性蔬菜基地发展长效机制 在宁国市蔬菜产业的布局中,保障性蔬菜基地的建设、维护和运行是最核心的,也是“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本质。在全市建设的所有商品化蔬菜基地,除了政府的扶持、引导外,关键还是靠市场机制运行。在全市范围内,要确定保障性蔬菜基地的范围,对被确定为保障性的蔬菜基地,要进一步加强基地后续建设、管理和维护,每年要根据基地实际的生产面积和对宁国市蔬菜市场的供应量来确定补贴标准和补贴内容,推动保障性蔬菜基地的发展,最终建立保障性蔬菜基地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保障型蔬菜基地切实发挥保障作用。 (责编:张宏民)

endprint

摘要:在调研宁国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提出了宁国市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宁国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72-0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宁国市蔬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化发展迅速。与此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区人口的快速扩张,宁国市“菜篮子”基地建设滞后、本地自给率不高、市场流通环节不畅、价格不稳定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1 宁国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宁国市在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中,将蔬菜产业纳入全市农业产业化“五大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推进了蔬菜产业发展。2009年宁国市蔬菜开始纳入农业产业化奖励,从2012年起蔬菜基地建设被纳入市定民生工程,2013年兑现各项奖补政策,金额达200余万元。

2013年宁国市商品蔬菜生产面积为1 466.67hm2(复种指数2.5),总产量5.5万t,总产值达1.65亿元,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633.33hm2。全市蔬菜年加工产值近3.2亿元。组建了蔬菜(食用菌、竹笋)合作社达60家,投入蔬菜产销与加工类龙头企业30余家,其中亿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茂盛食品有限公司2家蔬菜产业公司跃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大村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功通过国家级蔬菜标准园验收。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宁国市“菜篮子”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基地不足,季节性、区域性供求失衡,风险应对能力差等突出问题。长期以来,宁国市蔬菜供应60%从外地调入,年均从外地调入8万t左右,流通成本较高。

2.1 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蔬菜产业在基建和生产环节上投入成本都较高,菜农无力投入,导致水、电、路、沟渠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蔬菜设施条件薄弱,抗灾能力不强,生产绩效不高,很难适应现代蔬菜生产的需要。虽然近几年在“菜篮子”上政府投入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增强,但与蔬菜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总体需求相比,仍需不断加大扶持与倾斜力度。

2.2 蔬菜生产供应总量与市场消费需求矛盾突出 根据人均专业菜地不低20m2的标准,按照供应中心城区20万人口的蔬菜最低保有量计算,宁国市至少需要稳定的专业蔬菜基地400hm2,而该市目前的保障性蔬菜仅有195.33hm2,缺口高达51%。加上近几年随着城区面积不断扩张,公路和城市建设的土地征用,使得城郊传统专业菜地仍在大幅减少。

2.3 菜农生产积极性降低 蔬菜生产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劳动强度大,生产环节多,风险高等,加上用工难,工价高等,使得传统菜农普遍认为种菜难赚钱,并且种菜不如卖菜,卖菜不如贩菜。调研中发现,在蔬菜价格构成上,种菜农民只能得到零售价的47%,批发商得15%,零售商得38%。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菜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其它资本也不愿投资加入蔬菜产业,影响了蔬菜生产发展后劲。

2.4 农民“卖菜难”与居民“买菜贵”问题并存 一是缺乏市场营销与基地生产相结合的平台,销售渠道不畅,部分蔬菜生产者只懂生产,无力顾及销售,产销脱节现象较为突出;二是虽有蔬菜批发市场,但农贸市场出现“菜农难进、难卖”现象,流通环节不畅,导致存在阶段性蔬菜价格过高。宁国市区仅有大华、中心市场2个较大农贸市场,以及其他小型农贸市场及超市7个,摊位资源紧张,费用较大,同时受交易市场的场地限制,很多菜农蔬菜未能进入交易场所或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出售,造成菜源浪费,影响农民售菜。

3 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宁国市蔬菜产业发展应以加强建设保障性蔬菜基地、畅通流通环节为主,以均衡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为目标,同时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势,以生态有机品牌打造面向“苏、浙、沪”的精品蔬菜生产基地。最终实现蔬菜产业步入基地加快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产品有效供给、市民得到实惠、农民增收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3.1 坚持规划引导,加强以保障性蔬菜基地为主的基地建设 结合宁国市山区资源特色和农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地制定蔬菜发展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并通过整合资源,分片推进,将蔬菜基地建设任务落实。河办、竹峰、南办、西办、港口、胡乐等乡镇设施专业蔬菜主产区,要围绕设施栽培,重点发展早春、鲜食、精细菜和“名、特、优、稀、新”的蔬菜品种,充分运用设施农业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万家、仙霞、南极、中溪、霞西等乡镇,重点发展豇豆、四季豆、茭白类等高山反季节蔬菜;以汪溪、宁墩、梅林等乡镇为主,重点发展芦笋、香椿、黄秋葵等特色蔬菜;方塘、青龙、甲路等乡镇,适度发展食用菌产业。

3.2 加强菜地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重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园区道路、电力保障以及蔬菜生产设施等配套建设,确保田、水、路、电配套,灌、排、蓄功能齐全,以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的。因地制宜引进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大棚设施,探索、积累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蔬菜产业化发展。围绕蔬菜产业发展,政府引导要将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统筹,集中投向蔬菜基地,改善蔬菜生产条件,提升蔬菜综合生产能力。

3.3 以现代物流和信息化为重点,推进市场体系建设 着力抓好蔬菜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提升改造建设,明确城市菜市场的公益性,进一步完善城区菜市场、社区菜店规划,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流通能力。因地制宜在农贸市场设立本地蔬菜批发销售专区,扩大菜农自产自销摊位比例,同时设置一定比例的政府控制性摊位,蔬菜专业合作社及规模经营大户可在市区农贸市场设立直销点,方便菜农合理有序交易,有效解决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的问题。积极推进农超对接、网上销售、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蔬菜生产基地和消费者直接对接的产销模式。加快建立全市蔬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时收集发布蔬菜生产、供求等信息;建立“菜篮子”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引导蔬菜生产主体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4 利用资源生态优势,打响生态品牌和走休闲化发展方向 在建好保障性蔬菜基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宁国市生态资源优势,使蔬菜产业在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走向更高端的生态化、休闲化和艺术化的方向,打造宁国蔬菜产业未来的“六化”。

3.4.1 大力发展高山蔬菜 高山蔬菜由于生产环境优良、品质好而深受市场欢迎。宁国市地处皖东南,天目山北麓,东邻苏杭,西靠黄山,森林覆盖率近75%,生态环境优越,被列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市。全市适宜发展高山蔬菜的山地,种植面积近1 333.33hm2,发展潜力很大。

3.4.2 充分挖掘野生菜资源 野菜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种类繁多,未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食用品质好,很多野菜的营养价值高于栽培蔬菜,大部分野菜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宁国市野生蔬菜资源丰富,利用这些天然的绿色食品来丰富人民的菜篮子供应种类,改善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同时对发展蔬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有很大作用。

3.4.3 稳步发展有机蔬菜生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从无公害蔬菜,到绿色蔬菜,再到有机蔬菜,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高。宁国市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被誉为“一级空气一级水”,为发展有机蔬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有机蔬菜生产环境及技术要求高,但产生的附加值远远超过一般蔬菜。

3.4.4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近年来,宁国市依托良好生态环境、特色农业资源,积极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培植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着力发展休闲观光采摘农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今后的蔬菜产业发展中,具备条件的地方,要积极使生产型蔬菜园区向观光采摘园方向发展。

3.5 建立保障性蔬菜基地发展长效机制 在宁国市蔬菜产业的布局中,保障性蔬菜基地的建设、维护和运行是最核心的,也是“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本质。在全市建设的所有商品化蔬菜基地,除了政府的扶持、引导外,关键还是靠市场机制运行。在全市范围内,要确定保障性蔬菜基地的范围,对被确定为保障性的蔬菜基地,要进一步加强基地后续建设、管理和维护,每年要根据基地实际的生产面积和对宁国市蔬菜市场的供应量来确定补贴标准和补贴内容,推动保障性蔬菜基地的发展,最终建立保障性蔬菜基地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保障型蔬菜基地切实发挥保障作用。 (责编:张宏民)

endprint

猜你喜欢
蔬菜产业宁国市对策建议
略阳县“十三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绿色营销是发展蔬菜产业的根本出路
重庆市大足区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