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小麦病虫害发生预测与防治策略

2014-09-19 09:04张智慧李佳新王传芳王啟苗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3期
关键词:宁国市防治策略小麦

张智慧+李佳新+王传芳+王啟苗

摘要:文章根据2014年宁国市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预测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发生预测;防治策略;宁国市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93-02

宁国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天目山北麓,东临苏杭,西靠黄山,市域面积2 487km2,是皖南山区的县级市。农村种植业主要是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等。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土地流转的规模进一步加大,农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不断壮大,小麦播种面积从近几年不足300hm2发展到2013年的680hm2。但在小麦生产的过程中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偏重。为此,笔者对2014年宁国小麦主要病虫害:纹枯病、赤霉病、穗期蚜虫进行了预测分析,为小麦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预测分析

1.1 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真菌病害,为宁国小麦上的常发性本地病害,小麦不同生育期都可受到纹枯病的危害,轻者穗小粒秕,重者不能抽穗,或形成白穗。病状主要发生于叶鞘和茎秆上,叶鞘上病斑梭形、纵裂,病斑扩大连片形成烂茎,因此,危害小麦形成枯孕穗或抽穗后形成白穗、结实少、子粒秕瘦等症状。

宁国市主栽小麦品种为扬麦系列,均不抗纹枯病,且小麦多为撒播,田间密度大,郁闭度高;特别是小麦在拔节期,为纹枯病易感生育期,若遇长时间持续阴雨,田间湿度大,则有利于小麦纹枯病发生与流行。从病情监测看,2月24日始见病株。3月7日调查:系统田平均病株率13.67%,病指2.73;普查加权平均病株率9.26%,加权平均病指1.86,病株率较近3a同期均值高138.05%,病指较近3a同期均值高116.28%。病情指数高于近年同期,预计纹枯病发生是总体中等偏重。

1.2 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宁国市小麦生产上已上升为重要病害,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赤霉病自幼苗至抽穗期均可发生,苗期在幼苗的芽鞘和根鞘上呈黄褐色水浸状腐烂;拔节期茎基部呈褐色,后变软腐烂,植株枯萎;抽穗期在小穗颖片上出现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危害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等明显症状。

宁国市种植的小麦品种大多为扬麦系列、宁麦系列,对赤霉病抗性不强。特别是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期遇连阴雨天气,易造成赤霉病的发生、流行;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麦田,湿度大,也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从3月31日病情监测调查结果来看,平均丛带菌率24.45%,平均枝带菌率3.48%,分别是近3a同期均值的2.48倍和1.27倍,子囊壳带菌率偏高。镜检子囊壳成熟度指数为44.44,较近3a同期均值高18.38,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在4月上旬末至4月中旬初,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度较高。加之,清明前后有明显的降雨,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较为有利,预计赤霉病发生总体中等偏重。

1.3 小麦穗蚜 小麦穗蚜是小麦后期的主要虫害之一,为害包括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主要以成、若蚜密集在麦叶、茎秆、嫩头和嫩穗,吸食汁液,受害后叶片变黄,特别是抽穗灌浆期在麦穗上吸食汁液,造成受害籽粒不饱满,严重影响产量;间接为害是指麦蚜在危害的同时,传播小麦病毒病,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病为害最大。

4月21日全市普查,小麦田平均有蚜株率为66.4%,百株蚜量307.4头,有蚜株率和百株蚜量分别较7a前增加2.9倍和5.1倍,其中重发田块有蚜株率达80%,百株蚜量达532头,蚜虫繁殖速度较快。而田间蜘蛛、瓢虫天敌数量较少,对蚜虫自然控制能力较弱。针对当前小麦大部分处于灌浆期,食料丰富,阴雨天气不利穗蚜繁殖,但由于基数高,若后期气候适宜,将很有可能暴发危害,因此,要高度重视小麦穗期蚜虫的查治工作,对超过防治指标的小麦田适时进行防治。

2 防治措施

2.1 小麦纹枯病 防治适期为3月上中旬小麦拔节期。主要防治方法:在做好清沟沥水、降低土壤湿度、合理施肥、提高小麦植株抗病能力等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针对病株率达10%的田块,采取化学防治措施。每667m2用有效成分苯甲·丙环唑6~9g、或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井冈霉素4%、蜡质芽孢杆菌16亿个/g)20g、或烯唑醇6g、或井冈霉素10g兑水50~75kg,选择晴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重病区首次施药后7d再防治1次。

2.2 小麦赤霉病 兼治小麦纹枯病、穗蚜、灰飞虱。防治适期为4月上中旬小麦初花期(扬花10%)。防治方法:小麦初花期及时喷药预防,若花期遇多雨或多雾天气,应在药后7d左右,再补治1次;防治时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性较好的农药,如:每667m2用有效成份氰烯菌酯50g、或甲基硫菌灵70g、或咪鲜胺15g、或用36%多菌灵·三唑酮悬浮剂100g兑水50kg左右喷雾。机动喷雾器每667m2兑水30kg、手动喷雾器兑水50kg均匀喷雾。同时,要选用吡蚜酮、啶虫咪、烯唑醇等药剂,做好小麦纹枯病、小麦穗蚜、灰飞虱的兼治。

2.3 小麦穗蚜 兼治小麦赤霉病、小麦病毒病。防治适期为4月下旬灌浆和乳熟期。主要防治方法:防治时要注意保护利用天敌,重点保护好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蚜茧蜂等优势种天敌。当天敌单位数与蚜虫数量比例小于1∶322,田间麦蚜发生量超过防治指标(百株蚜量500头)时要及时实施药剂防治,每667m2选用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或用有效成分吡蚜酮5g、或啶虫脒2g、或吡虫啉4g兑水30~50kg喷雾。若遇阴雨天气,赤霉病暴发风险增大时,要抓住雨止转晴的机会再紧急防治1次小麦赤霉病;或在防治蚜虫的同时,加入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达到一喷多效的目的。 (责编:吴祚云)

endprint

猜你喜欢
宁国市防治策略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关于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