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俊 娜,鞠 福 生,2,岳 公 星,刘 太 东,刘 俊 龙
(1.大连工业大学 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2.大连新元化工技术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35;3.大连思美娅服饰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33)
纺织品的免烫化学整理在20世纪50年代初出现了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DMDHEU)整理剂,由于其具有优秀的洗烫耐久性,氯残留量低,以及相对较低的布面甲醛释放量,一直是市场主导产品,现在市场上约90%以上的免烫和耐久压烫整理剂是以DMDHEU为化学基础的改性产品[1-3]。随着各国发布限定布面甲醛释放量更严格的标准,通过各种改性方法已经低醛化的DMDHEU整理剂仍处在布面上释放甲醛超标的临界线上。而公认的无醛免烫整理剂DMeDHEU和BTAC[4]由于产品成本、性价比及综合性能等问题,还不具备替代DMDHEU产品的能力[5]。DMDHEU的超低醛化研究仍是免烫剂和耐久压烫整理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用新型无醛免烫剂与超低醛的甲醚化DMDHEU整理剂组合,以减少DMDHEU的用量为目的,经应用性能表征与优化,实现了布面释放甲醛不得检出的无醛化免烫整理的新方法。
C/C,29.53tex×29.53tex,1 524根/dm×1 524根/dm。
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过硫酸钾;乳化剂、交联剂、超低醛甲醚化DMDHEU树脂,实验室自制,游离甲醛<0.8%。
NDJ-1型旋转黏度计,MU501均匀轧车,YG065C型电子织物强力仪,YG(B)541D-Ⅱ型全自动数字式织物折皱弹性仪,SBDY-1数显白度仪,670NEXV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将一定比例交联剂、软化水、乳化剂、苯乙烯及功能单体依次加入到四口瓶中搅拌预乳化。在装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装置、搅拌装置、温度计的四口瓶中加入部分引发剂、软化水、乳化剂及保护胶体,将预乳液和引发剂溶液同时滴加到底液中,(80±1)℃反应,滴加完毕保温1h,得到核乳液。
将一定比例的交联剂、软化水、乳化剂、醋酸乙烯酯依次加入四口瓶中,搅拌预乳化,将此预乳液和剩余的引发剂溶液滴加到核乳液中,滴加完毕保温1h,即得醋丙乳液。
二浸二轧→烘干(110℃、10min)→焙烘(190℃、60s)。
红外光谱分析(IR)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水洗尺寸稳定性(缩水率)按AATCC135标准测试;外观平整度(DP值)按GB/T 13769—2009来评定;织物断裂强力按GB/T 3923.2—1998测定;相对白度采用GB/T 8424.2—2001进行测定;布面游离甲醛依据GB/T 2919.1—2009进行检测。
由图1可见,波数1 240.14、1 121.67和1 737.93cm-1说明聚合物中含有酯基,波数2 932.17、1 434.24与2 868.34、1 373.99cm-1说明聚合物中含—CH3与—CH2—,2 239.84cm-1为—CN的特征吸收峰,946.78cm-1为丁酯特征吸收峰,表明聚合物由BA、AN等与VA共聚合成。
图1 醋丙乳胶膜的红外光谱Fig.1 FTIR spectrum of vinegar latex film
分别使用DMDHEU树脂加氯化铵(3g/L)、制备的醋丙乳液对织物进行免烫整理,结果见图2。当醋丙乳液用量≥80g/L时整理织物的DP级达到3级,免烫效果良好。乳液用量继续增加,DP级变化不明显。这是由于共聚改性的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在进行抗皱整理时,树脂粒子扩散到纤维的无定形区,其中活性基团可与纤维发生交联反应,将纤维分子连接起来,使其不易变形,从而达到抗皱目的[1]。用量达到80g/L后,树脂与纤维的交联反应趋于平衡,因而平整性不再提高。
图2 免烫剂用量对整理后织物DP级的影响Fig.2 Influence of the non-iron agent amount on DP grade of finished fabric
DMDHEU树脂的免烫整理效果优于制备的醋丙乳液,20g/L即可使织物的DP级达到3级,且随着用量的增加,织物DP级也不断增加。当用量达到60g/L时,织物DP级达到4级,此后变化不再明显。但研究发现,DMDHEU树脂的用量高于40g/L后,织物表面便可检测出游离甲醛,所以需要将两者共混,以减少DMDHEU树脂用量达到环保效果。
由图3可知,随免烫剂用量的增加,织物经向与纬向缩水率先升高,后趋于平缓。醋丙乳液对织物缩水率的整理效果不及DMDHEU树脂好。
图3 免烫剂用量对织物缩水率影响Fig.3 Influence of the non-iron agent amount on shrinkage of finished fabric
经免烫整理后的织物亲水性下降,在水中的溶胀减小,缩水现象减弱,即免烫整理后的织物产生防缩效果。免烫剂用量越大,亲水性越弱,同时交联反应越充分,醋丙乳液形成的乳胶膜在纤维表面的沉积越多,当体系受到外力作用时,由于共价交联或树脂的固定,可在减少纤维大分子形变的同时稳定原有的氢键结构,提高形变回复能力,使水洗后尺寸变化减小,缩水率呈增大趋势;当用量进一步提高,免烫剂在纤维表面的吸附达到饱和,缩水率不再增加。醋丙乳液对织物的防缩效果不如DMDHEU树脂,可通过这两种树脂的复配,提高整理织物的尺寸稳定性。
从图4可知,织物的经向断裂强力随着醋丙乳液用量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纬向断裂强力变化很小,而DMDHEU树脂整理后织物的断裂强力随树脂的增多下降明显。
图4 免烫剂用量对织物断裂强力的影响Fig.4 Influence of the non-iron agent amount on breaking strength of finished fabric
纤维受到高温焙烘时会产生损伤,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力集中,使纤维大分子断裂,引起强力的下降。醋丙乳液可形成高弹膜沉积在织物表面,提高织物弹性,减弱对织物的强力损失,甚至有补强的效果;而DMDHEU树脂的多分子交联过于密集,用量增大,交联程度增强,使应力更易集中,所以强力下降很明显。
由图5看出,织物的白度随免烫剂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同时可知,与DMDHEU树脂相比,醋丙乳液整理后织物的白度下降明显减少。
图5 免烫剂用量对织物白度的影响Fig.5 Influence of the non-iron agent amount on whiteness of finished fabric
所合成的醋丙乳液及DMDHEU树脂中均存在含氮基团,易水解产生氨基,氨基上的活泼氢原子氧化分解形成发色基团,使织物泛黄,免烫剂用量增大,氨值升高,泛黄性增强,织物的白度下降。醋丙乳液中仅含有少量—CN,其白度下降较小。
从表1可知,DMDHEU树脂的使用量超过60g/L时,整理后的织物可检出游离甲醛,而醋丙乳液整理后织物未测出甲醛。DMDHEU树脂与纤维大分子形成交联键时易发生羟基转位反应,形成己内酰胺易引起交联键水解而释放甲醛,醋丙乳液不存在甲醛的释放。
表1 免烫剂整理后织物游离甲醛的测定结果Tab.1 The test result of free formaldehyde of non-iron finished fabric
通过单因子试验可知,醋丙乳液的用量、DMDHEU树脂用量及催化剂都会对织物性能产生影响,因此进行L9(33)正交试验。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2,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3。
表2 免烫剂试验因素水平表Tab.2 Levels of experimental factors table
通过对正交试验的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免烫剂整理对缩水率影响大小为:甲醚化DMDHEU树脂用量>乳液用量>催化剂用量,甲醚化DMDHEU树脂的用量越大,缩水率越小,而醋丙乳液用量为50g/L,催化剂3g/L时缩水率最好。乳液、甲醚化DMDHEU树脂及催化剂用量的多少对经向断裂强力影响不大,对纬向断裂强力的影响最大的是甲醚化DMDHEU树脂,甲醚化DMDHEU树脂为30g/L时断裂强力最大,用量过多会造成较大的断裂损失,而三者用量的增加都会导致白度下降,织物泛黄性增强。
综合考虑整理后织物的各项性能,免烫整理的优化方案为A2B2C2,即醋丙乳液50g/L,DMDHEU树脂30g/L,氯化铵3g/L。使用此复配免烫剂对织物进行整理后的性能见表4。由表4可知,醋丙乳液与DMDHEU树脂复配对织物整理后,缩水率<1%,DP级达3.5级,达到免烫整理指标,断裂强力(与空白样相比)仅降低19%(经)与27%(纬),白度下降7.5%。
表3 免烫剂正交试验设计及试验结果Tab.3 Orthogonal arrangement and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s
表4 免烫剂整理后织物性能Tab.4 The performance of non-iron finished fabric
(1)以醋酸乙烯酯为主要原料,可制备出性能稳定的改性醋丙乳液无醛免烫整理剂。
(2)将醋丙乳液与超低醛的甲醚化DMDHEU树脂复配,对棉织物进行免烫整理,综合分析整理后织物的各项性能,确定了免烫剂最佳用量。整理后的织物的缩水率<1%,DP级达3.5级,强力损失和白度下降小,且减少了DMDHEU树脂用量,达到布面释放醛不得检出的无醛整理要求。
[1]陈克宁,董瑛.织物抗皱整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7-21.
[2]沈淦清.染整工艺原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284-288.
[3]曹平,杨露露.DMDHEU树脂醚化机理[J].印染助剂,2011,28(2):21-24.
[4]TOMASINO C.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Fabric Preparation and Finishing[M].North Carolina: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1996:111-116.
[5]石亚鹏,周向东.交联剂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及进展[J].印染助剂,2011,28(1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