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华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生本教育理念指出“教育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还指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由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自主的体验、发现的过程,一堂好课是生成的。但是,即便我们偏重生成理念,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本着高效的目标,对于一堂好课来说,成功的因素就不仅仅是生成,精心的设计才是成功的前提。著名教师于永正说:“不备课,就是备课不充分,我也是不敢进课堂的。”可见精心的课前设计是我们上好课的前提,是让我们的课变得生动精彩的基础。那么,生本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呢?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指出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还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的深广度等。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课堂的生成,但是一节课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一定要预先设计。任何一堂课,都应有清晰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可能部分教学目标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需要调整,但是有关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目标,都只能依靠课前的设计。
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环节设计要“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既关注“意料之中”的事情,即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生的各种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过程;创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和环境,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等。同时,教学环节又尽量预想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料之外”的事情,注重教学流程的生成性。我们认为教学任务的完成,必须依靠科学的教学环节。如果课堂随性而发,教学效果将成为泡影。在课堂操作中可能教学的每个步骤并不会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但没有灵活的环节预设,课堂生成、目标达成也就成为“没有纸的乱谈兵”。一堂课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老师必须心中有数。我们讲究课堂的开放和活跃,但是我们不能天马行空。这就是说,我们在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教法学法更要预设。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的不同,目标的层次等帮助学生选择好适合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方式。有的老师认为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就是生本课堂了。但是基于小学生学习能力差,控能力不高的特点,这种学法不仅不能把学习主动权给学生,而且可能形成放任自流的学习环境中不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是选择合作方式、讨论方式还是探究发现的方式,都要反复斟酌,在教法上多动脑筋,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当然,学习方式的选择也要灵活多样,允许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主选择。许多的名师都在为一堂课冥思苦想:苏霍姆林斯基曾经为《植物的根》而苦思,窦桂梅老师曾经为一节课九易其稿。而我们远程研修也在学习磨课,我们提倡每节都要“磨”,不仅群组“磨”,更是自己“磨”。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求教师在教法设计时必须把自己融于教学之中,进行创造性地活动,从整体着眼,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努力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让学生有兴趣,使之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让他们受到鼓舞和激励,让他们学得更好,发展得更全面,新课标的精神也就是在这样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
第四,注重陈述性知识的预设。一些基本的概念、定义,成语的解释,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随意性,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与程序性的知识不同,这些内容是老师最不能犯的错误。因此,陈述性的知识是老师预先设计的内容之一。这要求老师对基本知识烂熟于胸,课堂上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才能有的放矢。
对于每一次教学设计都要写一写。虽然我们有电脑,打字快,但是优美的书写也许能启迪我们育人的心智。写教案的过程能使自己的教学思路变得清晰,教学策略明析,教学信息充分储备。教案是老师自己教学策略、教学信息、教学思想的记载,像诗、像画、像自己的杰作。写教案不需要形式化,捡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去写,比如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思想内容等方面的自己的理解,对自己设计的精彩情境创设,自己发现的一个妙解,某个环节的新教法等等。而自己所熟悉的教程则可以用提纲写出,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力求做到胸有成竹就行。
最后要注重辅助教学手段的设计。现代教育技术把电、光、形、声多种媒体组合起来,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它能把学习内容在大小、动静、虚实、远近、快慢,局部与整体、外表与内里之间互相转化,加大了教学密度,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借用什么样的手段辅助教学目标的完成,也只能提前设计,精心准备。如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教学模型等都要酌情预设。
总之,教学设计要为动态生成而设计,使教学尽可能的在预设之内生成,在一般情况下,做到教学目标基本不变,教学内容基本不变,教学重点基本不变,教学策略基本不变,教学流程基本不变。同时,必须认识到,课堂又是复杂的,老师在预设时,不可能穷尽也不必穷尽课堂的可能的变化,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机智中生成。当我们把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把教学设计当成自己的乐趣,把课堂教学当成自己的舞台,我们和学生就会在每一次课堂中领略了生命的意义,我们会因此享受到教育教学给我们带来的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西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