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中“专属空间”初探

2014-09-18 11:03李剑锋
求知导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专属群体老年人

李剑锋

摘 要:城市公园作为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原是为大众共同使用的。然而在某些公园中,由于特定群体对场地地长期使用,逐渐演变成这类人群的“专属空间”,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被其他群体接受和认同。这些“专属空间”往往充满了活力,是公园中最吸引人的空间。本文将以杭州西湖一公园的老人“专属空间”的进行研究,探索其形成要素,为景观设计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老年人;群体;专属

杭州湖滨一公园位于西湖的东岸,南山路与解放路及湖滨路的交口,园内以几个大木平台和大树为主,是杭州城市与西湖之间最“薄”的过渡带,是外地游客、本地市民游览西湖、休闲娱乐的场所。然而,公园建好投入使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公园便成为了老年人独享的“专属空间”,每天都聚集了大量的老年人在这活动:唱戏,下棋,打牌,聊天,闲坐,游客和其他市民在这遭到了“排挤”。

一公园的设计使老人们尽情享受到了休闲,使他们精神焕发,兴致盎然,并且满足了他们的行为需要,由此作为公园设计成功的准则的话,一公园便是一个成功的设计。因此,对于一公园的考察和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人的行为和场所本身特征与人行为的关系,对我们自己的设计产生指导和借鉴作用。考察和分析过程主要对使用者的行为和场所的特征进行的。

一、使用者:老人群体

任何人都会同自己年龄或是身份相近的人在一起,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或是儿童,通常情投意合的朋友常常会一起聚会,有共同爱好的人也会为了分享乐趣而组织起自己的团体或是协会。人们的这种聚集一方面来源于同一群体的共同爱好,社会角色等,另一方面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群体。老人们聚集在一公园,因为处在那的都是彼此年龄相仿的人,老人首先找到了彼此间的认同和群体感,每个老人都能以一个“成员”的身份在这群老人中若无其事地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共同的爱好更成为了他们聚在一起的“黏合剂”,戏剧、桥牌、棋子,舞蹈或是一个共同喜欢的话题。因此,戏迷,友,棋友每天都相约于此,形成了最为固定的人群,继而那些相对“独立”的老人也会为寻求能属于自己年龄的场所而来到这里并慢慢地融入其中。

群体地形成也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他们对另一群体的躲避和紧张。在观察中我们不难发现,老人们尽量地聚集在一起,并且都待在木平台上,即使是彼此之间不熟的老人,也在保持足够的距离同时尽可能坐到老人多的地方。这种现象不仅是群体感形成的距离需要,更是出于老人对于身边人来人往的陌生的游客群体的紧张和恐惧,他们不愿意处于让自己产生危险的群体中,老年人所最重视的是坐到远离那些陌生游客的地方。这样,老人宁愿站在拥挤的木平台上,而不愿意走到游客流动的地方的凳子上休息。同时,在一公园老人群体的内部,也会产生小群体的区别。在拍摄中,我便拍到了大约5种类型的老人“小群体”:休息、聊天、跳舞、打牌和唱戏。同时他们以占领不同的木平台来区分彼此所处的群体。这种区分是以他们明确的不同活动来区分的,而且他们以占领不同的木平台来区分彼此所处的群体,这也从一方面表现出老人“小群体”间的细微的紧张和恐惧。

二、场所特征:区域感明确与“开放空间”

活动的群体性和群体的排外性需要从活动场地进行一定程度上地划分。界限明确对于想获得某种安全感的老人来说是具有莫大的吸引力的。一公园处于湖滨6个公园的最南端,而且是在湖滨公园L形平面的短线处。北接西湖南接南山路,公园的区域感很明确,而公园内的木平台与木平台,木平台与道路之间厚厚的绿化隔离带使得区域间的关系更加舒适。一公园的这些场所特性对特别需要寻求能明确划分人群的老人们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这样,老人们便自动的聚集到了这里,并自然地占领了每个木平台作为他们群体活动的区域。木平台也使得老人避免了旅游人群和风景区观光车带来的危险,给老人们提供了一个较为安全的活动场所。当然,公园周围的西湖光景,高大的树木和亭台也使得老人在这的活动更加舒适。(图10)

设计并无须过于明确场所的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这种明确反倒会限定或阻碍使用者的活动。一公园的成功也来源于只是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开放空间”。所谓的“开放空间”就是假设使用者将在那里进行“自由玩耍”或者是“自发行为”的一片空地。因为人们的行为具有不可预知性,设计者只能对人们可能的活动进行总结,以此来设计活动空间。一公园改造之前,已有老人在这里晨练跳舞和唱戏,公园设计者并没有用健身器材等明确功能的东西来限定场所的功能,而是用木平台这种自由行为的“开放空间”来引导和发展场所潜在的活动,并适时的根据活动的发展对公园进行改进。老人们在这“开放空间”里,可以根据各种爱好进行活动,各种不同目的聚集的老人群体都能在这里找到各自适宜的活动空间。

三、场所与使用者:场所被使用者专属化,场所被重新定性

于是,一公园开始成为老人们活动的特定场所,这在老人间形成了默契,一公园开始反复地被老年人这一定的人群所占用,这样,慢慢的一公园被老人区域的专属化。而年轻人或是其他社会群体也开始对一公园的地域性专属性开始默认——一公园是老人们的“地盘”,人们开始绕道而走,年轻人只能在一公园旁的路边打牌,但仍然被老人“包围” (图11)。

一公园的场所性质开始慢慢地被老人们重新定义, 一公园便贴上了“老年活动场”的标记,并这样被人们所理解。这种理解和定位也慢慢地开始影响一公园的建设:木平台上建起了供老人活动和休息的凳子,并可预见的是,一公园为老人服务的设施和建设将越来越多和越来越明确化。

四、小结

由于老年人对一公园的“专属空间”的形成,转而促使公园新的定性在城市范围里开始被人接受和关注,吸引更多的老人来此聚会,丰富了城市格局。同时又推动了老人们在这里对各种艺术的交流和学习,必然会带来城市的文化推进和积淀,使杭州作为人文山水城市的定位更为人性。而反过来,这种城市文化的进步也直接的影响到了城市人们的生活,这便有了个良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

[1](美)阿尔伯特·拉特利奇.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 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美)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第二版):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属群体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母女三人的专属空间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解放J7专属服务介绍
专属“水晶鞋”
专属90后的青春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