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技术措施

2014-09-18 18:49王国森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6期
关键词:延平区技术措施

王国森

摘 要:延平区林木采伐后多数以营造人工林为主,现残存天然阔叶林比例逐年减少,加上人为破坏严重,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人工针叶林,使得森林结构分布极度不均衡,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因此,需要转变传统人工造林更新观念,通过提高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技术恢复森林,以扩大阔叶林资源,促进森林群落演替以及物种多样性,这对于保持森林的生态平衡,保护地力,减少森林病虫害,充分利用自然力,节约劳动力,降低造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技术措施;延平区

中图分类号 S75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6-99-03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和多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主要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为了保证木材的不断再生产和防护功能的继续发挥,长期以来,人们对森林人工更新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某些立地条件下,或是对某些树种的更新,或是在恢复最适应本地自然条件的森林顶极群落方面,人工更新则显得无能为力。为此,近年来,人们已经将森林更新的战略重点转移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研究和应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可单独进行,亦可结合森林采伐进行。所谓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就是指在迹地上或宜林地上选留母树进行下种,或利用迹地上残留的林木营养体的再生能力,结合劈草、松土、补植等人为措施,为提供种子、种子发芽和幼苗幼树生长等创造有利条件,以达到森林更新的目的和方法。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成长的幼林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生长速度快,容易郁闭成林,树种多,林分结构复杂,抗风抗雪压力强,病虫害少;二是能落下大量枯枝落叶,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三是节省开支,降低成本。

1 延平区现有森林现状

延平地处闽北山区,森林资源丰富,素有“森林之窗,本甲全闽”之称,全区森林面积18.8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73%,森林蓄积量为1 404.7万m3。以绿色金库闻名于世,是我国南方三大杉木产区之一,杉木速生丰产居全国之冠,素有“绿色金库”之称。

长期以来,传统林木采伐后多数以人工造林为主,延平区现残存天然阔叶林比例逐年减少,加上人为破坏严重,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人工针叶林,森林结构分布极度不均衡,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风、沙、水、旱、虫等灾害加剧。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人促天然更新的重要性。依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生长的林分能避免林种单一、树种单纯而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这一弱点。据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幼林阔叶树调查,密度可达5 250株/hm2以上,且大多数为阔叶树幼树,阔叶树林更适宜鸟类及害虫天敌的栖息。经观察,阔叶树林附近的马尾松林很少发生或没有发生松毛虫为害。另外,在定量研究中,采用皆伐后不炼山,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效益为2 796.7元/667m2,分别是择伐20%后天然更新的2.29倍,皆伐炼山后人工造杉木的123倍。从调查结果看,全市历年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面积保存率为81.3%,比常规造林高出29.3个百分点。南平地区1987年以来推广顺昌县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成功经验,在全区范围内施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措施进行封山育林,到1992年面积达5.6万hm2。从福建顺昌县的实践看,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比人工造林经济有效,其年生长量还略高于丰产林的水平。他们认为在小块状皆伐的林地上,如果伐前林下有3 000株/hm2以上分布均匀的幼树,伐后采取封山育林,1~2a即可郁闭成林。假如排除不利因素,人工造林保存率如能达到80%,其生长量也远不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各种人工更新的投资比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高3~5倍。

2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理论依据

2.1 林下幼树在自我更新中的作用 天然林,尤其是常绿天然阔叶林,是福建省的地带性顶极群落。在天然林内,具有幼树和衰老林木在内的各个年龄阶段的树木,在年龄结构上讲,属于异龄林;在空间结构上讲,属于复层林,下层的幼树最终将取代上层衰老林木。森林采伐后,保留下来的富有生命力的幼树,在大多数情况下,能适应采伐迹地的条件,当其获得了生长所必需的阳光、水分、温度和养分时,就能迅速生长起来,足以保证森林的迅速恢复。因此,在林木采伐后,应注意保留现有的幼树。

2.2 母树在天然飞播中的作用 根据母树落种规律,母树可以是单株、母树群或者母树带,保留母树的优劣直接影响天然飞播效果。因此,在采伐迹地上,保留一定数量能结实的优良母树,其种子能通过风、水、动物等进行传播,并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中发芽成苗,最后长成林木,形成森林。

2.3 森林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林木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繁殖方式,也称为人工繁殖。在林业上,常用树木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和花芽、花药、雌配子体等材料进行无性繁殖。林木采伐后,利用伐根萌芽或根蘖萌芽的自然力进行更新,达到恢复森林的目的。无性繁殖的优点是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生长快,且程序简单,收益较快。更新的成败取决于树种的萌芽力、采伐季节、伐根高度和环境条件等,树木通过繁殖保证了后代的延续和种族的发展。

3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技术措施

由于受各种自然条件的制约,森林的自我更新过程是缓慢的,有时甚至达不到更新的目的,因此,只有适当地通过人为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森林的天然更新,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体措施如下:

3.1 保护幼树 首先要注意保留林下现有的幼树,对林下幼树的数量及分布状况进行调查。据几年来的实践及有关资料表明,未经采伐的天然阔叶林林下幼树一般在900~4 500株/hm2,如林下乔木性幼树(即目的树种)达到2 500株/hm2左右,且分布均匀,就有成林的希望。为了保证森林天然更新的顺利进行,可在采伐前2~5a进行整地,以达到林木进行采伐时林内能出现相当稳定和一定数量的幼苗的目的。endprint

3.2 保留母树 在迹地上保留母树,进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可达到2倍、10倍,甚至100倍以上的经济效益。例如马尾松、檫树等树种,其种子具有良好的飞播能力,在林木采伐时,有选择地保留生长健壮、结实率高且分布均匀的母树,使飞播到迹地上的种子具有一定的密度;同时,在林木采伐结束后将伐区剩余物清理干净,或平铺疏开,任其腐烂,作为肥料,既可减少林地水土冲刷,又能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保证天然下种的成功率。若是死地被物较厚的迹地、宜林地,可采取块状整地或带状整地方式,为飞播种子发芽及以后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3.3 及时抚育管理 抓好幼林抚育工作,每年夏秋各一次。抚育时,在搞好锄草、劈除多余萌芽条基础上,对林中空地坚持适地、适树原则进行补植。通过萌芽更新的林木,为了促进健壮萌芽条的生长,应及时进行除萌,保留坡上部生长健壮的萌条2~3枝,同时根据天然更新的实地情况,进行适当的补播或补植,以调整树种的密度和组成。对于天然更新所形成的林中空地,应在抚育的同时进行补植,采用人工的措施来促进次生林的天然更新,以提高林木的更新效果。幼林3~4a生时,应进行一次树种结构调整,坚持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劣留优等“三砍三留”原则。及时间伐,保留120~160株/667m2,分布均匀,促进林木成林成材。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形成的林分,树种繁多,结构复杂,要求技术水平较高,在抚育间伐过程中,应认真调查,合理设计,落实专人实施、确保质量。

3.4 做好采伐迹地的处理工作 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中,要视立地条件和更新目的来确定是否进行炼山。有资料表明,在天然阔叶林采伐迹地上炼山,几乎没有幼树幸存,且林地裸露,水土冲刷,杂草侵入,因而也就失去了天然更新的基础,不可能恢复阔叶林。因此,这样的山场一律不准炼山,防止因炼山而烧死林地上目的树种的种子、幼苗、幼树,破坏生态环境。但是如果以五节芒、芒萁骨、小杂竹、杂灌等植被为主的宜林地,散生着一些有飞播能力的母树,在这种情况下,地被物会阻拦种子与土壤接触,使之不能发芽生根,这时应当劈草炼山,除去不利于更新的地被植物,使土壤疏松,增加有效养分,使种子能接触土壤发芽生根,这些幼苗只要加以适当的抚育管理就能很快形成森林。

3.5 封禁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在采取以上措施后,应当封禁,也就是严禁砍柴、割草、刨草皮、挖树根、开垦和放牧等,以保护好残留的母树、根株萌芽和天然野生幼树。封禁有全封、半封、轮封等方式,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为了避免人为干扰和侵害,保证森林迅速恢复,提高天然更新效果。

3.6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适用范围 (1)近年来采伐的阔叶树林分,而又未更新的采伐迹地。(2)具有足够针阔叶树种的幼苗、幼树和萌芽条的荒山坡。(3)地处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林、护岸护提林、风景林。

4 结语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方法,遵循树木的生物学特性,采用人工诱导技术恢复森林,具有投资省、树种多、生长快、生物量高、生态功能强等特点。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分,其投资仅为同等人工林的1/3~l/4,而生物多样性可达30~50种,为人工林的10~15倍。植物群落较稳定,阳性、阴性树种错落有序,层次重叠,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肥、光和热,提高森林单位面积产量;对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抗病虫害能力强,比纯林提高2~3倍。针对福建阔叶林面积逐年减少,某些立地条件下人工造林困难的情况,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法,恢复扩大阔叶林资源,藉以保护地力,节省造林投资,充分体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俱佳的优势。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较营造人工林的技术简单,方法易于掌握,能节省大量劳力和资金。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形成的林分结构分布较稳定,但成长、成林时间长,生物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生态功能远高于种类单一,结构简单,群落稳定性差的人工林。但是,也应看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在经营管理上较人工林粗放,且以针叶树为主纯林进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容易造成地力衰退。但是无论如何,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解决了某些树种的更新、某些立地条件下的更新的难点,并且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力,节约劳力和投资成本,且更新程序简单,收益明显,给林业传统的人工造林更新带来了改变契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林长青,杨亨永.常绿阔叶林迹地两种更新方式形成的群落生产力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1996,23(3):21-24.

[2]郑成才.闽粤栲迹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效果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2,16(6):22-23.

[3]唐守正.中国森林资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1,26(3):26-31.

[4]张翠英.论闽北天然林保护与发展[J].福建林业科技,1999,11(2):25-26.

[5]孙志洪,孙海燕,于成龙.次生林带状改造更新效果的研究[J].森林工程,2004,20(3):33-36.

[6]黄清麟,李元红,黄杰宗.福建省天然阔叶林经营现状及对策[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1,14(2):23-26.

[7]李元红.闽北阔叶林的天然更新技术[J].福建林学院学报,1985,21(1):39-41.

[8]黄世典.森林物种生态自然力开发与运用[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0(2):12-14.

[9]汤景明,翟明普.影响天然林树种更新因素的研究进展[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5,25(4):379-383.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延平区技术措施
延平区推动婚姻家庭 矛盾纠纷化解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
快乐书画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书画展
建阳告别“市”时代,“建阳区”正式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