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跃进
摘要:全国小语会秘书长崔峦同志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在三维目标中,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并指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根据这一精神,本文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情感目标谈点个人体会。
关键词:策略;情感;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051-02
一、渲染中蕴情
古人云:身临其境是人们获得最直接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文本是用抽象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如何让语言文字再现其情其意,通过一定的渲染手段,营造合适的情境氛围,让学生闻其声、临其境,必将缩小文本与学生知识基础的距离,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采取的方法如。
1.课件渲染。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具体生动的声像画面再现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使抽象的语言文字成了可观可感的东西,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为学生情感的产生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如教学《观潮》一课,教师在课前播放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那磅礴的大潮气势、震耳欲聋的潮声,深深地震撼了每个学生的心灵,这时教师再引导他们去理解语言文字就有深厚的情感基础了。
2.语言渲染。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连接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纽带。生动有趣的语言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搭石》一课的教学,在上课伊始,教师深情地朗诵:“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这优美的诗朗诵让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奠定了“爱”的情感基调,让学生循着爱的轨迹进入到语言文字中去寻找“搭石”中的爱就变得方向明确了。
二、体验中悟情
感悟体验是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同时也是连接文本与学生之间情感的重要桥梁。文本中某些重点词句深深地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可成为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文本情感的切入点。如《搭石》一课的教学,教师抓住:“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几个来回,直到了满意才肯离去。”这句话,在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说一说读懂了什么?接着让学生从“发现、放下、找来、搭上、踏上、离去”等动词进行感悟体验,从中体会出摆搭石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怎样急着赶路”这个短语,想象急着赶路做什么去,用合理的想象填补了语言文字中留下的空白,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感悟出摆搭石并非随意。之后再让学生体会“无论……只要……”这个句子,感悟出他们把摆搭石当作一种责任和义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阅读教学中适当地引进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感悟体验。如教学《盘古开天地》第三自然段,教师抓住“顶着天”、“蹬着地”这两个动词,安排学生学着盘古的样子顶天立地,教师一边朗读课文,一边向学生打气:“向上顶,向后蹬。”“使劲,使劲,再使劲!”“坚持,坚持,再坚持!”这样持续了数十秒钟,许多同学支持不住了,都松下劲来,有的学生还叫苦连天。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读书,让他们感悟出顶天立地的艰苦,几十秒钟都难于坚持,而我们的祖先盘古却顶了不知多少年,直到天和地成形了,他才倒下去,真是不简单。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盘古的顽强意志和为人类默默奉献的精神,也由此产生对盘古的敬佩之情。
三、朗读中陶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学生用有声语言表达文本情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把理解感悟和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为学生搭建了文本情感从内化到外观的展示平台,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水平;另一方面,随着教师对朗读指导的深入,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进一步升华,在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情感、作者情感的再次共鸣中,学生个体得到了情的感染与熏陶。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文章行文严谨,语言优美,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象,这是令所有的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一章;文中第三自然段具体描绘当年圆明园中的各种景观。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殿堂的“大家闺秀”与亭台楼阁的“小家碧玉”、买卖街的“热闹”与山乡村野的“宁静”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抓住“有……也有……有……也有……”的关联词引读,在跌宕起伏的读书声中,学生产生对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赞叹之情。文中最后一自然段揭露了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丑恶嘴脸。教学中教师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读了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什么?”通过合理的想象,让学生透过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触摸当时的历史画面,激发学生对入侵者的痛恨之情,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由痛惜到愤怒再到痛恨的情感变化。
四、拓展中增情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展开教学拓展,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利于增进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感悟,进而实现情感的内化。
例如特级教师王松舟老师执教《丑小鸭》一课,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安排了教学拓展,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的故事》,读后让学生与《丑小鸭》一文相比较,说出读后有什么发现。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发现这两个故事都是先苦后甜;有的说,我发现丑小鸭最后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安徒生最后成为伟大的作家,他们之间极为相似……当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见解的时候,王老师进一步引导,当我们看到丑小鸭一步一步变成天鹅,看见安徒生一步一步变成伟大作家的时候,我相信大家一定又明白了什么。经这一提示,学生又纷纷发言:有的说,有困难不要气馁,一定要坚持下去;有的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不要被困难所吓倒……王老师安排这一教学拓展,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更可贵的是使文本情感和学生情感产生了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内化,懂得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