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文林
石芳丽:撞老人辞职陪护勇担当
2月13,因家里条件差辍学来京打工的18岁姑娘石芳丽,骑电动车去打工的服装店。当她经过燕郊一个路口时,由于对迎面过来的老人拐弯方向判断失误,将老人撞倒在地。老人她被撞倒后,昏迷有3分钟。老人清醒后,石芳丽承认是自己的过错,愿意承担全责。事情发生后,石芳丽立即送老人就医。石芳丽的父亲得知情况后,赶到医院交了一万元住院费,并表示会负责其他费用。两天后,石芳丽辞去工作,陪护老人治疗。老人被她的这些行为深深感动。老人对石芳丽说:“你没有逃逸,为抢救赢得了时间,我要感谢你,你也不是有意的,我不会埋怨你的。”老人不仅决定放弃索赔,家人还帮助石芳丽在一家高尔夫球场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1.勇于担当责任。石芳丽将老人撞倒后,有逃逸的机会,但是,她选择了“担当”,急忙将老人送往医院救治,一直表示是自己的错,还辞去工作陪老人治疗。石芳丽,担当的是“责任”,呈现的是高尚,留下的是芳香!
2.坚守诚信人格。石芳丽撞倒老人后,一直说是自己的错,并为救治老人弥补自己的过错,付诸了一系列的实际行动,以诚实的态度承担了一切责任,诚实地面对事件,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灵魂。石芳丽,坚守的是诚信,播洒的是德行,收获的是人格!
3.涵养宽容美德。韩大爷,在自己被撞伤后,面对石芳丽的诚实与担当,也被深深地感动,以宽容之心放弃了索赔,而且伸出温暖之手,为石芳丽在高尔夫球场找到一份新的工作。韩大爷, 忘记的是伤痛,呈现的是宽厚,释放的是大爱!
邓学艺:小玻璃人编织文学大梦想
今年32岁的邓学义出生于临汾市尧都区段店乡西王村一个普通家庭。他患有先天性脆骨症,身高只有1.2米,常年与轮椅为伴。脆骨症患者即使遭遇轻微的碰撞,也会造成骨折,就是人们常说的“玻璃人”。父母为了治好邓学义的病,全国多方求诊,没有任何起色。由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求学之路被迫中止。
坚强的邓学义没有放弃学习。他抱着一本字典和弟弟的课本,开始自学。20岁起,邓学义开始写作,有散文、小说等,并尝试着向杂志社和报社投稿。10多年里,邓学义创作的作品多达百万字,在各类杂志上共发表了近20篇文学作品。2010年,他的短篇小说《谎》在《山西文学》上发表。今年,《谎》获得了“赵树理文学奖”短篇小说奖。面对荣誉,邓学义表现得很理性,他说,获得“赵树理文学奖”是一种鞭策和鼓励,自己会继续坚持创作,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1.让梦想在悬崖上开花。“遭遇轻微的碰撞,也会造成骨折”,对于邓学艺而言,这是生命的悬崖,“脆骨病”封死了他生命的出口,让他无法正常地生活、学习,但他没有就此泯灭生活的希望,仍然坚守着生命的梦想——文学,如今悬崖上的花朵已经绽放,我们祝愿邓学艺的梦想之花,更加热烈、灿烂地开放。
2.用坚持守候生命航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生命启航,驶向充满风雨浪涛的大海,需要的不仅勇气与目标,更需要“锲而不舍”的坚持、“滴水穿石”的毅力。邓学艺用十年坚持守候生命的航向,最终看到了前方曙光。
3.用淡泊心志面对荣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逆境面前的坚守与拼搏是可赞的,荣誉面前的淡定与自励是可贵的,如此,生命航向才能在新的起点上无限延伸,生命的枝头才不断生长出新的花蕾。
4·16韩国客轮沉没事故
(1)4.16韩客轮沉没事件,指的是当地时间2014年4月16日上午8时58分许,一艘载有470余名乘客的“岁月号”客轮在韩国西南海域发生浸水事故而下沉。船上有325名中学生,15名教师,30名船务人员以及106名其他乘客,还有150辆汽车。
据获救乘客讲述,事发时,船体受到严重撞击发出巨响并摇晃,在几秒内发生倾斜。之后,船上集装箱等物体倒向一边,使船体倾斜更严重。船上广播开始告知人们危险,不要到处走动。船体快速下沉,突然向一侧翻倒,当时大部分乘客仍在舱内,无法及时逃出。
截至2014年4月21日,韩国沉没客轮476名人员,确认171人死亡,179人获救,尚有120多人下落不明。
(2)4月18日,檀园高级学校的校监获救后自杀身亡,警方在他的钱包中发现了遗书。遗书中写道:“200多人生死不明,我没有信心一个人活下去。所有责任都在于我,是我筹划了此次修学旅行。请把我的骨灰撒在事发海域,让我和那些尸骨无存的学生们在一起,在阴间继续做他们的老师。”
(3)4月19日,韩国法院于凌晨签发了逮捕令,正式逮捕了“岁月”号船长李俊锡。他将面临5项指控,包括“违反《海难救助法》”与“玩忽职守”等,最高可能被判无期徒刑。“岁月”号客轮出发后,李俊锡仅在操舵室指挥了2个小时,之后便进入寝室休息了6个小时。在沉船危险来临紧要关头,他“弃船自保”。
1.谨记教训,珍视生命。“岁月”号上,476名乘客,其中325名是正值青春年华的高中生,然而,从事故发生、发展的时间里,船长及相关人员的“玩忽职守”,实在是对船员职业道德的最无耻的践踏,对乘客生命的最大的伤害,正如韩国总统朴谨惠所说“等同谋杀”。让世人谨记这惨痛的教训,铭记生命高于一切的信条。“生命至上,安全航行”应该成为船员的最高追求。
2.弃船逃生,罪不容诛。船长是航行的船上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具有最高权力的人。发生危险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出最利于当时情况的操作,严格按照程序,尽可能地防止意外和损失,是船长应该担起的“责任”,然而,李俊锡先是在船舱里睡觉,后是弃船而逃。这种亵渎生命、逃避责任,贪生怕死的船长,绳之以法是罪有应得。
3.承担责任,值得敬佩。韩国檀园高级学校的校监获救后自杀身亡,我们在为校监的生命之星沉落而叹惋的同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灵魂里的负疚感、悔恨情,都来自作为一个“仁”者的善良,一个“义”者的担当。他用灵魂守善,用生命担责,堪为楷模。
贾立群:“缝兜大夫”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B超神探”:打破医学界“唯高档仪器提高确诊率”的定论。
贾立群通过在自己身上反复试验,在回声高低、液体清浊、血流性质和流速、脏器大小和形态中,摸索出儿童超声图像的特点和规律,成为我国儿童超声领域的拓荒者。
在西方医学界,用肠镜检查结肠息肉是公认的首选方法,但患者需全身麻醉,十分痛苦,
且费用高昂。令欧美专家难以置信的是,中国一个普通医生贾立群,早已用廉价的B超技术100%成功确诊上千例结肠息肉患儿,打破了全球医学界“唯高档仪器提高确诊率”的定论。
“缝兜大夫”:越是到不把兜缝上红包都挡不住的地步,就越得守住底线。
多年来,患儿家长为表示感谢,总想给贾立群红包,老贾一次次谢绝。“数不清多少回,家长放下红包撒丫子就跑,老贾总得冲出去追,医院保安还以为他在追小偷也帮着拦。”超声科医生王玉笑着说。
一些家长总以为贾立群客套,就硬往他兜里塞钱,老贾躲闪时衣兜都被撕破了。为此,他干脆把白大褂兜口缝死,再塞钱的家长发现怎么也塞不进去,老贾笑着说:“兜缝着呢!您把钱用在给孩子看病上吧!”从此,“缝兜大夫”的绰号便在家长间传开了。
1.搞技术就是要勇于创新。医学界普遍认为,“唯高档仪器提高确诊率”,但是,贾立群却凭着大胆创新的精神,用廉价的B超技术100%成功确诊上千例结肠息肉患儿,减轻了患儿的痛苦,节省了患者的费用,贾立群的创新实践活动,给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2.坚守高尚的职业道德。贾利群几十年如一日,对待超声事业,任劳任怨、忠于职守,对待患者认真负责、倾情奉献,对待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难,全心全意、极端热情地为病人服务。
3.拒收礼品廉洁自律。面对患者家属送来的红包,贾立群缝起了自己的衣袋,用行动践行医德规范,保持廉洁操守,清白人格,患者敬佩,同事敬重,成就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带来了一股怡人的清风,吹暖了人心,吹醒了世人。
李亚威:让艺术之花在彝山飘香
李亚威13年奔波在彝山,用镜头留下了濒临消失的彝族文化,用精品向外界呈现出多彩的彝家风土民情。
白路乡是楚雄州一个偏远的彝族村寨,可这里的乡亲们对拍电视一点也不陌生。李亚威,这位来自深圳的女导演已经在这里前前后后呆了13年。
今年57岁的李亚威是深圳市文联文艺创作室主任。她本来是一名影视剧导演,13年前李亚威为写剧本第一次来到楚雄,她为当地多彩瑰丽的彝族文化着迷,同时也发现当地很多民族传统文化技艺面临着断代的危险。
那时候,拍影视剧是很赚钱的行当。可是身为影视剧导演的李亚威却决定放弃正在筹拍的两部电视剧,一头扎进彝族村寨开始了抢救性拍摄。
拍纪录片资金是个难题,片子拍了一半,资金断了,李亚威垫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当,杀青时,她的存折里只剩下10块钱。本可以在大城市里过一种优越而又优雅生活的李亚威,把彝乡当故乡,走遍楚雄50个乡镇,140多个村寨,13年的时间,她在楚雄共拍了三部电影,六部纪录片,两百多集专题片。在李亚威的推广帮助下,不少彝族民间艺人走出了大山,走向了世界。
1.不慕浮华、勇于承担。一粒种子,只有扎根沃土才能生根结果,一个文艺工作者,只有扎根百姓中作品才有生命力。李亚威为彝族文化的发掘和推广,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她的行为体现了一种责任和价值坚守。传承民族文化,需要更多像李亚威这样的文化“义工”。
2.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她把目光和情感投向云南楚雄少数民族地区,她放弃名利,放弃在深圳的各种机遇,用自己的创作和满腔热情进行文化扶贫和智力支边,她的足迹踏遍了云南楚雄的山山水水,她的汗水温润着千百个村村寨寨,走到哪里,帮到哪里,受到了彝州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3.艺无止境、精益求精。李亚威视艺术为生命,她把个人生命的意义同楚雄的艺术绑在了一起。她害怕慢一分钟就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失,她对作品质量的苛求几乎到了不近人情的程度,她在生命的紧要关头,想到的不是自己,仍是拍摄。这些看似疯狂的举动,都来自于她对艺术的执着。